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全民帮你带孩子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贴心的设备、温暖的人心、闲适的生活,波兰把爱的教育变成全社会的功课。
  “妈妈不怕半夜起来八百次挤奶喂奶,不怕身上背一个十几公斤的孩子买菜煮饭,不怕孩子发脾气生病,不怕吃饭永远在赶时间,不怕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不怕变丑变肥变黄脸婆……但是妈妈怕不理解、不体谅、不设身处地冷眼旁观。”这段话流传于“脸书”,道出了许多母亲的心声。
  但在波兰,所有上述带孩子的担忧,都被证明是多余的。


  这里没有“快点妈妈”
  诞生了肖邦、居里夫人、哥白尼等名人的波兰,其文化气质丝毫不逊于欧洲其他国家。而它的另一个特质则是“慢”。
  在国内带孩子,只有一个节奏:快。尤其带小孩出门,像打仗一样手忙脚乱,从出门前的准备到出门后的全过程,不停上演着“你追我赶”的戏。而妈妈们越着急、越想快点处理好所有的不愉快,孩子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即便我能察觉到他的压抑和惊慌,却无法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
  习惯了那样快节奏的生活,初到波兰我竟然无法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吃饭为例,波兰人的“早餐”分两次吃。第一次早餐是在早上八九点,等待他们的还有中午十二点前的上午饭;下午四五点钟吃下午饭,至于晚饭,起码得到晚上八点去了。
  很自然的,母亲带孩子出门也是再悠闲不过的事。我观察到,波兰的妈妈带孩子出门,几乎不会去购物场所,多是去公园或是风景较好的空旷地,选择的交通方式也是速度较慢的公交,因为她们觉得平时照看孩子很累,出门一趟就必须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放松身心。而当妈妈放松了,孩子与妈妈的关系也在平淡中透露出和谐、温存。
  有爱的环境设计
  渐渐适应了波兰缓慢的生活节奏,我很快就被它极具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吸引。
  有年冬天,我带着不满四岁的孩子坐火车去波兰的首都华沙玩,当我们踏上旅程后,乘务员轻声细语地对我说:“让孩子去儿童车厢玩儿吧!”
  我带儿子走进儿童车厢,里面别有洞天。这个只属于儿童的游戏空间,地上铺有干净的卡通软垫,摆放着有趣的积木玩具,火车上的服务人员还会贴心地根据孩子身高降低座椅高度,便于孩子舒适就座。
  此外,车厢的设计者还考虑到了孩子玩耍时的安全问题。这些儿童专用车厢在游戏空间之外,按车厢长度比例装有防护栏杆,防止孩子摔落。车厢内再配上一些轻柔恬淡的音乐,不只孩子,就连父母都会第一眼爱上这里。当我把孩子留在那里、独自返回乘客车厢时,我又有了一个发现:关上车厢门,我听不到儿童车厢里的嬉戏声。
  原来在保护孩子的同时,设计者也考虑到了成人们的感受,特地在儿童车厢与乘客车厢的连接区间安置了隔音设备。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在国内的遭遇。我曾在长途客运车上看到一位妈妈背着一岁女儿、抱着熟睡的三岁儿子坐了两个座位,但司机算错人头,最后一位上车的乘客没有位置。于是包括司机在内,众人开始发难要这位妈妈不要占位置,没有人提出额外的解决方案。“可是成人只需一张车票,可以带两个孩子啊。”那位母亲可怜巴巴地为自己辩解。
  我不知道客运规定到底是怎样,但当时真为人们的冷漠感到了透心凉。
  所以当我在波兰看到火车上的专属儿童车厢、看到隔音装置,看到公交车上有专门的婴儿推车放置空间、地铁站专门为孩子播放等车时看的动画,我想,这其实就是无声的爱的教育。它告诉孩子:我们很重视你的感受。
  设施美,人更美
  不只是硬件设施体现出友善,当地人对孩子有极大的包容心。我在波兰几乎没有遇过因为孩子哭闹而被旁人指责的情况。反倒是当我面对哭闹的孩子手足无措时,好几次都是陌生人出手救了我。
  一次,我和儿子坐出租车,他很想睡所以一直哭,我怕孩子的哭闹会惹到司机,所以一直在哄他希望他安静下来,没想到司机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立马从他的车内储物箱中拿出一个布偶,然后对我说:“给孩子玩这个!”孩子手上有了布偶,不但瞬间停止了哭闹,还一直开心地玩到我们下车。
  后来我带儿子去看医生,他不肯把嘴巴张开。除了哄他张嘴,我没有别的招了。这时医生对他说:那我不用压舌片,压舌片给你玩,你自己把嘴巴打开好吗?令我惊讶的是,他真的张嘴了。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来自同辈的善意是最直接的。一次我带儿子坐公交车,由于车太挤,儿子闹情绪大哭,旁边比他大几岁的小孩不但主动过来和他说话,还把自己的玩具让给他玩,逗他开心。
  我带孩子进入一家咖啡馆,时值门庭若市的拥挤时段,所有座位早已坐满,没有位置坐又腿酸的孩子露出焦急的神情,进而哭闹不止。我正准备带他离开,旁边的一位小女孩突然上前拉住我:“您带着您的孩子坐我的位置吧。”随后她牵着儿子的手走到她的位置坐下。
  呼吁儿童权意识,给小孩“友善的空间”
  为何几岁的孩子也能对同龄人表达出最大程度的耐心与善意?这与波兰的政策有关。波兰是最早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执行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它以儿童公约为蓝图,在公众“儿童权”意识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不断完善对孩子的教育与保护方针。
  最著名的是由儿童权衍生出的“对小孩友善空间计划”,这是由民间机构、当地媒体和政府机构共同举办的长期活动,旨在保障儿童在公众场合的利益不受无礼侵害,保证孩子们能尽情享受陌生人带来的关怀和爱。类似的计划还有很多。
  儿童权在波兰的实施,上及政府,下达民众,深入人心,所有人都把孩子当作未来可以担起建设国家重任的勇敢者,通常都会考虑到儿童在公众场合的利益维护问题,学校也无一例外地向家长们传递“儿童即是未来新生力量,儿童即是未来新生希望”的观念。孩子的人文教育也关于互帮互助、和谐共处,比如去社区做义工、收留流浪小动物,帮助残疾人等。
  社区会不时召集居民捐助,如果这户人家有小孩,那么小孩将会得到更多的福利,洋娃娃、模型车、玩具积木一类的玩意比比皆是。一个叫南希的小女孩说:我有洋娃娃,把洋娃娃给其他小朋友,他们会得到更多乐趣。
  波兰在法律上对儿童的保护也是最严厉的。波兰邻居赛琳娜家的五岁孩子在外玩耍,被附近的一只大狗咬伤手臂。警方不但专门出动警力查出狗主人,还判处对方一个月监禁、支付全额医药费。
  我对波兰的了解并不多,但陌生人会如何对待他人的孩子,最大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关于“爱”的教育程度。在波兰,每次当我得到周围人的帮助时,总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我不是一个人在带孩子,你瞧,全国人民都在帮我呢。
其他文献
降低择偶标准,从一场“交易”开始的相处过程,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签一份无效协议  “你好,我是俞小凡,叫我小凡就好。”俞小凡到处旅行,阅人无数,只瞥了坐对面的赵山一眼,就嗅出了对方的疏离和警惕。  赵山看了她几眼,长相一般,但比之前面试过的几个应征者大方、干脆,而且没有用看鲜肉的眼光看自己。就她好了,他告诉自己,并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份协议推给俞小凡。  这份协议在法律上几乎是无效的,租女友回家
期刊
虽然父母想尽力培养出一个视野开阔、博览群书、兴趣多样的孩子,但他们如果无法让自己先成为这样一个人,自然也只能在孩子身上复制出第二个自己。  昨天,我顺路送朋友家6岁的小男孩儿回家,一路上他都在给我们一本正经地讲道理。  他说了一大串也不喘口气:“纸是木头做的,所以要节约用纸,不然工人们又要去砍树;人要好好刷牙,否则会产生牙菌斑引起口臭;口红里多半含铅,对神经系统有害,还会致癌,尽量少用。”  4岁
期刊
你长得美、厨艺好、能挣钱还体贴,为何还是留不住男人?  一位闺中密友,有沉鱼落雁之姿,人也能干。然而结婚不到一年,丈夫便死活要与她离婚。许多女友帮衬着骂他不懂得欣赏,不少男人也陪骂“守着朵鲜花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千夫所指”的男人被逼喊出实情:“我赚钱洗衣做饭收拾家,样样在行,娶她图什么?每回夫妻那点事,我都得当强奸犯才能成事!”后来她承认的确患有性冷淡之症,只不过她一直傲娇地认为“我长得漂亮
期刊
人人都说越睡越美,但睡美人绝不只是靠睡,找到美丽捷径才是关键。  每个女人都嫉妒睡美人,不用任何护肤品,即使睡了几百年也能保持绝美容颜。可是,从童话走向现实,普通人如何睡才能更有效率地变美呢?  选对时间,给皮肤施美丽魔法  很多女性都把“睡美容觉”挂在嘴边,但背后的科学原理到底是什么?  科学家们调查显示:夜晚肌肤真皮层细胞比白天时更新速度高3倍、细胞再生力高2倍。不仅能清除身体毒素,还可以提高
期刊
一场强奸案留下了罪恶的种子,当赎罪的时刻来到,该何去何从?唯有爱才是最终的救赎。  白人妈妈的黑人女儿  35岁的玛尔达备受街坊邻居议论。她和丈夫迈克尔都是白种人,两个孩子中却有一个是黑皮肤。面对质疑,玛尔达总带着微笑回应:由于祖母是黑人,所以女儿莫妮卡出现返祖现象。  就在莫妮卡十岁生日后不久,她发烧不退被送进了医院,最后被确诊为白血病。主治医生安德列说:“唯一治愈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和
期刊
在春季出游的好日子里,运动才是最好的时尚。如何让全家人都穿出模特范儿?  运动装=松松垮垮、跑起来兜风的校服?运动男装只能挑黑白灰三色?运动装里没有亲子装?当运动装已经领跑时尚第一线,想要在春季一家人出游更时尚,《家人》教你不一样的搭配法!  Part1:美妈定基调  人们有一个错误概念:亲子装一定要以孩子为中心。但在运动亲子装领域,与其配合宝贝来定成人服装,不如先定下妈妈的服饰。毕竟,妈妈才是全
期刊
贫穷指的不仅是金钱的匮乏、精神的贫瘠,还有时间——当父母已经成为“时间的穷人”,请一定引起重视,不要让孩子也失去对自己时间的掌控权。  在一项关于“分析贫穷对人们的认知与心理影响”的实验中,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匮乏会限制人们的注意力与自我控制,造成“认知宽带”的窄化。与此同时,这个团队还做了另一项实验:他们招募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让对方面临金钱以外的贫穷,例如时间的贫穷
期刊
不一样的言传身教,把职业和兴趣相融合,造就了一个小天才发明家。  邓立维走上第三季《少年爱迪生》的舞台,自信地对自己的发明进行讲解:“LED斑马线除了有LED红绿灯显示,还有声音提示,让视障行人过马路时更有安全感。”年仅十五岁的邓立维已经在发明行业闯荡了七年,获得了七次世界发明大赛金奖,九项发明专利。  在发明界的小有造诣,让观众对他产生疑问:“他是如何走上发明之路的?”“他的成功是靠天赋还是靠团
期刊
小三想洗白,原配不给她任何机会。“一日小三,终身受辱。”这样的报复让她们都生活在名为“昨天”的炼狱中。  让全小区车主都记住你  刘瑢在周日起了个大早,刚拿驾照的她瞪圆两眼,在小区难开的单行道上小心地避让行人,后面跟着的一长串车主不耐烦地擎喇叭催她加速。  突然,一辆银色的别克从岔道插过来,不偏不倚地挡住去路。戴着大墨镜的肖文文从车上跳下来,拿着喷漆枪,在刘瑢的挡风玻璃上写了“小三”两个字,锁上车
期刊
当我们用“爱情的结晶”来称呼孩子时,也把他放在了家庭的核心:我们愿意为他奉献一切,任他的一颦一笑牵动我们的心。  因为孩子,我们的人生得到第二次成长,懂得亲情的可贵,理解为人父母的艰辛。但也因为孩子,我们时常会忘记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在孩子诞生以前,夫妻本是婚姻里最核心的关系。  甚至还有许多夫妻,把孩子当做问题婚姻的救命稻草,让他成为彼此唯一的共同话题和梦想。殊不知,甘做孩子的奴仆,是我们对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