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命的礼赞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尽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照这样的描绘,人成了巨大的致命性力量,而地球则是某种柔弱的东西,像乡间池塘的水面上袅袅冒上的气泡,或者像一群小命娇弱的鸟雀。
  但是,任何认为地球的生命是脆弱的想法,都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地球的生命是宇宙间可以想象到的最坚韧的膜,它不理会几率,也不可能让死亡透过。而我们倒是这膜的柔弱部分,像纤毛一样短暂、脆弱。而且,人早就在杜撰一种存在,认为这种存在使自己高于其他生命。几千年来,人就这么脑汁绞尽,用心独专地想象着。因为是幻觉,所以,这种想象今天如同过去一样没有使他满足。人是扎根在自然中的。
  近年来的生物科学,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这一点成为必须赶紧正视的事实。新的、困难的问题,将是如何对付正在出现的、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的观念:人与自然是多么密切的联锁在一起。我们大多数人过去牢牢抱有的旧观念,就是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
  可以满有理由地说,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不象过去一向设想的那样,是由我们自己的一批批越来越复杂的零件逐级顺序组合而成的。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而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原来它们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很有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在其中居留了下来。从那时起,它们保住了自己及其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样式复制繁衍,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象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
  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我愿意信任它们。但其他一些小动物呢?那些以类似方式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协调我、平衡我、使我各部分凑合在一起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我的中心粒、我的基体、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象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我的细胞们不再是使我长育成人的纯种的实体。它们是些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
  我当然乐于认为,它们是为我工作,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是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的感觉,倾听着我的音乐,思想着我的思想呢?然而我心下稍觉宽慰,因为我想到那些绿色植物跟我同病相怜。它们身上如果没有叶绿体,就不可能是植物,也不可能是绿色的。是那些叶绿体在经营着光合工厂,生产出氧气供我们大家享用。事实上,叶绿体也是独立的生命,有着它们自己的基因组,编码着它们自己的遗传信息。
  我们细胞核里携带的大量DNA,也许是在细胞的祖先融合和原始生物在共生中联合起来的年月里,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这儿的。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为应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编码而成。就我个人而言,经过变异和物种形成,使我成了现在的物种,我对此自是感激不尽。不过,几年前还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事的时候,我还觉得我是个独立实体,但现在却不能这样想了。我也认为,任何人也不能这样想了。
  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衍化而来。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由一响雷电赋予了生命。是从这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
  病毒,原先被看作是一心一意制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儿,现在却渐渐现出活动基因的样子。进化的过程仍旧是遥无尽期、冗长乏味的生物牌局,唯有胜者才能留在桌边继续玩下去,但玩的规则似乎渐趋灵活了。我们生活在由舞蹈跳荡的病毒组成的阵体中,它们象蜜蜂一样,从一个生物窜向另一个生物,从植物跳到昆虫跳到哺乳动物跳到我又跳回去,也跳到海里,抱着几片这样的基因组,又拉上几条那样的基因组,移植着DNA的接穗,象大型宴会上递菜一样传递着遗传特征。它们也许是一种机制,使新的、突变型DNA在我们中间最广泛地流通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在医学领域必须如此集中注意的奇怪的病毒性疾病,就可被看作是意外事故,是哪里出了点疏漏。
  近来,我一直想把地球看作某一种生物,但总嫌说不通。我不能那样想。它太大,太复杂,那么多部件缺乏可见的联系。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驱车穿过新英格兰南部树木浓密的山地时,我又在琢磨这事儿。如果它不象一个生物,那么它象什么,它最象什么东西呢?我忽而想出了叫我一时还算满意的答案:它最象一个单个的细胞。(摘自《细胞生命的礼赞》)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中年或老年的早期。那么其发病机理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最近给家里打电话,爸妈感叹说一年一年过得真快。我也感觉出来,已过花甲的他们渐渐有了一些“老人心态”,偶尔开始担忧起一些老人病。妈妈抱怨自己的健忘更明显了,即使记在纸上有时也会连纸条一起忘记,然后忧心忡忡地说,希望不要得老年痴呆症啊。  电话这头我虽然语气装轻松地说年纪大了
新闻事件:  近日,苹果于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iPhone 5。评价认为iPhone 5创新不足,外观更只是在宽度不变的情况下由3.5寸拉长变成4寸。外媒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表示对iPhone 5“很失望”。即便如此,最新款的智能手机iPhone 5在首日预订24小时内达200万部,大大超过预期,也打破了去年10月发售iPhone 4S时创下的100万部预订记录。  心理解读:  俗话说“期
孩子越长越大,遇到与孩子同龄的家长,通常彼此张口的第一句话便是问:你家孩子现在在上什么“班”?是啊,在这个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没被家长拎着赶着上过十几种班的,简直就是寥寥无几。  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实施“素质教育”,一再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实际上谁也不甘落后。社会上各种特长班、补习班越来越繁多,学校希望学生成绩有进步,自然大加鼓励;家长们更是不甘落
家庭、学校和社区(社会)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9年10月起,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新街口街道办事处携手建设“家园社共育好儿童”幼儿家庭行动计划社区实践基地以来,新街口街道积极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内容与途径,同时将育人对象由幼儿拓展到儿童和青少年,培育他们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打造适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街道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从家校
新闻事件:  靠近神农架森林的一个村庄里,发生了一桩怪事,村长半年前走失的女儿小白,竟然奇迹般地再次出现,更令人震惊的是,小白声称自己在森林中遇见了一群她从未见过的奇异矮人,并与之生活了半年。究竟是小白在说谎还是确有神秘矮人的存在?如果真有神秘矮人,那么这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呢?它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架野人呢?  请关注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近科学》暑期系列节目《丛林秘影之探秘丛林矮人》。  心
5月底,美国迈阿密“食脸男”让全世界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丧尸恐慌中。根据警方的消息,食脸男服用了一种被称为“浴盐”的新型毒品,可以让服用者产生和“丧尸”相同的症状  2012年5月26日,31岁的美国迈阿密男子鲁迪?尤金,突然袭击路边流浪汉,并几乎将受害者的脸全部咬了下来。“食脸男”事件引发了大量的猜测,有人声称他的DNA“与人类不符”,也有人说可能是感染了“丧尸病毒”,其中最靠谱的猜测,是因为他服
人民网  2014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揭晓  1月22日下午,中国科协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揭晓2014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这十大事件是:《知识就是力量》全新改版;@月球车“玉兔”微博卖萌;清华学子维护PX低毒科学常识;首届夏季科学展亮相北京;首届城市科学节成功举办;埃博拉侵袭西非国家引发国内高度关注,科学家及时解惑;“科普与中国梦高层论坛”成功举办;以“科普中国”上线为标志,科普信息化再出发;《星
有人说,历史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是夏娃的苹果,一个是牛顿的苹果,还有一个就是乔布斯的“苹果”。乔布斯的这个“苹果”,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不久前,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暗示,电视将是苹果公司向往的下一个“浓厚兴趣领域”。紧接着,富士康集团也表明,公司已经接到订单,准备生产苹果公司新的电视产品,不过苹果中国公司对此事的官方消息是“暂时没有任何消息透露”。尽管这符合苹果新产品未发布前一贯的回应
生命在于运动,而生命不止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从幼儿阶段帮助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还使孩子从小就具备不可或缺的六大核心竞争力,拥有一生的成功和自信。  1智力水平  人的智力是一种多层次、多维结构的,是立体的生态系统,会随着不同年龄层次和所处环境而变化。  对于3-6岁阶段幼儿来说,正是人生智力发育的敏感期。根据脑科学发展研究理论,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歲前就已经获得了50
2014年1月15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农业部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转基因研发要积极,推广要慎重。他指出,要加强科学研究,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占领该领域制高点;同时,在推广和应用上,以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监管链条保证其安全性。转基因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要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没有时间表。  实际上,近年来,转基因话题持续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去年9月以来,方舟子、崔永元关于转基因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