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忠明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烹飪大师,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餐饮业评委,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主要从事淮扬菜的教学研究。主讲江苏名菜、食品雕刻、冷拼工艺、饮食风俗、西餐工艺学等课程。
又是一年中吃羊肉的季节。读到元人乔吉写的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剧情比较简单,写翰林侍读杜牧在友人张纺家遇一歌姬张好好,此女风姿绰约,相貌姣好,杜对其产生情爱。不久杜牧又在牛僧孺家与好好相见,但牛僧孺故意对杜牧冷淡。后几经周折,在白文礼的帮助下,杜牧终与张好好结婚。故事的发生地是扬州,牛僧孺时任淮南节度使,行署扬州。四折戏都有酒宴场面,因其词语华艳多彩,风趣自然,颇多耐人寻味处。其中提到大官羊、柳蒸羊。“金盘露,琼花露,酿成佳酝;大官羊,柳蒸羊,馔列珍馐。”
大官羊是北宋时期淮扬名菜。《汉宫仪》“大官,主膳食也。”意谓由御厨烹制的羊制菜肴。
“大官羊”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最早见自黄庭坚:“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陆游亦有:“秋江菰菜喜新尝,盐酪亲调七箸香。但有长腰吴下米,岂须细肋大官羊。”
王冕的“山药”诗:“山药依阑出,分披受夏凉。叶连黄独瘦,蔓引绿萝长。结实终堪食,开花近得香。烹庖入盘馔,不馈大官羊。”
沈周藏于故宫的一幅白菜写生,题诗:“昨夜南园雨,肥胜大官羊。党项销金帐,何曾得一尝。”
“大官羊”这个词似乎自宋以降,元明以后出现频繁。这和元朝统治者饮食喜好有关。虽然杜牧是唐朝人,但乔吉是元朝人,特定条件视羊肉为贵。元忽思慧著《饮膳正要》记载“聚珍异馔”94款,其中以羊肉为主料或配料的菜式达73款。大官羊的大官,就是指大官令,大、太相通,名太官令更多些。清代《钦定续通典》职官部,记宋官制,太官令为正九品。
宋人陆游食野菜诗:“野蔌山蔬次第尝,超然气压太官羊。放翁此意君知否,要配吴粳晓甑香。”
若是将太官羊拆开用典更容易看出职官特色:梅尧臣诗:“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鳞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太官常膳有肥羊。”羊肉在宋代较为特殊,“御厨止(只)用羊肉”,少食猪肉。神宗时,宫内羊肉的用量是猪肉的百倍以上。所以吃羊肉也带上了宫廷菜的影子。乔吉写“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牛僧孺任淮南节度使,官家吃的羊肉,应该是选材肥美,烹制手法也好,故亦称大官羊。
柳蒸羊是道道地地蒙古菜,实为柳烤羊。据《元史》记载,12世纪时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肉食方法和饮膳都有了很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枝盖覆土封,以熟为度。”这说明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专门的烤炉。这里稍费笔墨说一下《朴通事》,《朴通事》是元末明初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流行的两种汉语教科书,专供朝鲜人学汉语。我有两次去韩国工作的经历,我的先生邱庞同教授曾数次叮嘱我找一本日本版本的《朴通事》,我费劲给他买到了。他为了弄清“烧卖”还是“烧麦”一字之差,才让我找,可见他治学严谨。
扬州人现在吃羊肉的方法多种多样,烤全羊、烤羊排、炖羊汤、红焖羊肉、手抓羊肉、羊肉水饺……餐馆都推出了以羊肉为主的冬季时令菜,但传统吃法仍是羊肉汤、红烧羊肉为主。
清《调鼎集》记有羊肉菜百种,从羊肉、羊头、羊脑、羊眼、羊舌、羊唇、羊耳、羊喉、羊肚、羊肝、羊腰、羊肺、羊蹄、羊肠、羊尾、羊筋、羊乳、羊油、羊胰、羊血等包罗万象的羊菜肴。
扬州有五条老巷以羊命名,羊肉巷、小羊肉巷、大羊肉巷、羊胡巷、羊巷。这些街巷以经营羊肉的商业、服务行业而取名,东起花井南巷,西至皮市街,全长100米。古时这个地方聚集了不少回民,回民只吃羊肉和牛肉,这里就渐渐形成了宰杀、贩卖羊肉的聚集地。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烹飪大师,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餐饮业评委,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主要从事淮扬菜的教学研究。主讲江苏名菜、食品雕刻、冷拼工艺、饮食风俗、西餐工艺学等课程。
又是一年中吃羊肉的季节。读到元人乔吉写的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剧情比较简单,写翰林侍读杜牧在友人张纺家遇一歌姬张好好,此女风姿绰约,相貌姣好,杜对其产生情爱。不久杜牧又在牛僧孺家与好好相见,但牛僧孺故意对杜牧冷淡。后几经周折,在白文礼的帮助下,杜牧终与张好好结婚。故事的发生地是扬州,牛僧孺时任淮南节度使,行署扬州。四折戏都有酒宴场面,因其词语华艳多彩,风趣自然,颇多耐人寻味处。其中提到大官羊、柳蒸羊。“金盘露,琼花露,酿成佳酝;大官羊,柳蒸羊,馔列珍馐。”
大官羊是北宋时期淮扬名菜。《汉宫仪》“大官,主膳食也。”意谓由御厨烹制的羊制菜肴。
“大官羊”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最早见自黄庭坚:“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陆游亦有:“秋江菰菜喜新尝,盐酪亲调七箸香。但有长腰吴下米,岂须细肋大官羊。”
王冕的“山药”诗:“山药依阑出,分披受夏凉。叶连黄独瘦,蔓引绿萝长。结实终堪食,开花近得香。烹庖入盘馔,不馈大官羊。”
沈周藏于故宫的一幅白菜写生,题诗:“昨夜南园雨,肥胜大官羊。党项销金帐,何曾得一尝。”
“大官羊”这个词似乎自宋以降,元明以后出现频繁。这和元朝统治者饮食喜好有关。虽然杜牧是唐朝人,但乔吉是元朝人,特定条件视羊肉为贵。元忽思慧著《饮膳正要》记载“聚珍异馔”94款,其中以羊肉为主料或配料的菜式达73款。大官羊的大官,就是指大官令,大、太相通,名太官令更多些。清代《钦定续通典》职官部,记宋官制,太官令为正九品。
宋人陆游食野菜诗:“野蔌山蔬次第尝,超然气压太官羊。放翁此意君知否,要配吴粳晓甑香。”
若是将太官羊拆开用典更容易看出职官特色:梅尧臣诗:“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鳞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太官常膳有肥羊。”羊肉在宋代较为特殊,“御厨止(只)用羊肉”,少食猪肉。神宗时,宫内羊肉的用量是猪肉的百倍以上。所以吃羊肉也带上了宫廷菜的影子。乔吉写“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牛僧孺任淮南节度使,官家吃的羊肉,应该是选材肥美,烹制手法也好,故亦称大官羊。
柳蒸羊是道道地地蒙古菜,实为柳烤羊。据《元史》记载,12世纪时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肉食方法和饮膳都有了很大改进。《朴通事·柳蒸羊》对烤羊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枝盖覆土封,以熟为度。”这说明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用专门的烤炉。这里稍费笔墨说一下《朴通事》,《朴通事》是元末明初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流行的两种汉语教科书,专供朝鲜人学汉语。我有两次去韩国工作的经历,我的先生邱庞同教授曾数次叮嘱我找一本日本版本的《朴通事》,我费劲给他买到了。他为了弄清“烧卖”还是“烧麦”一字之差,才让我找,可见他治学严谨。
扬州人现在吃羊肉的方法多种多样,烤全羊、烤羊排、炖羊汤、红焖羊肉、手抓羊肉、羊肉水饺……餐馆都推出了以羊肉为主的冬季时令菜,但传统吃法仍是羊肉汤、红烧羊肉为主。
清《调鼎集》记有羊肉菜百种,从羊肉、羊头、羊脑、羊眼、羊舌、羊唇、羊耳、羊喉、羊肚、羊肝、羊腰、羊肺、羊蹄、羊肠、羊尾、羊筋、羊乳、羊油、羊胰、羊血等包罗万象的羊菜肴。
扬州有五条老巷以羊命名,羊肉巷、小羊肉巷、大羊肉巷、羊胡巷、羊巷。这些街巷以经营羊肉的商业、服务行业而取名,东起花井南巷,西至皮市街,全长100米。古时这个地方聚集了不少回民,回民只吃羊肉和牛肉,这里就渐渐形成了宰杀、贩卖羊肉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