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Facebook开始改善其数据的深度与质量,以利于与用户进行更全面的沟通。
当人们在Facebook上分享一些像疾病、死亡、危机等令人悲伤的事情时,仅仅能够按下“喜欢”这一按钮来表达阅读者心情肯定是非常不合适的。鉴于此,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推出一项交互新功能,给用户提供能够表达感同身受的方式。
这项功能一开始被误认为是增加一个“不喜欢”按钮,但事实上新的交互机制并没有这么直接,它能让用户表达更多的情绪。这对品牌来说是个好消息,不仅不用担心某些信息会引发如潮“恶”评,反而能够从用户的反馈中获取更加丰富的数据。
这次改进突破了以往“非此即彼”的二进制按钮模式,使用户在用信息表达情感时有了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方式。而品牌也能看到用户对营销内容更加深入和多方位的反馈。数字营销公司Deep Focus首席营销官艾米丽。卡尔普对Facebook这一改进表示赞同,她认为之前单一维度的反馈形式非常肤浅,而现在的改变增强了用户的选择权,对于营销商和消费者都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共情”按钮到底是什么?
一直以来只有点赞几乎是社交网络的惯例,Facebook、微博、朋友圈等主流社交媒体都只有单一的点赞功能,原因在于社交网络运营方希望营造一个积极友好的社区,而直接抹去负面的按钮是最简单的做法。一方面只有点赞更有利于用户的扩张,渴望影响力的人们都希望加上更多的好友来给自己点赞转发,另一方面比起不喜欢这个按钮,点赞的压力要小得多。
Facebook首先开始对这一情形进行改变,扎克伯格在公开问答中表示,公司知道在这么多年以来,人们一直都想要一个反感按钮,而这个能表达“共情”的按钮已经很快就可以对其进行测试。他说:“毕竟不是所有时刻都是值得高兴的。如果你在分享一件悲伤的事情,比如当前让你感到难过的难民危机,或者某位家庭成员的过世,这时候如果要对这些帖子点赞就显得不恰当了。不过你的朋友和其他人还是想要表达自己能够明白你的感受,还有表达自己对你的关心。”
因此Facebook确实有必要向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不只是一个用于快速表达情感和分享帖子感受的点赞按钮,这样一个简单的交互其实需要非常复杂的开发工作,Facebook已经对此研究了很长时间,最近正在测试阶段,未来将会根据测试的结果决定如何进一步推广这项功能。
对品牌来说有什么益处?
既然“赞”是Facebook上衡量接触度的主要标准,营销商在进行营销内容创制时会更多地注意吸引用户来“喜欢”。从2015年的趋势看这一点表现得很明显,在Facebook上你“喜欢”看到的品牌信息就是广告了。然而,当品牌付出代价来做广告就希望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那就意味着有可能会忽略用户。
数字营销代理机构MRY的首席市场营销官大卫·伯科威茨认为,“共情”按钮能够实现更加微妙的沟通,它为用户提供了不一样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品牌常常要衡量在Facebook发的信息能够含有多少获得“喜欢”的因素,但事实上品牌也不愿意被视为只会贩卖获得点赞信息的人。如果一个公司在“9.11”袭击中失去了自己的员工,那么“9.11”纪念日中在Facebook上发布追念的信息是非常有利于体现公司品牌形象的,但是面对这样的信息,消费者却只能“点赞”,这会使消费者自己也觉得很尴尬,更别说去分享了。
如果“共情”按钮真正很快上线的话,那对于DeepFocus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了,Deep Focus最近准备在Facebook上围绕妇女平等日这一主题来进行传播活动,也许很多消费者会想:“说的太好了,这正中我下怀啊,可是仅仅点赞并不能表达我的情感。”其实这一尴尬很多人都遇到过,消费者常常想在看到一些信息后反馈些什么,但是却发现只能点赞。
“共情”按钮的出现对品牌的另一大益处是,可以使其避免在发生悲剧时品牌却在发布狂欢广告信息的尴尬局面,品牌可以根据消费者更多层面的反馈信息来及时进行调整。
如何产生更好的数据
尽管Facebook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其数据量与谷歌相比仍然相形见绌。仅仅能表达“喜欢”这一反馈机制是欠缺的,Facebook的改进是其试图接近谷歌的强烈信号。相比于看看小猫小狗的轻松分享内容,在网页中输入信息进行关键字搜索,显然与用户的联系更为紧密。Facebook就是想加强这种用户紧密度来提高搜索功能的定价。
“共情”按钮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基于用户的情感来进行数据统计,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品牌及时对广告活动及信息进行调整,有利于产生更加有效的营销内容和创意。如果这一功能得到大规模的运用,它就成为推动创制高相关性内容的关键点了。
每当被问及新产品调整时,Facebook总是回复他们在测试新事物。Facebook这种不停探索新事物的精神值得肯定,在Facebook的页面上已经出现了13个状态更新选项包括“阅读”、“思考”和“玩”等等,但许多人仍然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或忽略它们。不过如果“共情”按钮受欢迎,那么品牌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在平常时刻消费者看到品牌信息时的细微感受,这对品牌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当人们在Facebook上分享一些像疾病、死亡、危机等令人悲伤的事情时,仅仅能够按下“喜欢”这一按钮来表达阅读者心情肯定是非常不合适的。鉴于此,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推出一项交互新功能,给用户提供能够表达感同身受的方式。
这项功能一开始被误认为是增加一个“不喜欢”按钮,但事实上新的交互机制并没有这么直接,它能让用户表达更多的情绪。这对品牌来说是个好消息,不仅不用担心某些信息会引发如潮“恶”评,反而能够从用户的反馈中获取更加丰富的数据。
这次改进突破了以往“非此即彼”的二进制按钮模式,使用户在用信息表达情感时有了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方式。而品牌也能看到用户对营销内容更加深入和多方位的反馈。数字营销公司Deep Focus首席营销官艾米丽。卡尔普对Facebook这一改进表示赞同,她认为之前单一维度的反馈形式非常肤浅,而现在的改变增强了用户的选择权,对于营销商和消费者都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共情”按钮到底是什么?
一直以来只有点赞几乎是社交网络的惯例,Facebook、微博、朋友圈等主流社交媒体都只有单一的点赞功能,原因在于社交网络运营方希望营造一个积极友好的社区,而直接抹去负面的按钮是最简单的做法。一方面只有点赞更有利于用户的扩张,渴望影响力的人们都希望加上更多的好友来给自己点赞转发,另一方面比起不喜欢这个按钮,点赞的压力要小得多。
Facebook首先开始对这一情形进行改变,扎克伯格在公开问答中表示,公司知道在这么多年以来,人们一直都想要一个反感按钮,而这个能表达“共情”的按钮已经很快就可以对其进行测试。他说:“毕竟不是所有时刻都是值得高兴的。如果你在分享一件悲伤的事情,比如当前让你感到难过的难民危机,或者某位家庭成员的过世,这时候如果要对这些帖子点赞就显得不恰当了。不过你的朋友和其他人还是想要表达自己能够明白你的感受,还有表达自己对你的关心。”
因此Facebook确实有必要向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不只是一个用于快速表达情感和分享帖子感受的点赞按钮,这样一个简单的交互其实需要非常复杂的开发工作,Facebook已经对此研究了很长时间,最近正在测试阶段,未来将会根据测试的结果决定如何进一步推广这项功能。
对品牌来说有什么益处?
既然“赞”是Facebook上衡量接触度的主要标准,营销商在进行营销内容创制时会更多地注意吸引用户来“喜欢”。从2015年的趋势看这一点表现得很明显,在Facebook上你“喜欢”看到的品牌信息就是广告了。然而,当品牌付出代价来做广告就希望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那就意味着有可能会忽略用户。
数字营销代理机构MRY的首席市场营销官大卫·伯科威茨认为,“共情”按钮能够实现更加微妙的沟通,它为用户提供了不一样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品牌常常要衡量在Facebook发的信息能够含有多少获得“喜欢”的因素,但事实上品牌也不愿意被视为只会贩卖获得点赞信息的人。如果一个公司在“9.11”袭击中失去了自己的员工,那么“9.11”纪念日中在Facebook上发布追念的信息是非常有利于体现公司品牌形象的,但是面对这样的信息,消费者却只能“点赞”,这会使消费者自己也觉得很尴尬,更别说去分享了。
如果“共情”按钮真正很快上线的话,那对于DeepFocus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了,Deep Focus最近准备在Facebook上围绕妇女平等日这一主题来进行传播活动,也许很多消费者会想:“说的太好了,这正中我下怀啊,可是仅仅点赞并不能表达我的情感。”其实这一尴尬很多人都遇到过,消费者常常想在看到一些信息后反馈些什么,但是却发现只能点赞。
“共情”按钮的出现对品牌的另一大益处是,可以使其避免在发生悲剧时品牌却在发布狂欢广告信息的尴尬局面,品牌可以根据消费者更多层面的反馈信息来及时进行调整。
如何产生更好的数据
尽管Facebook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其数据量与谷歌相比仍然相形见绌。仅仅能表达“喜欢”这一反馈机制是欠缺的,Facebook的改进是其试图接近谷歌的强烈信号。相比于看看小猫小狗的轻松分享内容,在网页中输入信息进行关键字搜索,显然与用户的联系更为紧密。Facebook就是想加强这种用户紧密度来提高搜索功能的定价。
“共情”按钮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基于用户的情感来进行数据统计,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品牌及时对广告活动及信息进行调整,有利于产生更加有效的营销内容和创意。如果这一功能得到大规模的运用,它就成为推动创制高相关性内容的关键点了。
每当被问及新产品调整时,Facebook总是回复他们在测试新事物。Facebook这种不停探索新事物的精神值得肯定,在Facebook的页面上已经出现了13个状态更新选项包括“阅读”、“思考”和“玩”等等,但许多人仍然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或忽略它们。不过如果“共情”按钮受欢迎,那么品牌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在平常时刻消费者看到品牌信息时的细微感受,这对品牌来说是梦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