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减压四字经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压力、烦恼,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在,压力更是无处不在。如果压力较大,又不善于处理,问题就可能变得严重,甚至造成心理和躯体疾病。
  掌握一些简便可行的压力管理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应对压力,改善生活质量。以下的心理减压四字经,是心理学研究者总结出来的,如果能认真掌握,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一定能取得不错的心理减压效果!
  心理减压四字经
  有条有理
  寻找爱好
  建立圈子
  多听音乐
  睡眠充足
  乐观一点
  规划未来
  找人倾诉
  分散注意
  顺其自然
  想想别人
  亲近自然
  投入做事
  独自内省
  做最喜欢
  记录烦恼
  管理时间
  委派任务
  不求完美
  学会拒绝
  暂停工作
  自我鼓励
  体验美好
  探究原因
  经常运动
  看轻评价
  多点笑声
  自我放逐
  自我写信
  做深呼吸
  放松肌肉
  心理咨询
  有条有理
  不管是环境中杂乱无章,还是生活没有规律,或者是情绪不稳定,这些都会让人感觉“四分五裂”,影响情绪,会产生心理压力。很多人家里很乱,可没有意识到这种状态会浪费时间(比如,找钥匙或其他东西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浪费金钱(比如付水电煤气费迟了要交违约金)。而且,生活在一个杂乱的环境里,会不知不觉中分散个人的精力,而人们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应该为自己减轻负担,让生活(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生活的其他方面)更加有条理,这样就能有效减轻生活压力。具体而言,可以首先把那些不用的东西都处理掉,然后把家里收拾得清洁整齐。其次,生活中各项事务的时间要安排妥当,避免不规律的生活。最后,经济生活上,最好给自己建立一个个人账本,把自己的经济状况管理得井井有条。
  寻找爱好
  学生时代,很多人都会在学校里参与各项业余活动,包括体育运动等。事实上,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成年人时代后,还要继续学习、保持、参与各项自己喜欢的活动。有一项自己经常参与的业余爱好,可以给精神上的刺激、心理上累积的压力找一个出口,可以帮助人维持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因此,拥有一项业余爱好,非常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到底参加什么业余爱好,应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比如种植花草、摄影、制作剪贴簿、在鱼缸内养鱼、猜谜、绘画、编织、弹钢琴、写作,等等。
  建立圈子
  人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人,我们所交往的人会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家庭和睦、朋友和好,大家一起分享美好时光;同时,在生活处于低潮时,亲友们可以为我们排忧解难。有一个良好的社交圈子(包括亲友在内),可以缓冲生活压力,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相反,人际关系中矛盾重重,可以导致压力、挫折感,甚至影响个人健康。因此,要努力扩大交际圈,巩固并提高已经有的人际交往,另外,要结束那些不良的人际关系。这么做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多听音乐
  现在,音乐疗法已经成为医院和治疗师们重要的治疗手段和工具,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益处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研究表明,听音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改 变心境、提神的好方法。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听音乐是减压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要让生活中多点音乐。这是一个非常管用,同时又容易实现的减压方式。具体地说,早上起床,可以用音乐唤醒自己。上下班途中,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比如,开车时听听音乐,可以缓解压力,减少堵车等原因造成的烦躁情绪。还可以 在做家务时听听音乐,比如做饭时,听点自己喜欢的音乐,增添做饭的乐趣。吃饭时,放点舒缓的音乐;睡觉前,听点助眠的音乐。总之,要让音乐融入到生活中。
  睡眠充足
  心理压力会使人失眠,反过来,如果每天只睡个把小时、睡眠不足,会降低工作生活的效率,使人情绪不稳定,使人对生活压力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反应。所以,应决定把睡好觉作为减压的重要措施。保证好睡眠,压力自然会消除一大部分,取得的效果往往超过人们的想象。如何才能睡好觉?要根据个人情况摸索总结。比如,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吵闹,不妨给自己买个隔音耳塞;如果是被褥的问题,换一床保暖性能适合的新被褥;如果是晚上有喝咖啡的习惯,为了睡好觉应该改掉,等等。
  乐观一点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看待事物和世界的方式,对个人的压力水平有很大影响。事实上,悲观的生活态度本身可以引发一定水平的心理压力。其实,你看到的事物是威胁还是挑战,是有利还是消极,是引起压力还是令人兴奋,都是个人看法而已。幸运的是,个人的观点是可以通过练习改变的。通过改变对事物悲观的看法,可以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应该有意培养锻炼自己的乐观情绪,学会从正面看问题。培养乐观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从改变负性的自我对话开始。比如,不要在做一件事不成功时说“我真的是没用”“真的是恨自己”等,应有意识地改为“这件事其实也不太好做”“自己做得还不错”等。
  规划未来
  人们常说:活得就是现在,意思是要全力关注目前。但是,关注现在也有个度。如果因为压力大等原因,只想着做明天的事情,而不考虑更长远的事情, 到头来只会让自己陷入压力的怪圈而难以自拔。有个长远的计划和设想,就像有了一个指向标,自己生活的方向会更明确,这样心理上会更坦然,也能更加心里有 数。其结果是自己的心态会更好。因此,应该下决心好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给自己制定一个远期的计划。如果你没有一个长期的财富计划,现在就为自己设定一个吧。如果对个人的发展也没有想法,现在就考虑计划一下吧。比如制定一个3~5年,甚至更长期的计划。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计划都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对未来有一个大致的设想,让自己尽量向那个方向发展。   找人倾诉
  心理学实践表明,把自己遇到的压力、烦恼对别人说出来,有宣泄的作用。与别人交谈能让他们分担你的感受,让压力得到分散。相反,发生心理压力后,一个人闷在心里或独自“受委屈”,对健康不利。而且,倾诉压力和烦恼的过程,就是整理、清晰化自己思路的过程,对减压有益。更重要的是,别人可利用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帮你提些实实在在的建议。例如,即使你的朋友不是心理医生,但他经历过类似的心理压力,他就可以告诉你他当时是怎么做的,从而给你指明一条出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家人或朋友在仔细听了你的讲述后,会对问题比你看得更清楚、更冷静、更客观。所以,在遇到压力时,不妨找人倾诉。比如,烦恼和压力刚产生时。找人倾诉相对比较方便,一有压力就可以执行。而且,此时倾诉效果较好。这种方法适合压力和烦恼相对较轻时;如果压力较大,倾诉只能缓解压力,不能解决问题。
  分散注意
  产生心理压力后,如果一个人发呆,只能使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你的注意力很可能就集中到压力本身和相关事件上面了,所以需要分散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分散一下注意力,如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者找人娱乐一番,甚至看看电视等,可以淡化压力。分散注意力的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找朋友娱乐、聚会、闲侃,或参加其他活动。但活动必须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否则自己在参加时还会想到压力,不能达到减压目的。所参加活动的场所也有讲究。最好到比较幽静的茶馆、咖啡厅,可以在那里听着轻音乐,或是钢琴的弹奏,这样有利于注意力分散、心情放松。不宜去酒吧等比较喧闹的地方,那里人容易烦躁,达不到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这一减压方法适合任何压力不是很大的人。如果选择参加集体活动的形式分散注意力,则适合性格比较开朗的人。另外,为分散注意力参加的活动必须是社会认可的行为,不能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来缓解压力。现在一些年轻人压力较大,就叫几个朋友一起去公路上“赛车”,这种做法不可取。
  顺其自然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时候总是有的。有些事情不可强求,如果目标过高,有时候是难以达到目的,何必给自己造成压力?不如顺其自然。事实上,生活中有好多因素是不可控制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事,重视过程,至于结果如何,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就可以了。心理学实践表明,顺其自然可以让人保持一种正性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因此,当你有压力的时候,不妨想一想,人总是会有压力和烦恼的;生活中有适当的压力是正常的、健康的,没有压力反而不好;面对压力,不要烦躁,也不要心事重重,更不要过分担心,顺其自然一点好。当然,顺其自然不是放弃,还要努力争取结果,而且要有明确的努力方向。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对压力的耐受能力不一样,对于特别大的压力,顺其自然可能并不适合。如果压力很重,持续时间长,就不能再顺其自然,而要设法解决引起压力的问题。
  想想别人
  在遇到压力时,可以想一想,世界上一定还有很多烦恼、压力大的人,自己的情况也许并不算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平衡的策略。平常说的“阿Q精神”、“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也属于心理平衡技巧。现实生活中,好多人之所以有压力,就是因为把问题看得更严重了。这样想一想,可以帮助人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援引例子来保护自己的心理策略。通过举例来证明自己不是压力最大的人来减轻心理压力。在遇到压力时,多这一样想一想,并给自己举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肯定能收到效果。如果这样想感觉没有用,不妨反过来想一下,即干脆承认自己失败了、有压力,然后告诉自己,要吸引教训,下一次尽量做得更好。
  亲近自然
  大自然让人感到亲切。人类是在大自然当中生存发展的,人类本能中对自然界有种亲切感,而大自然的节律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现代人虽然已经远离大自然,但是本能和遗传的作用还是让人能感到大自然的亲切。这种亲切感会让人倍感放松。心理学的实践证明,当有心理问题的人跑到大自然中,会全身心融入自然,忘却烦恼,并可由此产生一种感悟,从而让压力烟消云散。所以,在有心理压力时,不妨回归大自然。有条件的话,最好到真正的大自然当中,比如郊区,甚至更加自然的风光中。可以到这些地方徒步旅游、爬山等。如果不具备条件,可以考虑到城市公园等人造的自然风光中去,当然效果会打些折扣。当然,在走入大自然之前,可能还得考虑时间、金钱等问题。多数情况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投入做事
  人的大脑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所以人总会关注一些事情。面对压力时,可以投入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中,让这些事情成为大脑的关注点,让烦恼在大脑里没有位置。当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时,你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忘记自己的存在,达到 “忘我”的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忘我”的境界减压效果尤佳。要投入到一件事中,注意要找自己感觉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比如全神贯注地读一本好书,集中精力写一篇文章,等等。不要小看一些琐碎而实在的事情,如浇浇花、擦擦桌子等,人在有烦恼的时候更容易投入到这些小小的工作中。还有人喜欢在遇到压力时投入到工作中,这完全因人而异。
  独自内省
  独自内省可以让自己好好整理一下思路,在压力之下能清醒地面对问题。内省有利于身体的放松。当你承受心理压力的时候,可以找一个自己可以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和一个非常安静的地点进行自我反省。最好把电话线拔掉,手机关机,免得中间有人打扰你。一般选择在晚上内省比较好,因为一般周围环境都比较安静,比较容易静下心来。如果心里边还惦记着其他事情要做,可以拿一张纸把这些事记下来,然后就不要再去想这些事情。然后,就开始内省。想想烦恼产生的前前后后,这中间自己应该负哪些责任,而哪些因素是自己不可控制的。自己做的事情效果如何,这么做是否值得,与自己的目的有没有出入。最后,要问问自己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以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做最喜欢
  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你会重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心中会燃起新的希望,从而产生更多的力量以对付压力。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你会暂时把压力抛到一边,从而看淡生活中的烦恼。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你的眼界会更开阔,心胸会更宽广,你会以新的眼光来看压力。有心理压力时,就请尝试一下这种方法。首先,确定自己此时此刻最喜欢做哪些事。一般情况下,自己最喜欢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听音乐,画画,看小说,或者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等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全看自己的心情如何、爱好是什么了。通过做这些自己喜欢的事,心理压力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忘记了。   记录烦恼
  书写简便易行,适合每个人。用书写来倾吐内心感受的做法古已有之。因此,建议记一本压力日记:记录自己每天体会到了哪些压力,自己的感受如何,是如何应对的,等等。每隔一个星期,把上周的日记翻一翻,看自己在承受压力的种类、自己的感受及应对措施方面有什么变化。书写一方面起到了让人倾诉心理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活动,能一定程度上转移个人的注意力,而且这么做还有内省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管理时间
  很多时候,造成工作与生活冲突、形成压力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组织好自己的时间。因此,学习一些有效管理时间的技巧,有助于减缓压力。比如,将要做的事情列一张清单,分清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一件件地去完成,每完成一项就从清单上划去。尽可能不要耽搁、拖延,能在今天办完的事不拖到明天,能在当时办完的事不要拖到数个小时之后。要知道很多事情搁着未做,本身就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委派任务
  如果总认为自己才是唯一能做好的,凡事都要亲力亲为,那自己不但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大,还容易出错,压力自然不会轻。因此,可能的话,试着把工作进行分摊或委派给下级、同事或是其他人,也许别人也可以做得很好。
  不求完美
  很多时候,压力源于自身完美的要求:总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在力求完美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思前顾后、拘泥于细节、谨小慎微,那么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压力大多来源于此,那就需要做些改变和调整了,要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能够事事完美,凡事尽力就好。
  学会拒绝
  平衡工作与生活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简单化”。通常我们总是想做太多的事情,超过我们实际能做的。因此要懂得拒绝,知道适时说“不”。比如,当自己感到力所不能及时,学会坚定地说“不”:“我很想帮你,但我现在实在抽不出空来”……在分身无术或无能为力时,不要一味逞能。另外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没有义务一定要把原因解释得一清二楚。
  暂停工作
  在工作中感到有压力、疲倦时,不妨走出来走走、活动一下。做几次深呼吸,在附近的街区散散步,到公园的长椅上歇一会,做几分钟冥想,或者只是找一个稍微安静一些的地方,静静地听听音乐。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只是打个盹、发发呆,都可以让自己放松很多。
  自我鼓励
  压力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感受到的压力与其个人的认知风格密切相关,积极乐观的人通常较少感受到压力。因此即使压力很大,也不要失去信心,学着经常自我鼓励。要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并予以适当奖励,不断肯定自己,遇到困难也要相信自己总有解决的办法,尽量避免和消极悲观的人相处交往等。
  体验美好
  每天抽几分钟时间,集中精神想想,细心体会一下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那些值得珍惜、回味的片段。当这些温馨的画面不断丰富自己内心时,在工作中积累的不满、委屈等不良情绪渐渐也会有所缓解。
  探究原因
  需要静下来仔细想一想:那让自己产生压力或者焦虑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也许你一下子还无法直接回答出来,那么可以试着将那些日常生活中有可能让你紧张、难以应对的人或事,以及担心发生的状况等,都一一列出来。例如,可以问问自己:最担心、最焦虑的是什么?是否心中始终有什么挥之不去的想法?是否有什么特别的人或事让你沮丧、郁闷或者不快……这些都可能是压力源。接下来,问问自己:如果做一些改变后有可能缓解紧张情绪,那么会是怎样的改变呢?把这些一一记录在上面列举出来的各个“压力源”的旁边。然后,根据压力源尝试做一些改变。
  经常运动
  运动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如果你觉得游泳、打球、健身都难以做到,可以选择跳舞、种花草、骑单车、溜狗、慢跑等其他运动方式,实在不行就散散步。研究表明,每周3~4次30分钟左右的散步,同样有助于减缓压力、促进睡眠。无论采取何种运动方式,一定要自己喜欢,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乐趣。
  看轻评价
  虽然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很重要,但实际上,他人的评价和看法却是我们难以掌控的。即使做得再好,可能也会有人不喜欢。所以,在不违反社会规范、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所想的。可能的话,经常去尝试一些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快乐满足的活动。
  多点笑声
  幽默可使人开怀大笑,有助于肌肉放松,缓解压力,恢复正常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幽默可提高免疫力,笑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在心情焦虑时,不妨来点幽默,找点笑料,一笑解千愁。下面是几种可以让你获得笑声和幽默的方法:①选一个令人发笑的喜剧观看。现在看影视剧很方便,碟片、影院、网站,都可随时选择。还可以邀请朋友、家人一起看,大家的笑声可以互相感染,你会笑得更多。②对于失去工作或找不到工作这样的生活挫折,用笑来取代抱怨。想像把自己挫折的经历当一个故事向别人讲述,看自己会不会对此发笑,因为当挫折故事达到一定程度时,不是有点荒唐可笑吗?③装作幽默,故作笑容:研究表明,不管真笑还是假笑,都有类似的正面效果,而且,假笑往往会演变成真笑。
  自我放逐
  这是一种有计划性地脱离原有的生活模式、一种健康从容的方式,即准许自己赖在床上或沙发椅上一整天,睡觉、阅读、吃东西、观赏老照片,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允许自己解脱出来一下,可以让你有时间重新检视、思考你的生活,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点。当然,这并不是允许自己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自我写信
  当你感到生气或紧张时,拿出你的纸笔,找一处你不会受干扰的地方,计时器设定二十分钟,拿起笔开始在纸上书写。在时间未到之前要不停地写,把每件事都写出来,不要保留,无所限制。也不用担心,因为没有人会来读这封信。当二十分钟到了,烧掉这封信并且想象你的怒气已随之化为灰烬,把纸灰撒在一处适当的地方,在撒纸灰的同时,想象你正在抛却你的怒气、挫折和痛苦。
  做深呼吸
  做深呼吸放松训练非常有助于减压。吸气时,可以想象鼻子前面有一束好闻的鲜花或是香喷喷的饭菜,用力吸进这香味,尽量地吸;憋住一会儿,让这香味顺着鼻子进入肺脏、身体。呼气时可以想象自己像一只在撒气的气球,肚子里的气在一点点地顺着鼻子呼出;或者想象在吹肥皂泡,用力、长长地呼气。
  放松肌肉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避免有人打扰,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努力使头脑清醒,将所有的担忧和烦恼都放在一边,如果它们一定要冒出来也没关系,不理睬就是了。然后开始进行肌肉放松,先使肌肉绷紧7~10秒,然后放松10秒,请按以下顺序反复使肌肉绷紧与放松。
  手:握拳,放松。
  前臂:屈腕,放松。
  上臂、肩:耸肩,放松。
  颈:分别向前、后、左、右伸展颈部,放松。
  前额、头皮:抬眉,放松。
  眼:眼向上看,放松。
  下巴:咬牙,放松。
  舌:舌顶住上腭,放松。
  胸:深吸气以扩张肺,然后呼出放松。
  腹:将腹部向外鼓,放松。
  上背:用手臂向前伸拉双肩,放松。
  腰背:坐着向前伸展头与上背部,将背弯成平滑弧形,放松。
  臀:收缩臀部,放松。
  大腿:坐着时将双腿蹬紧地板,放松。
  小腿:将足趾抬离地面向足背伸展,放松。
  足:轻轻弯曲足趾以使它们压向地板后放松。
  放松训练做完后,静坐几分钟享受放松的感觉,每日练习1~2次,连续8周。白天一旦感到身体某处肌肉紧张时,就试着放松。
  心理咨询
  遇到压力、烦恼而自己又无法有效减压时,就应该寻找有水平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其实,心理医生和普通人一样,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同样也需要其他心理医生的帮助,所以普通人更不应该忌讳做心理咨询。事实上,心理咨询师都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训练,掌握了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地帮助你找到压力来源,并帮助你减除心理压力。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尹有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教授,曾任感染科副主任、肝炎免疫室副主任、肝病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委员、特需预约专家。  生活实例  54岁的章先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数十年,因无任何症状而一直未就医,最近因右上腹胀痛伴尿黄而查出晚期肝癌。检查发现,章先生为乙肝大三阳, HBV DNA(乙肝病毒DNA)为3.56*107拷贝/毫升,肝功能异
生活实例  李大爷今年63岁,最近几个月,他经常出现腿“抽筋”现象,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腿“抽筋”更多见。听说老年人腿“抽筋”是由缺钙引起的,李大爷便自行去药店购买了钙片,并每天坚持服用。可是,他的腿“抽筋”现象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李大爷只好去看医生,医生做了详细检查后告诉他,他的腿“抽筋”不是由缺钙引起的,甚至可以说与缺钙毫无关系。  如今,补钙的广告铺天盖地,于是,许多中老年人受钙制品广
我母亲60多岁,近几年一到冬季就会皮肤瘙痒,经常忍不住用手抓,抓完了又疼,皮肤也变得特别粗糙。吃过抗过敏药,可是效果不好。该怎么办呢?  浙江 王眉  上海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萍:您母亲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皮肤瘙痒症。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为瘙痒症,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普通的皮肤瘙痒症一般是由于皮肤缺乏营养、过于干燥而造成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由于
每年7月7日或8日为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此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小暑节气时,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暴雨会时常光顾,也是台风来临之季。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夏季为心所主,应该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功能的旺盛。所以小暑养生重点突出“心静”,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
我于2002年8月罹患中分化直肠癌,在X医院接受了手术和化疗。出院时,主治医生嘱咐我,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可辅以中药调理。我当然不折不扣地言听计从。经某癌友介绍,Y医院有一位较有名气的省级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临床经验丰富。于是,我慕名前往Y医院,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去医院排队挂号,开始服用这位N教授处方的中药。  到了复查的时间,我请N教授给我开了一些检查单,接受了全面体检。不久,检查报告出
我13岁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被贝壳划破了脚,逢了7针。后来因为消毒不好,伤口化脓了,整个脚肿了起来。妈妈去屋前路边摘了片车前草叶子,揉软,展开,贴伤口上。大约6小时后揭下来,能清楚地看到车前草上有吸出来的脓。车前草叶子贴在伤口上凉凉的,一点也不痛。这样每6小时换一次药,三天后脓拔完了,伤口也愈合了。  这个方子是我们那里的偏方,据说对化脓了的疮痈也有效,一般贴2次能好。原来车前草在成都路边上很好找
由辉瑞健康药物部与国内权威医学专家、学者联合发起的“善存营养学院”于近期在上海正式成立。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教授,营养学专家于康教授、蔡美琴教授、蔡云清教授、孙建琴教授、郭红卫教授、张立实教授,肿瘤学专家乔友林主任,皮肤科专家朱学骏教授在内的9位国内顶尖医学专家、医师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国人营养状况及营养认知现状。在会上,专家呼吁:国人“营养认知”亟待提高,营养素合理补充是关键。本刊记者有幸出席
今年春天,一个朋友给了我紫苏的种子,种在花盆里发芽后就移栽到院子里。六月底,我去皖南大山村度假,发现那里的紫苏顔色非常好,就移了几棵回来,现长得比我家原来的好。  我五月份开始采紫苏叶做饼、拌茄子,做鱼也放点。不知平时紫苏还有哪些食用方法,要向专家请教。  平安是福(南京)  我种的紫苏  这位读者种的紫苏看似不太令人满意,大凡跟株距偏密、疏于养护有关。据此,笔者来说说居家怎样种好、用好紫苏。  
夏季到来,护肤又成为热门话题。在炎热的夏天里,怎样通过“吃、喝、防、护、养”来保持肌肤的健康、润泽?听听专家的建议。  一、适当多喝水  水是天然的美容保湿剂。俗话说,人可七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适当饮水可使人体皮肤细胞富含水分,令肌肤变得细嫩、滋润。人体若长期缺水,则会加速衰老。若人体丢失水分达体重的20%时,生命将无法维持。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水分容易丢失,大家应养成“不渴也喝水”的好
每年的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日”,提醒全社会都来关爱帕金森病患者。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定期举办公益性的“帕金森病导引康复沙龙”,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共同探讨治疗、康复过程中的问题。以下摘录部分近期沙龙互动内容,与读者共享。更多内容请加《大众医学》微信浏览回放。  专家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内科 张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