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待进生转化问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待进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是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缺陷,在常态化学习过程中,能力、方法、水平不能达到学业任务基本要求的学生。待进生也可称为学困生,类似于过去所称的“差下生”,但二者有着概念性的区别,待进生是个动态性的概念 ,“差下生”则是定义性的概念,在老师的心目中,应当只有暂时落后的“待进生”,而没有无法转变的“差下生”。笔者所任职的是一所县市级普通中学,“待进生”现象普遍存在,现结合自己的任教经历,对待进生的类型、成因以及转化方法做一浅谈。
  一、待进生的类型
  认知迟缓型:能学会,但认知速度缓慢、理解能力不足、独立思考能力欠缺。该类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慢半拍甚至慢多拍,接受速度慢,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上一内容尚未消化,下一内容接踵而至,时常落后于班级整体进度,久而久之落后的距离“积跬步成千里”。
  懒散被动型:学的懂,但主观内驱力不足,拉一拉动一动,抓一抓才学一学。该类学生没有正确的荣辱价值观,对学习满不在乎,成绩好了不引以为傲,成绩差了不以为然,怕吃苦受累,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缺乏争取荣誉的动力。
  贪玩厌学型:不想学,对学习有抵触情绪,目光聚焦在游戏玩乐上。该类学生多数沉溺于网络,以及其他一些游戏、活动上面,课堂上精神分散不集中,或多动不守纪,或专注于小说手机。自制力不足,极易受外界干扰,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
  逆反对立型:有主见,对班纪校规有抵触情绪,不服管。该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求自我独立,对父母、老师有反抗心态,你让他东他偏西、你让他学他偏玩,易树对立面、攻击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自尊心强。对于学习有反复性、根据心情而定,难以持之以恒。
  二、待进生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
  作为的学习的主体——学生个人,是决定学与不学、学好与学不好的关键。个人原因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主观上的,也是精神层面上的,站在待进生的行列里,主要原因莫过于一个字——懒,缺乏明确的明细目标,缺乏筹足的学习动力,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信心;二是客观层面上的,也是身体层面上的,这主要是体质原因所致,时常被疾病困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集中精力学习。
  (二)家庭原因
  第一,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感情不合,时常争吵,更有甚者离异,对于中学阶段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心里造成极大的影响。
  第二,学习环境不清净。家庭居住环境恶劣、噪杂、拥挤影响学习和休息;家庭来访亲朋过于频繁,严重干扰正常的学习环境。
  第三,家庭教育不恰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没时间管,放任自流。二是家长没能力管,束手无策。三是家长态度偏颇,易走极端。四是家庭教育不协调。
  (三)学校原因
  第一,教学衔接不到位。当前大部分学校是中、小学分离的,多所小学毕业的学生进入同一所中学后,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许多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如若教学衔接不到位、步入中学的第一步走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掉队。
  第二,集体活动不丰富。为了守住安全底线,很多学校取消了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取消了组织学生观电影、办庆会,取消活动守住安全的同时,也磨灭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磨灭了孩子的天性,对于提高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四)社会原因
  第一,互联网的影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进入寻常百姓家,学生也毫无例外的受着网络媒体的“恩泽”。学生很小就会上网、打游戏、聊天、看视频,网络包罗万象,学生探索欲望强烈,难免受到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轻者曲解学习的意义,重者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第二,不良风气的影响。“知识无用论”“有关系走遍天下”“我爸是李刚”等歪风邪气依托自媒体等方式影响着学生。“学不好没关系,舅舅给你找关系”;“考不上无所谓,叔叔扶着你上位”等社会典范“手把手”的“培养”着学生,造成了学生的自由散漫、毫无顾忌,无后顾之忧的厌学贪玩。
  三、帮助待进生转化的对策 学校、家庭、社会
  (一)以真心、换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转化待进生的工作中,要以真心换得学生的理解,以真情感化学生厌学的铁心,以真行抚慰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新入学不适应时,要及时调整进度进程;当学生上课调皮时,要注意批评教育的方法方式;当学生学习掉队时,要热情给予辅导;当学生灰心丧气时,要耐心给予疏导。
  (二)建规章、立制度,构建助益的校园环境
  寓教于乐、荣誉激励,自古就不乏为一种好的教育模式。学校在转化待进生工作中要建章立制,避免区别对待。一是坚持三个绝不。在义务教育的中学教育中绝不分重点班,在各科学习考试中绝不排名,绝不按成绩高低排座位。二是建立两个对子。建立“优秀学生和待进生帮扶对子”,以“强”带“弱”;建立“任课老师与学科待进生包干对子”,“开小灶喂胖待进生”。三是开展三项活动。开展季节性郊游活动,将知识带进大自然;开展文体竞赛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开展红色观影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勤沟通、真关怀,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夙愿,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谐、有爱的家人关系更是成龙、成凤的助推剂。一是尽可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面对孩子的过错和不理想的成绩,不能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斥责,要给孩子信心与希望。同时,确保家庭完整、家人和睦,相互关心,给孩子一份静心学习的安全感。二是尽可能创造一个清净的环境。不必要求“孟母三迁、择校而居”,但要强求“家中宁静、干扰无多”。三是指引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不论家境如何,要让孩子知道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丰富的物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靠双手来获得,才能长久、才能坦然,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自力更生,积极向上的三观。
  待进生常有,面对其而不抛弃;待进生难进,转化其而不放弃。在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老师出一份力、学校尽一份力、家庭努一把力、社会给一份力,将这些力量拧成一股绳,帮助待进生转化,帮助待进生前行。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知识的权威和传递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培养;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在进一步加强听说能力的同时,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对词汇、语法和阅读文章进行重点的讲解和分析,但是忽视阅读技巧和文本的篇章结构、写作谋篇的分析,忽视了教材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忽视对学生写作技巧
期刊
家长会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合作的效果,学校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的交流、探讨教育的平台。对于家长会,家长的心情是复杂多样的,一年级的家长急切地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但慢慢的,又怕孩子落后于人而没面子,最怕的是有“问题”的学生的家长把家长会当成负担。每一次家长会,班上总有几个成绩较差,学习习惯也不好的孩子家长找各种理由不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容易存在这三个问题:一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缺乏信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而且会使你的眼界更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会陶冶情操,使你的品格更高尚。孩子在阅读以后,书面语言通过默读、回忆和思考,会转化为无声的内部语言,而丰富多彩的内部语言与思维的早期结合,又会使思维和想象提高到一个新的思想境界,从此就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具体怎样操
期刊
一、个性化学具的设计与使用的提出背景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特点,触觉性学习是他们感知世界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具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脱离了学具的教学活动将是纸上谈兵。  什么是“微课教学”?“微课教学”即微型课堂教学,指活动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遵循幼儿的年
期刊
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喜欢学习吗?听到的回答往往是否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想做的时候。可见,快乐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就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小学生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有教师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良好的示范,在课堂上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学生亲切愉快
期刊
主题活动课程是当前幼儿园的主导课程,它围绕一个主题,追随幼儿生活经验,师幼共同建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的活动,借助环境和各方资源,探求新知识。为幼儿整合、重组、再现知识经验创设了特定的背景,为延伸、拓展与整合习得的经验提供广阔天地。我园一直倡导《纲要》精神,坚持开展主题研究与实践。围绕主题开发课程资源,切实提高我园课程建设和实施水平,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一、主题教学的内涵与发展意义  我国幼儿园主题
期刊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渠道。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伴随新课程的推行,历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产生许多新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新课程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只有这样
期刊
传统型的教师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必须向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转变。因此,我校把教师培训放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规律,以教师培养为出发点,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综合实力,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更新理念,实现校本研修目标化  我校
期刊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这个原则下,就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个性差异的现象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