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2004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益精神是人类文明以及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象征着奉献与责任。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社会上践行公益的主干力量,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对公益精神的认知不足、情感冷漠和践行能力缺乏的现象。通过分析大学生公益精神缺乏的原因,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加强对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大学生提高个人内驱力三个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育对策,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公益精神,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 公益精神 培育策略
  关于公益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慈善,从清朝末期开始,公益开始在我国出现,并持续到现在。从1990年开始,社会普遍开始研究公益。我国有着悠久的助人为乐、扶危救困的优良传统,这对社会矛盾的解决,社会的前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当今物质繁华的世界里,公益精神更应该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高校学生公益精神的概述
  虽然公益精神形成的历史相当悠久,但是截止到目前来看还未出现较为确切的概念。国内一致认可且相对权威的解释可以归结为“相应的公益主体具备一定的的助人为乐意识,以特定的群体以及社会公众极为关注的事物为对象,所呈现出来的心理态度、人格品质以及优良的价值观”。
  公益精神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其囊括相关社会责任层面的认识、互帮互助、勇于参与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高校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广泛而活跃的群体,其广泛参与公益活动,可以促进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对大学生的公益精神加以培养,让大学生主动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高校学生公益精神缺乏的表现
  公益精神是当代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国家建设至关重要。毋庸置疑,高校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所具备的公益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但仍存在公益精神缺乏的现象。
  第一,对公益精神的认知不足。对公益精神进行切实有效的认知是其付诸于一切实际行动的前提,但是依然存在大量学生对其并不了解。由于高校教育中缺乏对大学生公益精神的教育和引导以及大学生个人缺乏崇高理想和信念,使其不能真正认识并理解公益精神。生活中很多学生几乎不愿意参与任何形式的集体活动,一味地推崇我行我素,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呈现出事不关己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都表明了大學生公益精神的缺失。
  第二,对公益精神的情感冷漠。由于社会复杂环境的冲击,各种形式的不良思潮和负面舆论对高校学生的公益精神造成一定的误导。网络发展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对公益精神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公益情感。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发展与成长,为社会以及国家层面的奉献意识相对匮乏,追求自我完善的功利倾向突出,缺乏利他意识。同时,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推进社会前进的责任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层不出穷,公益情感呈现出明显的冷漠态度。
  第三,公益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自觉践行公益精神,不仅要从内心深处加以认同,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应的公益行为的指导和实践机会,以至于在具体的公益实践过程当中,很多学生知行转化以及实际行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知而不行的现象数见不鲜。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我行我素、公然闯红灯等现象,足以说明高校学生在知行转化过程当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高校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对策
  高校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在社会发展与变革当中承载着主干力量的地位。对其进行公益精神的有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高校学生公益精缺乏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这里主要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1.净化网络环境,加强主旋律宣传
  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要培育高校学生的公益精神,就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合理地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引导学生的公益情感,同时对网络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要加大防御,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精神。
  国家一方面要创建网络公益文化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让广大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对公益精神所呈现出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国家要规范网络秩序,加强网络管理,对于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为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注重对社会事件的舆论引导
  社会事件一般都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大。社会事件的舆论引导不当极易导致人们过激的思想言论,带偏社会风气。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对舆论的正确引导。首先,事件发生后,国家要抢占先机,在第一时间展开舆论引导,稳定公众情绪,为舆论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其次,国家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工作水平,加强对事件中含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事实进行宣传和引导,使正能量深入人心,实现良好的舆论效果,进而逐步坚定大学生积极有效践行公益精神的信心。最后,国家要高度重视网络新型媒体对社会事件舆论的影响,迅速了解和把握网上各种信息的传播,要针对网上有关引人注目的事件、人物及评论,有目的地加以回复,掌握线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通过科学引导社会事件的舆论方向,使正能量广泛传播,从而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公益行为。
  (二)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
  1.高校开设相应的公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目前我国展开专门性公益授课的高校几乎很少,部分高校仅仅在一些课堂穿插一些。对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增加大学生对公益精神的了解。在公益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公益榜样身上的公益精神进行诠释,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公益精神。在公益实践课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义工、志愿服务等活动,并为学生搭建多种公益活动平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践给予有效指导,让其对相应的公益理念拥有较为完善的认知,并逐步鼓励学生将相应的公益理念转化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增强公益践行能力和践行效果。   2.利用“校园微公益”深化大学生的公益情感认同
  微公益具体可以归结为从小事着手,帮助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或个人。在学校里,大学生由于学习精力或条件限制等原因,并不是人人都能参与到正式的公益活动当中,而相应的微公益可以进行有效弥补空缺。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公益热情,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微公益文化的宣传和引导,使校园微公益成为学校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时,可以灵活运用学校网络媒体、公益宣讲活动、微公益达人表彰大会等方式扩大校园微公益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增强全校学生对微公益的了解和认同,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校园微公益活动中,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热情。
  (三)大学生提高个人内驱力
  在对大学生公益精神进行培育的过程中,除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必须确保其进行自我批评与教育。“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精心引导下,有效凭借自我反思与学习等形式,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更新自身认知,并做出行为层面的实施调整,进而切实有效地将自身公益践行能力得以提升。
  1.学生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学习
  学生在实际践行过程当中,做出相对较为合理的公益行为,除了学校展开的一系列理论教育以外,自我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公益精神的相关知识,了解公益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并做到内化于心;另一方面,在自我学习中明确大学生公益精神的要求,明白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并不断纠正行为的对错认知,做出相应的公益践行行为。
  2.学生要进行适度的自我反思
  大学生的公益行为是在不断犯错与修改过程中逐步有效形成与完善,切实有效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可更加全面的了解自身、他人和社会,可以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公益践行的效果。
  学生在自我反思过程中,需要避免极端现象的产生,其一就是进行所谓的表面反思,仅仅进行了思考但是不深入、不修改;其二就是過度反思,一旦发现问题的所在,便丧失信心进行自己的全盘否定。在实际过程当中,需要有效避免这两种极端现象的产出,逐步寻求到相对较为合理的方式去审视自己,从而总结经验以增强公益践行效果。
  四、结语
  高校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工作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时时刻刻都需保持坚定的信念。针对高校学生公益精神缺乏的现状和原因,从社会、高校、个人三方面分别提出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明确公益认知、增强公益情感、规范公益行为。希望以此优化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卓高生.公益精神的概念辨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0(01):89.
  [2].任芳逸.当代大学生公益精神培养途径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7.
  [3].谭苇禾.社会公益行为的动机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9.
  [4].冯莹姣.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5.
其他文献
5月15日,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青少年艺术体育发展分会成立仪式暨首届“速风体育”杯驻马店市青少年三人制篮球赛,在驻马店市曙光青少年体育培训基地隆重举行.rn驻马店市二届
期刊
河北外国语学院是河北省第一个设立党委的民办高校,学校董事长、校长孙建忠院士提出“以党建促校建,以党建带校建,以学党史炼精神”.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有理想、有追求
期刊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地区综合实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促进文化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所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叙述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对阜新市发展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阜新市文化的发展现状,接着针对阜新市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深入,資金投入不足、文化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缺少文化品牌及文化创新性缺失、文化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最后针对如何提高阜新市对外文化软实力提出规范城市双语标识,提升文化软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实现研究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意义重大。当前,研究生辅导员对思政工作认知存在偏差、对研究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掌握不够准确、对自身在思政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根据存在的问题,在端正思想认识、加强党支部建设、挖掘管理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专业素养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
期刊
当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已经加大了工作力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并为他们提
四月芳菲尽,五月花海洋.5 月8日上午,泌阳县王店镇白庄芳香产业园里,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芳香产业分会成立仪式暨首届驻马店市芳香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此如期举行.
期刊
随着全球化进入跨境数据流动驱动的新阶段,如何规制跨境数据流动和促进本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由于数据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迅速性,导致立法内容可能不符
摘要:不少地区和学校尝试创新和拓宽家校共育的路径。但受制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家校共育中仍有一些顽疾没被破除,如流于表面的共育效果、单向输出的合作层次、事倍功半的合作形式。为构建家校共育的高效机制,应为家校提供专业指导、协调家校沟通机制、制订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家校共育,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谈起建设良好家庭、家风、家教的问题。可见,受教育者生活其中的家庭、和受教育者朝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