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基本理念之一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由教师呈现出来,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中过分提倡接受和掌握,而冷落、忽视发现与探究;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轻视学生主体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灵感,摧残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熄灭了学生情感的火花。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学会概括掌握历史人物的基本要素:
一、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
每个历史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代: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如生活在古代又是生活在哪个朝代?生活在这个朝代的初期、中期还是晚期?如果是国外的历史人物要掌握其国籍。
二、歷史人物的称谓
历史人物的称谓也就是这个历史人物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或是文学家、书法家、美术家、科学家等等。要给历史人物一个明确的称谓。
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对历史人物积极方面的事迹和消极方面的事迹都要作出全面的概括。特别是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跨越时代,有的事迹散见于各章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和归纳,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孙中山等的主要事迹是多方面的,也是分散的,学生学习时要对这些人物作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从而形成完整的人物概念。
四、对历史人物作出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从当时所处的时代和条件出发,坚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人物作出具体的分析。有的历史人物一生是非常复杂的,在某些方面对历史做出过贡献,而在某些方面又阻碍历史的进步。这就要看他们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客观上总的是起了推动作用还是起了阻碍作用:起了推动作用的就值得肯定;起了阻碍作用就应该否定。防止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今天的标准苛刻地看待历史人物。要善于区分历史人物的不同类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地、客观地、恰如其分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活动课三:“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我们就可以从概括历史人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着手,全面掌握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
秦始皇: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称谓)。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他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间接指出了秦始皇生活的时代)政治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文化思想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军事上:秦始皇命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为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但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千古一帝”,同时也是一位残酷的暴君。(评价)
总之,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就是要概括掌握历史人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历史人物的称谓;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这样,就能客观认识和全面掌握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丁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学会概括掌握历史人物的基本要素:
一、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
每个历史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代: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如生活在古代又是生活在哪个朝代?生活在这个朝代的初期、中期还是晚期?如果是国外的历史人物要掌握其国籍。
二、歷史人物的称谓
历史人物的称谓也就是这个历史人物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或是文学家、书法家、美术家、科学家等等。要给历史人物一个明确的称谓。
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对历史人物积极方面的事迹和消极方面的事迹都要作出全面的概括。特别是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跨越时代,有的事迹散见于各章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和归纳,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孙中山等的主要事迹是多方面的,也是分散的,学生学习时要对这些人物作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从而形成完整的人物概念。
四、对历史人物作出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从当时所处的时代和条件出发,坚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人物作出具体的分析。有的历史人物一生是非常复杂的,在某些方面对历史做出过贡献,而在某些方面又阻碍历史的进步。这就要看他们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客观上总的是起了推动作用还是起了阻碍作用:起了推动作用的就值得肯定;起了阻碍作用就应该否定。防止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今天的标准苛刻地看待历史人物。要善于区分历史人物的不同类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地、客观地、恰如其分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活动课三:“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我们就可以从概括历史人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着手,全面掌握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
秦始皇: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称谓)。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他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间接指出了秦始皇生活的时代)政治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文化思想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军事上:秦始皇命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为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但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千古一帝”,同时也是一位残酷的暴君。(评价)
总之,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就是要概括掌握历史人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历史人物的称谓;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这样,就能客观认识和全面掌握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丁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