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复混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的代表,由于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逐渐成为化肥市场的主导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复混肥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增大,这就要求复混肥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走出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以企业文化营造品牌,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复混肥企业;企业竞争力;品牌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的产量,而农产品的产量离不复混肥企业。复混肥企业就是指生产和销售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必需品的公司。复混肥企业对农业的发展很大的影响,复混肥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使得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农村的经济得到发展。提高复混肥企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兴旺
一、复混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复混肥企业得到很快的发展,现在已经是农资行业中拥有数量最多的企业,不仅有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而且延伸到非农业的行业,比如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年总的生产数量是700万吨,年总的实际产量是2100万吨,其中,得到国家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已经有3000家。复混肥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据统计,世界化肥产量中复混肥料的产量约占35%,氮肥中的15%,磷钾肥中的50%~60%均被加工成复混肥料后使用,而一些发达国家其50%的氮肥80%~90%的磷、钾肥均被加工成复混肥料后使用,复混肥料的比例高达70%~80%。化肥生产从单一肥料过渡到以复合肥为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为重要标志。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0年我国复混肥料的使用量仅27.3吨(纯养分,下同),1985年达到179.6万吨,2002年已经将近1046万吨。复合肥料占总施用量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2%上升到24%,并且继续保持着上升的态势。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国内农民对复混肥料认识程度的加深,我国农业部门已经提出要求,希望复混肥料占化肥比例达到30%而目前我国生产的复混肥料站化肥产量的比例仅为24%,因此,今后十年,我国将调整化肥结构,加快复混肥料的发展,提高其在化肥中的比例,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先争取达到30%,从长远来说,应争取达到50%以上。2002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国家统计数据)为4339.5万吨。2010年预计为5000万吨以上,如果复混肥料按站化肥的30%~50%计,则相应为1500~2500万吨,这一数据与我们目前估计的全国复混肥产量为1500~2000万吨实物量(以平均有效养分35%计算,折纯养分为525~700万吨,但目前国内生产的磷酸一铵几乎大部分供肥料的二次加工用,因此这其中有磷酸一铵的重量计算,严格说应该扣除80万吨纯养分的磷酸一铵的产量,实际上折纯养分应为450~620万吨。
二、复混肥行业的优、劣势分析
(1)复混肥行业的优势分析。我国是一个面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的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所以在农资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业和劳动力输出业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我国人口密集,市场容量很大,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逐步升级,需求大量增加,需求质量逐渐提升。农民占我们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消费需求和需求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复混肥企业的运营可以得到其他相关行业的支持,比如制造业、服务业。如果复混肥行业的上游产业比较具有竞争力,那么它们将会以最有效率的方法为复混肥行业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2)复混肥行业的劣势分析。我国在农资行业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再加上知识型的服务业人才也比较缺乏,培养机制不完善,致使我国在服务业是以低廉劳动力为主,缺乏知识密集型的高级服务。由于存在垄断和需求数量的庞大,加上大多数客户对需求条件不够严格,要求不高,所以没有给企业形成一定的压力,能够让其生产出创新型和前瞻型的产品。我国因为传统体制的约束,部分行业存在条块分割,相互联系的产业间的关系不够密切,合作疏远,再加上行内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得到信息的通道不够畅通,企业间缺乏并肩作战的意识。我国复混肥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无数企业和资金前仆后继投身到这个的巨大的“泡沫”中,一些企业在上马新项目、一些企业在扩建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泡沫的泛起,让人们愈加看不懂这个市场了。透过“泡沫”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泡沫”掩盖下的真相:一是产能不能反映产量。现在有的企业动动辄说自己产能达到多少万吨,表面看项目有那么大规模,但其实产量肯定少的可怜,有的企业虽然产能不大,但是在市场较好的时候,其真实产量肯定超过产能的50%。在分析复混复合肥的行业市场供需关系时只依据产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产能就是企业有意创造的“泡沫”,多少是可以随时改变的。二是公司数目增加,实际产量没有增加。现在有很多企业不再满足一个品牌,有的另外成立公司,投资注册合资公司。这样一来,虽然许可证书发放很多,实际是一个企业拥有两个或者多个证书,实际产能没有增加。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已。三是门槛太低,有利可图。复混肥行业进入门槛太低,有的企业只有一台设备就可以取得许可证,至于生产的产品质量能不能保证就是其次了,更有甚者故意生产不合格产品,以牟取暴利。有利润就有投资,投资多了泥沙俱下,也就泡沫泛起。
三、复混肥企业竞争力提升途径以及对策
根据复混肥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思路可以拟定为四个方面: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素养;重视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要素;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1)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素养。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战略决策目标的制定,都离不开人力资源。企业取得的竞争优势从表面上看来源于产品、品牌、服务和企业文化,但是从根源以及发展潜力的角度来分析,竞争优势就是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了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持续,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具有稳定性。(2)重视技术创新。社会各个行业都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低到传统的手工业,高到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保证,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现代企业竞争的最主要的方式是技术竞争,技术的创新可以改变一个产业的生产方式和提高生产效率。(3)建立复混肥行业的品牌战略。近年来,复混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的代表,由于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逐渐成为化肥市场的主导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复混肥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增大,这就要求复混肥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走出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以质量树立品牌,以技术创新支撑品牌,以企业文化营造品牌,以广告宣传促进品牌,以优质服务提升品牌。
参 考 文 献
[1]王毅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0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曹如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筑[J].科技与管理.2005:7(1):56~58
[4]余太和.论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制约因素[J].企业研究.2003(8):41~42
[5]贾玉花,纪成君.企业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9~21
[6]王少霞.关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5)
【关键词】复混肥企业;企业竞争力;品牌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的产量,而农产品的产量离不复混肥企业。复混肥企业就是指生产和销售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必需品的公司。复混肥企业对农业的发展很大的影响,复混肥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使得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农村的经济得到发展。提高复混肥企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兴旺
一、复混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复混肥企业得到很快的发展,现在已经是农资行业中拥有数量最多的企业,不仅有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而且延伸到非农业的行业,比如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年总的生产数量是700万吨,年总的实际产量是2100万吨,其中,得到国家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已经有3000家。复混肥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据统计,世界化肥产量中复混肥料的产量约占35%,氮肥中的15%,磷钾肥中的50%~60%均被加工成复混肥料后使用,而一些发达国家其50%的氮肥80%~90%的磷、钾肥均被加工成复混肥料后使用,复混肥料的比例高达70%~80%。化肥生产从单一肥料过渡到以复合肥为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为重要标志。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0年我国复混肥料的使用量仅27.3吨(纯养分,下同),1985年达到179.6万吨,2002年已经将近1046万吨。复合肥料占总施用量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2%上升到24%,并且继续保持着上升的态势。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国内农民对复混肥料认识程度的加深,我国农业部门已经提出要求,希望复混肥料占化肥比例达到30%而目前我国生产的复混肥料站化肥产量的比例仅为24%,因此,今后十年,我国将调整化肥结构,加快复混肥料的发展,提高其在化肥中的比例,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先争取达到30%,从长远来说,应争取达到50%以上。2002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国家统计数据)为4339.5万吨。2010年预计为5000万吨以上,如果复混肥料按站化肥的30%~50%计,则相应为1500~2500万吨,这一数据与我们目前估计的全国复混肥产量为1500~2000万吨实物量(以平均有效养分35%计算,折纯养分为525~700万吨,但目前国内生产的磷酸一铵几乎大部分供肥料的二次加工用,因此这其中有磷酸一铵的重量计算,严格说应该扣除80万吨纯养分的磷酸一铵的产量,实际上折纯养分应为450~620万吨。
二、复混肥行业的优、劣势分析
(1)复混肥行业的优势分析。我国是一个面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的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所以在农资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业和劳动力输出业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我国人口密集,市场容量很大,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逐步升级,需求大量增加,需求质量逐渐提升。农民占我们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消费需求和需求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复混肥企业的运营可以得到其他相关行业的支持,比如制造业、服务业。如果复混肥行业的上游产业比较具有竞争力,那么它们将会以最有效率的方法为复混肥行业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2)复混肥行业的劣势分析。我国在农资行业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再加上知识型的服务业人才也比较缺乏,培养机制不完善,致使我国在服务业是以低廉劳动力为主,缺乏知识密集型的高级服务。由于存在垄断和需求数量的庞大,加上大多数客户对需求条件不够严格,要求不高,所以没有给企业形成一定的压力,能够让其生产出创新型和前瞻型的产品。我国因为传统体制的约束,部分行业存在条块分割,相互联系的产业间的关系不够密切,合作疏远,再加上行内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得到信息的通道不够畅通,企业间缺乏并肩作战的意识。我国复混肥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无数企业和资金前仆后继投身到这个的巨大的“泡沫”中,一些企业在上马新项目、一些企业在扩建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泡沫的泛起,让人们愈加看不懂这个市场了。透过“泡沫”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泡沫”掩盖下的真相:一是产能不能反映产量。现在有的企业动动辄说自己产能达到多少万吨,表面看项目有那么大规模,但其实产量肯定少的可怜,有的企业虽然产能不大,但是在市场较好的时候,其真实产量肯定超过产能的50%。在分析复混复合肥的行业市场供需关系时只依据产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产能就是企业有意创造的“泡沫”,多少是可以随时改变的。二是公司数目增加,实际产量没有增加。现在有很多企业不再满足一个品牌,有的另外成立公司,投资注册合资公司。这样一来,虽然许可证书发放很多,实际是一个企业拥有两个或者多个证书,实际产能没有增加。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已。三是门槛太低,有利可图。复混肥行业进入门槛太低,有的企业只有一台设备就可以取得许可证,至于生产的产品质量能不能保证就是其次了,更有甚者故意生产不合格产品,以牟取暴利。有利润就有投资,投资多了泥沙俱下,也就泡沫泛起。
三、复混肥企业竞争力提升途径以及对策
根据复混肥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思路可以拟定为四个方面: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素养;重视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要素;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1)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素养。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战略决策目标的制定,都离不开人力资源。企业取得的竞争优势从表面上看来源于产品、品牌、服务和企业文化,但是从根源以及发展潜力的角度来分析,竞争优势就是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了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持续,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具有稳定性。(2)重视技术创新。社会各个行业都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低到传统的手工业,高到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保证,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现代企业竞争的最主要的方式是技术竞争,技术的创新可以改变一个产业的生产方式和提高生产效率。(3)建立复混肥行业的品牌战略。近年来,复混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的代表,由于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逐渐成为化肥市场的主导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复混肥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增大,这就要求复混肥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走出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以质量树立品牌,以技术创新支撑品牌,以企业文化营造品牌,以广告宣传促进品牌,以优质服务提升品牌。
参 考 文 献
[1]王毅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0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曹如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筑[J].科技与管理.2005:7(1):56~58
[4]余太和.论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制约因素[J].企业研究.2003(8):41~42
[5]贾玉花,纪成君.企业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9~21
[6]王少霞.关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