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多看下笔如有神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y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写到一半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明明脑子里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却无从下笔,经常词穷。这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阅读面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多读多看才能下笔如有神”,如果学生不去接触更多的课外读物,只是凭借书本的内容去丰富自己,他们的写作能力自然无法得到全面的提升。所以,在开展写作教学的基础上融入课外阅读,这不但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也是丰富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但是,如何合理地利用课外阅读打造有效的写作教学,这却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毕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还是很普遍的。
  一、兴趣培养,适时表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让写作训练变得事半功倍。课外阅读由于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快速激发自身的兴趣,继而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和训练之中。所以,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促发下展开写作训练,这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也是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而在这个基础上,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可以及时点名提问,让他们表达一下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理解,从而达到“说知识”的目的,并以此促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由“说”促“写”。以文章《乡土情结》为例,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顺势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文章的开篇为何要引用王维的一首诗,这可以突出哪些效果?既然文章中指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告别家乡呢?文章中哪些段落交代出了这个答案?文章通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亮点和作用在哪里?”由此,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材料积累,厚积薄发
  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因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知识量才能厚积薄发,写出精彩的作文。所以,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材料积累的过程,在这期间,一句名人名言,一段精彩的描写,都会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点睛之笔。但是,如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正确的句子和词汇,如何让学生认真地品读文章的精华,这却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下面,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荷塘月色》充当课外阅读材料,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积累材料,以此达成厚积薄发的目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里面生动地刻画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同时也包含了朱自清先生复杂的思想感情。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词汇的运用和对景物的描述值得学生积累,在学生积累这些句子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渗透自身的理解。比如,作者为何要这样描述,用意和想法是什么,等等。
  三、巧用笔法,多看多练
  对于高中生而言,尤其是对那些文学功底差的学生来说,若想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可以让他们掌握练习的窍门,比如,仿写、续写等。还要利用课外读物的内容展开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利用课外读物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时,可以先从句子的仿写训练入手,然后再过度到对整篇文章的仿写之中。比如,针对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这句话,有的学生仿写成“第一天,我要看世界,大自然的各种颜色、美丽的生物让我觉得生活不会枯燥”,也有学生仿写成“第一天,我要聆听世界,形形色色的声音会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续写阶段,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而且结局惹人深思的文章。通常,这些文章在结局处并未给出彻底的答案,也就是说一千个人的心中可能有一千个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充分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让写作训练变得更具趣味性和灵动性。此外,也可以节选一些世界名著的精彩片段,然后让学生进行二次加工,重新创造出一个结局。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视作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使之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方法。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流动的主要环境,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
期刊
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一般只用一课时完成教学。那么略读教学的学情起点的分析从哪儿来?预学。“预学”是让学生凸显问题,让教师把握教学起点的一个支架,也是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  一、借助教材的阅读提示,巧设预学单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设置了“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
期刊
“以学定教”、“学为中心”指的都是让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想达到这一要求,要做到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还学生以生活本真。  首先,从语文这概念的定义而言,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语文。语文于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学科,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什么,每个人都和语文有着天然的联系。什么叫语文?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期刊
高三的一年,作为语文教师,用语文试卷来充实日子,夯实知识,在试卷上绽放出一朵朵梦想之花。如何利用好语文试卷,如何对语文试卷进行有效讲评,当成为高三教师复习的关注点和思考点。在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细分析,查错因,做到讲评有的放矢  首先,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无论该次考试的重要程度轻重与否,都要对考试所得数据加以分析。这些数据不仅仅包括最直观的总分、最高分、最低
期刊
小屯村处于河北省清河县的边远地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扶持,农村幼儿家长就近送子女入园势头明显上升。加之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部门的管理理念进一步革新等,都为新时期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1.幼儿班级人数比例失衡。生源较好的幼儿园,普遍班额过大,远超过规定容量。比如我园(公立)班级人数差距太大:
期刊
如何对人物进行衬托、对比?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衬托、对比?前人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启示。  1、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衬托  短篇小说之王美国作家欧·亨利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把有着“小鬼般身体”的60多岁贝尔曼置于肺炎肆虐,凄风苦雨的深夜搬着梯子,爬上高墙,顶着风雪,去完成他的杰作。欧·亨利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正是要把人物放到与人物行为目标相背的恶劣自然环境中,通过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来
期刊
一、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一)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没有提高到如何将学习方法
期刊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沈园,春天。  草如锦,水如缎,恍惚间相望早已无话,千古月付韶华,那一瞬竟成刹那。生人作死别十年后的怔忡相对,往事似溅血的白鸽,打着呼哨拍翅而来。  那一年,他爱她,她也爱他,他们煮酒对月,吟诗作画,好不惬意!然而,他们的爱却已然注定会被时代的潮水无情地冲刷,连断壁残垣都不曾留下。陆游不是一个懦弱
期刊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有效的阵地。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吸收写作知识。  学生要写好作文,除了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还要有坚实的写作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写作经验,然而阅读教学正是学生获得写作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历来初中语文教材所精选的都是名家名篇和优秀文章,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规范而优美的语言材料,而且
期刊
人的一生,难免经历风风雨雨。有的人,被雨打风吹去;有的人,坚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有的人,风雨过后更加豁达淡定。苏轼便是第三种人,不妨从他的《定风波》探究一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所作,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在黄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