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群体纠纷的处理困境及其对策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涉农领域群体纠纷相应增多。纵观近年来的涉农群体性纠纷,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逐渐复杂化。处理涉农群体纠纷的困难日益增多,给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带来新压力。当前,寻找到切实解决涉农群体纠纷的对策措施极为迫切。
  【关键词】涉农群体纠纷 困境 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农村面貌逐渐改善,农民增收幅度逐渐增大。此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诸多问题,农村中涉农群体纠纷进一步增多,呈上升趋势,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涉农群体纠纷也开始呈现出复杂性、极端性、普遍性等特点,亟需在现实生活中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加以解决。
  涉农群体纠纷的基本情况
  涉农群体纠纷的概念定义。关于涉农群体纠纷的概念,学术界有多种定义。通常认为,涉农群体纠纷是指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联、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的群体事件。在此类事件中,群众的行为超出了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例如其采取的静坐、群访、围堵等方式干扰到农村或者党政机关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的行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指的涉农群体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区别于敌对斗争。
  涉农群体纠纷的构成要素。涉农群体纠纷是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息息相关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涉农群体纠纷的参与主体应该主要是农民。同时,涉农群体纠纷发生的地方不一定局限于农村地区,很有可能发生延伸和拓展。发生涉农群体纠纷必须涉及三人以上的农民,他们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集体行动。任何一起涉农群体纠纷事件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指向性非常明显,在短时间内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形成对立,要求政府或者职能部门给予其相应的待遇或补偿。
  涉农群体纠纷的不良影响。涉农群体纠纷具有破坏性大、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等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较为激进、甚至有幕后人员煽动等情况下,将会造成不良影响,威胁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涉农群体纠纷处理不当可能会更进一步激发干群矛盾,农民群体在表达利益诉求时,本身对于地方政府或者某些职能部门的某些作为不满,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群体纠纷,农民群众对于政府机关的不信任感随之上升。同时,在基本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涉农群体的不满情绪会随事态发展而逐步扩大,其利益诉求更加強烈。涉农群体纠纷的经常发生,会弱化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使原本已经弱化的基层组织功能进一步减弱,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依靠不正当方式扩张,甚至产生一些非法的群体组织,为涉农群体纠纷的再次发生埋下隐患。
  涉农群体纠纷产生的原因解析
  首先是农村土地政策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国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广大农民,从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三农”问题就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农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农群体纠纷较多的是集中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农村土地存在混乱现象,农村一些土地纠纷频发。此类纠纷产生具有连片性特点,产生纠纷地区往往是一个村庄甚至几个村庄,波及范围较广,涉及农户较多,因此更容易形成群体纠纷。同时,在涉及农村土地纠纷化解方面,政策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其次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矛盾。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并且逐渐取得可喜的成绩,国家投入农业农村的资金越来越多,出台更多的惠农强农政策,农民从经济体制改革中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投入强度的加大,助推了农村土地成为稀缺商品,其增值的潜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矛盾。例如,土地承包价格在市场经济的助推下呈现飞速上涨的态势,以往不值钱的荒地短时间内价格倍增。因此,在承包初期大家都不在意的荒地成为了稀缺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更高,因此村集体成员之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平衡而逐渐产生矛盾和分歧。
  最后是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过程中产生矛盾。农村居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的管理形式,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不规范,服务村民的意识不够强,甚至在集体土地承包经营、农村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越权的情况,一系列行为干扰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经营收入,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造成一些矛盾。此外,还存在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对全体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起到服务指引的积极作用,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等制度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在农民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逐步下降,一旦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现象,群体纠纷就会一触即发。
  正确处理涉农群体纠纷的对策
  一是在事前防控方面狠下功夫。几乎所有的涉农群体纠纷都是发源于小事,因为处置不当,或者是发现滞后,造成小事件逐渐拖成大的群体纠纷,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要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时刻绷紧做好群众工作的弦,高度重视发生涉农群体纠纷的巨大危害。坚持未雨绸缪的工作原则,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涉农群体纠纷处置机制和制度,确保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及时介入、顺利处置、妥善解决。动态掌握各种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拓宽涉农群体纠纷信息来源渠道,及时研究工作措施。注意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涉农群体纠纷的隐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将各种涉农群体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在妥善处置方面作足功课。涉农群体纠纷是经济社会发展产物,在某种意义上说难以避免,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事前预防,事中积极处置,确保涉农群体纠纷不会演变成群体性事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群体纠纷处置机制,在面对涉农群体纠纷时,能够迅速查找出纠纷原因,弄清楚纠纷的来龙去脉,及时找准纠纷的症结所在,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坚持重点抓、抓重点,尽快寻找出涉农群体纠纷的组织者和领头者,做好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充分了解群体的利益诉求,充分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对于恶意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涉农群体纠纷的人员要予以坚决打击、严肃处理。同时,要注意处置涉农群体纠纷的方式方法,要始终站在维护群众利益角度处理问题,不要将涉农群体放到对立面上,不要随意调动警力,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积极作为。
  三是重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应该将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传达到农民群众中间,大力培养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通过正规的渠道和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宣传工作做到田间地头,采取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消除政策宣传的死角,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重点加强农村类法律法规的宣传,着力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懂法、守法和护法意识。积极畅通农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高度重视针对农村、农业、农民利益的信访工作,实行涉农信访案件销号制度,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信访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充分了解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的根源,将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将群众的问题解决好。
  四是在建章立制方面狠下功夫。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维稳工作机制,动态掌握涉农群体纠纷的发展情况,通过各种监测和分析手段,及时发现苗头性的纠纷隐患,可以有效预期涉农群体纠纷发生形式,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疏导机制,发现苗头性隐患要积极化解,对于已经发生的涉农群体纠纷要尽快介入,立即妥善处置,最大限度控制涉农群体纠纷的规模和矛盾等级,坚决避免矛盾的升级和扩大。要进一步形成各级各部门在处置涉农群体纠纷方面的整体合力,坚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方式,将有效应对涉农群体纠纷工作纳入各级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对于处置力度大,处置效果好,预防措施好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反之,对于预防涉农群体纠纷工作不力,处置不恰当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惩戒。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涉农群体纠纷信息发布制度,在涉农群体纠纷处理后,要及时以工作汇报形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将处理措施和结果公布于众。
  结语
  通过上述简要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在面对涉农群体纠纷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涉农群体纠纷的发生和发展。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进一步创新涉农群体纠纷处置办法和机制。正视涉农群体纠纷面临的处理困境,全面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各阶段工作,积极将各类涉农群体纠纷妥善处理,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铅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出法对郑州市216名6~9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同时采用Achenbach(A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结果铅中毒发生率为67.56%,行为问题检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如何做好献血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向献血者提供正确的咨询和高标准的护理,对献血者的保留和建立一支"低危献血者"无偿献血队
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的耐药性,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和转移机率,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我院自2001年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是儿科质量建设的延伸,它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是儿科急救中发展较完善的医学专业.但由于收治群体的特殊性和医疗救护方法的特异
【摘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关系我国整体利益、顺应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我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为此,应通过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文化自强、加大政府扶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等途径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使中国文化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文化 “走出去”战略 现状 对策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因此,
20世纪70年代末开启的改革开放实践始于农村的经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从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两个维度体现和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激发了农民作为自治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内容的村民自治实践为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一人一票平等投票权对政权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应高度重视国家制度结构设置中的地方自治制度及其意义。  从人民公社到村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近年来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逐渐兴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目前的法律条文关于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过于笼统,无法有效指导司法实践。文章通过对现行立法的介绍和评析,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刑事和解 立法规定 评价  刑事和解是在犯罪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通过使加害人和被害人直接交谈、协商的方法,解决纠纷或冲突的一种
慈善立法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慈善立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但我国到目前为止缺乏一部关于慈善事业方面的专门法律,有关慈善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散在其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生存智慧的总结.领导干部节俭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重大的当代价值,领导干部养成节俭意识是我国当前社会现实的客观
【摘要】随着社会结构和阶层构成的变动,中国农民逐渐脱离农民身份和职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而与之相伴千百年的民间艺术也发生变革,在题材、材料、表现、工艺等方面呈现出公民性特征,生发出新的面貌和精神内涵,成为公民社会及当下时代自由、民主、解放、文明等现代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民间艺术 乡土文化 公民社会 时代精神  中国乡土性和地域性的民间艺术向公民性转化,伴随着农民公民化过程而进行。随着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