【摘 要】
:
通过锆石LA-MC-ICP-MS Lu-Hf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地球化学资料对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研究.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侵入岩为准铝质,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区内岩浆的演化可能经历了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AFC)过程.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舒家店地区的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与早白垩世初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相关,侵入岩的形成演化受到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制约. Hf同位素分析及计算结果
【机 构】
: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 61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锆石LA-MC-ICP-MS Lu-Hf同位素分析,结合前人地球化学资料对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研究.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侵入岩为准铝质,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区内岩浆的演化可能经历了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AFC)过程.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舒家店地区的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可能与早白垩世初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相关,侵入岩的形成演化受到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制约. Hf同位素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除两个继承性锆石核外,本区侵入岩锆石的εHf(t)均为负值,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的εHf(t)值为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福建省白垩纪红层形成的时代及构造背景,在政和-大埔断裂以西选取典型红层盆地,对不同盆地内火山岩夹层进行LA-ICP-MS锆石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沙县组的时限较长,为127~87Ma,其总体时代应大致相当于晚白垩世早期,下部层段跨入早白垩世晚期;崇安组年龄为100.0±1.2 Ma,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白垩纪红层中的火山岩为壳源
扬子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的俯冲碰撞形成了著名的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其板块碰撞接触关系一直是热点问题.利用国家台网中心64个省台记录的1 079个近震事件的10 922个P波到时和251个远震事件的11 931个P波到时数据,采用远近震联合反演的层析成像方法对苏鲁地区进行了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两个低速异常区分别对应山东半岛西部的华北板块地幔上隆区和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研制了一种高速率溅射的ECR等离子体装置。微波经过一段真空波导管,以反常波模式耦合输入共振腔,腔内溅射靶由平面靶和订状靶组成,圆筒状靶后面加了铁环,装置的这种设计方法使常
利用TEM和PDS显微光度计研究了ECR-PECVD技术制备的SiN薄膜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在较低沉积温度下,ECR-PECVD制备的SiN薄膜是一种纳米α-SiN薄膜,其晶粒粒度在14~29nm间,而且这种
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资料和系统研究,阿拉善北部亚干地区的基底时代和性质尚不清楚,制约了对本区构造属性及造山带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利用亚干地区广泛出露的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源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对探讨该地区的基底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切刀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侵位于380±1Ma,亚东花岗闪长岩体侵位于271±2 Ma,同时,原北山群中识
黑龙江省嫩江-黑河地区显生宙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一系列大、中型矿床,为了了解研究区古、中生代的洋陆过程及其成矿背景,系统总结了研究区近年来岩浆岩和矿床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梳理出洋内弧前弧岩石组合的埃达克质岩石、高镁岩石和TTG花岗岩等,并结合火山-沉积建造特征,探讨研究区的洋陆转换及相关的矿床类型代表的成矿事件.研究区古生代发育早寒武世、晚寒武世、中奥陶世、早志留世的高镁岩石和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
由偏心静电单探针诊断了ECR-PECVD反应室内的等离子体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近物所14.5GHzECR离子源自建成后已调试出十七种离子,并首次成功地为加速器提供金属离子。自行研制的2.45GHz全永磁质子源达到了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黑龙江黑河北部的黑花山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的侵入岩,但该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成因仍然不清.对黑花山地区侵入岩进行了野外、岩相学、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以探讨该套岩石形成的时代、原因及大地构造背景.对两件二长花岗岩开展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8.7±0.6 Ma、153.50±0.56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岩石组合主要为含有少量英云闪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弧后边缘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于2015年在东海琉球岛弧弧后地区布设了一条穿过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南冲绳海槽地区和琉球岛弧的主动源广角反射/折射深部地震剖面.利用走时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得到的二维速度结构模型展现了西太平洋边缘弧后地区莫霍面的深度由东海陆架地区的大于30 km显著抬升至南冲绳海槽轴部的约16 km,地壳高度拉张减薄,并存在一系列显著的不连续下地壳高速体,速度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