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意境的创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意境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艺术性追求,能有效克服教学面临的诸多实际困境,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达到塑造和净化人的灵魂的效果。文章以医学院校为例,从教学内容、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师资素养、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教学意境创设的条件及授课教师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医学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意境
  [作者简介]李武(1972-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人文社科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医事法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高校党建立项研究课题“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养成及政治社会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桂党高工组[2010]35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7-013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一般面向大一学生开设,是一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课程的政治倾向性明显,理论性极强,且较为抽象,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养成诚信品格,树立遵纪守法、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课程担负的责任和蕴涵的功能相当重大,然而要讲好这门课程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首先,当今中国社会处于特殊的转型期,转型期的社会特点非常复杂,课程中的一些内容与现实有很大反差。其次,大一是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期,此阶段学生特点表现为懵懂、困惑、个性化等复杂的情绪特征,而且许多学生政治意识淡漠,多数学生对政治课的定性系“假、大、空、对将来毕业就业没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最后,课程的学时有限,而课程需要传输的理论体系厚重,有限的学时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形成突出的矛盾。所以,教学过程需要授课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意境的创设,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在每个专题的教学中创设既有现实意义又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意境,巧妙地提升课程的感染力,从而成功获得教学意境所独具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此,授课教师要把握好“基础”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学意境的形成条件和规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意境。
  一、教学内容必须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人生理想、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几大板块基本理论。学生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的成长过程始终有相关的教育,观念里都有与这些理论相关的“道理”或者“故事”,然而,一些学生也困惑于五光十色的信息中,甚至有的学生迷离、盲从在不同的价值观中。当前我国改革处于瓶颈期,拜金主义盛行,民生问题陷入困境、两极分化加剧等,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现实反差脱节很大,甚至有些理论几乎可以说已经被现实证伪,学生自然对课程理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对此,授课过程不能回避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首先要以学生已有的认识作为教学起点,各个理论专题的讲授均必须直面各种正面和负面的社会现象,针对学生已知、迷茫、偏激、未知的领域,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多维坐标,营造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展开思考,梳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困惑。
  在课程体现鲜明时代性的同时,教学应该同步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教师对基本问题的分析一定要有理论深度,尤其对社会负面现象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感慨、愤怒、悲恸等感性层面,教师要努力使每一个基本理论的观点原理都能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进而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导。在医学院校,虽然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并非医学专业出身,但是教师必须对医学精神有到位地把握,对医学专业本身有基本理解,掌握医学学科的特征,将医学精神渗透在这几个板块的理论讲解中。刚刚踏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认识和定性难免偏颇,许多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原因源于医学专业的高就业率,所以学生普遍将医学专业仅仅视为一种谋生手段,然而医学专业并非仅为一个专业,医学更重要的精神在于它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针对职业要求、社会需要、自身性格兴趣、就业取向等方面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结合医学从业者需要具备的“仁慈、忠诚、责任、严谨”等高尚的职业精神,思考如何为病人提供整体性、综合性的服务。同时,教师必须给学生分析他们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现实状况,医患矛盾成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社会上关于医疗行业的负面信息很多,医患暴力事件时常上演,医学专业学生、年轻医务人员的流失现象严重,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稳固,教师需要深刻剖析当今紧张的医患矛盾的成因、特征、解决等,引导学生认识医患矛盾的化解机制,正确理解医学专业,认识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从而树立并维护高尚的职业理想。
  二、教学过程需要饱含浓厚的情感性,从而产生情理相通基础之上的教学意境
  “基础”课程属于思想理论教学,教学内容很抽象,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一定要注重充分发挥“情”的作用,情能感人、情能催人奋进、情能促进学生完成对理论的感悟和思辨。“基础”课程内容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枯燥教条,但是只要深入挖掘,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和生活,运用典型的实践素材,引入生动的热点事件等,创设情感体验活动,让情感体验在每个专题的讲授都能够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意境可以收到其他课程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即净化人的灵魂。通过感性的、可见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爱国主义理论板块中,引入钱学森、邓稼先等感动中国事迹,电影《恰同学少年》中的经典对话;在丰富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各种喜怒哀乐情感,激发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憎恨,并且超越单纯的喜怒哀乐情感体验,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对这些事件问题由表及里层层解析,升华到理论层面,从生动的情感体验进而到对基本理论的系统性讲解,以理服众,并以事实服众,启发学生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大命题的思考,由感到思直到悟,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超越自身狭隘的经验范围,经过深刻而痛苦的反思,认识社会的正负并存,认识世界的复杂和美好,从内心深处以苛刻严格的眼光和标准审视自己,剖析自己,自觉去除卑污心绪,激发塑造自身的高阔胸襟,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从心理上获得真正的成熟,真正地化茧成蝶。课程的基本理论和主义潜移默化地得以渗透进学生的意识中,动之以情转向晓之以理的教学效果自然显现出来。   三、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有效地丰富课堂意境
  “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丰富多样,避免单一化,理论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实践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均可运用,不管选择何种方法开展教学,都要以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为指导思想,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课程理论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等,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按照每种教学方法的特性,以及教学方法所要求的各种要素组织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并根据课堂需要将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穿插运用,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依托适宜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情境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由于学生对“基础”课程相关理论已经具备基本的认识和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在人数100人以下的班级进行试点,开展了学生自学自讲的教学实践的改革活动,选取课程适当的专题章节让学生走上讲台担任老师的角色,实行同伴教育。活动的体会颇深,在此将此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体会提出与同行们分享。活动的具体设计过程:第一,教师定好教学内容、目标、时间等教学要求;第二,学生自选有讲授热情的合适专题,自组学习团队(10人左右为一个团队),针对性地就所选专题中的某个热点问题,在课外搜集资料,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制作PPT;第三,学生制作的PPT在授课前交与教师审查,教师审查合格并提出教学建议;第四,学习团队在预先安排的时间推举1~2名主讲人授课,授课时间控制在12分钟左右,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暗示、提醒,引导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有效地进行教学互动;第五,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给予恰当评价,进一步鼓励并引导学生;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授课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及时结合课程内容的重点理论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将理论的高度上升。
  学生的自学自讲的教学活动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精心地组织设计,通过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准备教学课件、严密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这项教学活动能够取得很好的收效。首先,学生的自学自讲活动能够营造生动而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当学生的老师,学生同伴之间开展教育和讨论,教学过程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学生们发挥学习自主性,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展示个性,由被动地接受转至主动地学习,并且主动思考,敢于质疑,自主寻找解疑答惑的途径,从而获取新知。再次,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带来的收获。通过团队明确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彼此承担责任,从而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授课团队的成员通过教学,从教师的鼓励中体会到成功,更充满信心地开展学习,听课的学生被课堂深深吸引,课堂的兴趣性和新颖性充分体现。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讲课过程和讨论过程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以及思想动态,为各个单元的授课积累宝贵的教学素材,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力。
  四、授课教师素质的综合性与富于艺术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
  1.教学意境是教育者自身思想感情的总结和升华,教师自身的思想性和情感艺术底蕴决定了课堂的思想厚度和艺术高度,从而也决定了学生精神攀援的高度。“基础”课程包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主义法律两个知识体系,课程并非两者的简单相加,强调“德”与“法”的辩证统一和有机贯通,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学目标非常直接和现实。“基础”课程体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授课教师素质的综合性要求,授课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其身份还同时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课程对授课教师在政治素养、个人品行、知识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能够有效运用正确的政治思维和是非观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政治困惑,分析评判社会现象,帮助其形成稳定的政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需要。其次,授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德行修养几近完美的人,“基础”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很强的示范性和直观性,教师高尚的职业操守、改过迁善的工作态度、克己内省的生活作风都对学生有深刻的示范作用,②有独立之见解与批判精神,更是要充满建设性的公共情怀,解学生之惑于课堂,传道普法,关心学生,关切个案正义与公民尊严,直击学生的心灵。最后,教师必须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唯此才能拥有熟稔驾驭课堂的能力,运用流畅精美的言辞与学生高效沟通,授课内容理性毕具,授课形式气势韵味无穷,声音或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形式或富于激情,或细雨霏霏,使“基础”课程的课堂形成一种“整体意境”。
  2.授课教师制作的课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是否跟着老师的思路。一个融合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的课件具备视听并举、动静兼备的特性,能够迎合青年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有效地帮助授课教师扩大教学信息量,并将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展示,降低理论难度,减轻学生记忆负担。一个成功的课件是教师的专业道具,能够产生说话的效果,可以去除许多繁琐的讲解,教师要传输的理论内容通过这样的课件展示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沟通效果。通常而言,课件在整体上要使用相对一致的版式、字体、配色,每页课件要注意突出重点内容的位置、字号、颜色,需要强调的内容用特殊文字格式展示,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使用有规律的文字总结,注意文字的行数和排列,文字的段落、间距、行距适中,并且适当插入图片和动画吸引学生眼球,教师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课件一目了然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绪在课件上聚焦,让学生的视野停留在课件上展开思考,让学生的情绪和眼睛可以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得到休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素质的综合性是教学的主观因素,教学手段的艺术性是教学的客观因素,主客观因素相辅相成,为教学意境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③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熟练地运用蕴涵深刻思想的精美课件,师生之间很自然地能够形成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心理默契和观念意象,“基础”课程的教学意境创设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意境的巧妙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天地,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主体能充分表达胸中之意,“教”与“学”的心灵是相通的,“教”与“学”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教”与“学”的收获是丰盛的,使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蕴涵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学意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积累各种条件才能达到,“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大胆创设教学意境、善于创设教学意境,才能有效克服“基础”课程的现实困境,从而提升课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将“基础”课程建设成为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程。
  [注释]
  ①(英)威廉·奥斯勒.生活之道[M].邓伯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②李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师资素质的要求[J].中国教育通讯,2008(2):3.
  ③郑东华.论“两课”教学意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2):86.
其他文献
近日,知名微信公共账号“大学助手”基于对全国3049所大学学生起床情况作的一份调查,根据各个大学学生的起床时间和起床人数,得出全国最懒的167所高校。调查虽有娱乐之意,但确实
[摘要]师生互动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对学生认知、社会性人格发展及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提高高校师生关系的互动性,要求教师强化认识,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重视男女生的差别,做到区别对待;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强化师生互动;注重互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高校 师生关系 互动性  [作者简介]曹国杰(1964- ),男,河南辉县人,洛阳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国内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传统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结合财经类高校自身的经济管理学科优势,提出了“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师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艺术设计 设计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孙娜蒙(1980- ),女,河北定州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安
应收工程款是施工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长期拖欠工程款对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提出几点管理办法。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工科学院,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甘肃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
我国冷藏车行业长期处于高位增长态势,2011~2019年10年间冷藏车年销量从5423辆跃升到4.8万辆,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1%,成为专用车行业“热门”车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
期刊
[摘要]根据“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深入剖析抛锚式教学法的内涵,设计出体现“管理学原理”课程方法和技术的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体会知识点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通过对专业、教师、学生等基本对象的实际分析,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究,进而达到实现“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最佳效果的完美境界。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法 管理学原理 应用 实践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
[摘要]“导生制”是指一位有能力的学生在接受一定培训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相同年级水平的同伴或低年级水平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导生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导生制”的有效开展要求在导生的选拔、导生的培训、导生制的实施以及导生的评价和考核等方面形成健全的实施办法和考核机制。  [关键词]导生制 英语口语 技能 培养  [作者简介]王维平(1967- ),男,江西玉山人,浙江工商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