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种剂防治小麦病害药效研究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物自身的抗性是由植物免疫诱抗剂所激发出来的,可以使植物拥有的抗性更系统化,对提高自身防病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好处,这里用几种常见的防治剂对小麦进行拌种防治,从而获得效果最好的一种。通过实验可得:在经常发生病害并且病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对小麦选用2.5%的咯菌腈和35mL的苯醚甲环唑对其进行拌种,如果有很好的管理,拌种防害效果很好。
  关键词:小麦拌种; 防治效果
  小麦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禾本科农作物,因病虫害和小麦条锈病使其遭受很大的损失,对小麦的防治工作要做到越早越好,所以药剂拌种是不可缺少的。此研究就是对小麦用几种常见的免疫诱抗剂进行试验,研究出防治小麦病害最好的拌种剂,从而可以为田间的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一、材料和处理
  1.供试材料。供试的材料主要分为药剂和防治对象两种。对于药剂主要有2.5%咯菌腈,3%苯醚甲环唑,6%戊唑醇,12.5%硅噻菌胺和12.5%烯唑醇。其分别出产自不同的国内外公司。其次就是防治的对象,就是具有全蚀病的小麦作为供试的农作物。
  2.试验处理。本次试验所进行的药剂拌种,需要进行10个必要的前期处理工作:第一个:15ml的咯菌腈,第二个:40ml的苯醚甲环唑,第三个:混合配比10mL的咯菌腈和35mL的苯醚甲环唑,第四个:混合配比15mL的咯菌腈和40mL的苯醚甲环唑,第五个:4mL的戊唑醇,第六个:20mL的硅噻菌胺,第七个:将10mL硅噻菌胺和10mL咯菌腈进行混合配比,第八个:混合10mL的硅噻菌胺和烯唑醇,最后是烯唑醇和清水对照。上述的十个都是加300ml清水和10kg的拌麦种进行适当处理的,播种时播种的一定为晾晒干的种子。在具有保护的实验田地中,通过随机排列分组并且实验进行三次。
  3.试验地基本情况。土壤应选用地势较为平坦的土地。并且由于小麦收获较推迟、气温很低、播种期间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而导致小麦质量不高的特点,需要对小麦进行人工播种,并且播种范围较大。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1.小麦播种后观察小麦出苗及药害情况。对小麦出苗情况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记录,此过程主要从小麦露尖为起点,时隔一天调查一次,并且对小麦的齐苗器进行记录。小麦在过了齐苗期后,就是对小麦基本苗的观察了,每隔五个小区进行一次取样调查,对小麦的株数进行调查,并且同时进行踏查,对各株的药害情况进行观察。
  2.在小麦灌浆成熟期对小麦的全蚀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每个小区进行取样调查,调查小麦全蚀病发病的小麦数,并将双行的白穗的小麦整根拔出,保证小麦的根部完整无缺,并用清水清洗根部,并且对根部的发病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如果根部没有发病为0级;如果发病为1级;如果第一个茎节的1/4以下的部分发发病为2级;如果第一个茎节的1/4-2/3的长度之间部分发病为3级;如果第一个茎节的2/3以上部分到第二个茎节出发病为4级。上述的四种级别的发病都是根系发病。可以根据发病的病情指数进行防治效果观察。
  三、调查记录
  1.苗期调查。分别对小麦的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分别进行跟踪和调查,其中出苗日期的规定就是以50%的出苗日期。在实验的最后时间在小麦的分蘖末期对分蘖数,和小麦株高根数和根长进行调查并且测量其长度。
  2.病害防效调查。主要是对小麦的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在小麦的灌浆时期到乳熟时期进行调查。枯草芽孢杆菌NJ-18和氟酰胺联合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是研究小麦枯纹病的参考;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是研究小麦赤霉病的参考;诸如此类,小麦的白粉病和锈条病都有相对的参考资料。并且根据小麦的发病情况进行防治效果的计算。
  3.测产。测产就是对实验田地中小区内的小麦穗数、单个穗中的顆粒数、一千个颗粒的重量和产量,并且在折合到每公顷的产量数。并且此项工作实在小麦的收获期内完成的,并且计算增产率,是与空白对照对比计算出来的。
  四、结果与分析
  1.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的影响。一般来说,小麦出苗的发生时间是在播种后的八天发生的,所以在第九天可以调查小麦的出苗情况,通过有关实验可以看出,小麦的基本苗之间的差异很大,根据前期对小麦进行的十个处理中,第三个、第一个、第四个和第二个处理后的基本苗比其他处理后的基本苗都大,这说明了对小麦出苗有一定刺激作用的是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的拌种。第七个、第六个、第十个和第五个处理后的基本苗与平均基本苗相比无较大差异,这说明了对小麦出苗影响正常的拌种是硅噻菌胺、戊唑醇和清水对照。同样的,有出苗率低于平均基本苗的,如地八、九的处理方式,它们就会一定程度上一直小麦出苗。在往后的调查中发现烯唑醇、混配硅噻菌胺和烯唑醇的出苗相同于其他出苗,说明药害已除。
  2.药剂拌种对小麦根部全蚀病的防治效果。每个处理的结果都会对防治小麦的全蚀病,尤其是小麦根部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分析可得,第七个和第八个处理的效果最好,其能够达到99%的效果,这两个处理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但相较于其他处理方法,差别很大,其他的处理方式的效果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第二个、第九个、第一个、第五个、第六个、第四个和第三个处理。这几个处理之间的差别也没有较大的区别,根据防害效果的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地五个、第二个、第九个、第一个处理。也就是每个档次之间的差别都不大,但不同档之间对小麦的防治效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五、结语
  通过对防治小麦发病的拌种药剂的研究发现,对小麦出苗有一定刺激作用的是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拌种;小麦能够正常出苗的是硅噻菌胺和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出苗有一定抑制作用的是烯唑醇拌种,因为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建议使用。4mL的戊唑醇,20mL的硅噻菌胺,将10mL硅噻菌胺和10mL咯菌腈进行混合配比的处理是防治效果中最好的处理方式,效果均在90%以上,所以很推荐使用。15mL咯菌腈和40mL苯醚甲环唑的混合与10mL咯菌腈和35mL苯醚甲环唑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很小,秉着成本节约的原则,前一种拌种更推荐使用。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生产中,12.5%lOmL的硅噻菌胺SC和2.5%咯菌腈、12.5 mL硅噻菌胺、2.5%咯菌腈和35mL的苯醚甲环唑,在处理中分别要加清水和拌种,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王保通,商鸿生,李强.硅噻菌胺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D].西北农业学报,2016,3.
  [2]喻璋,马奇祥,王成俊.小麦病虫害及其防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11.
  [3]司剑林.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D].现代农业科技,2015,2.
其他文献
期刊
提起英伦印象,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感觉都是儒雅、绅士、还有时尚之类吧.说起来,英国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跟我们中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Hi-Fi圈,英国更是响当当的存
期刊
摘 要:小麦是目前农业生产种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栽培技术水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直接因素,做好小麦的栽培技术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本文通过对小麦栽培过程中的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以及后期的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希望能为高产小麦的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小麦属于我国北方农业种植中的重要粮食作物,小麦的实际产量以及质量对于目前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栽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目前,我国有效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粮食危机,积极研究农作物高产的影响因素,提高栽培技术,以实现农作物高产目标,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优良农作物品种的选育技术的发展,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实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精细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阅。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技术大幅度提高,我国对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大。目前,我国小麦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加工生产部门发展的
摘 要: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人们对小麦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麦等农作物受到了病虫害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举例说明了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并且讲出了对此类病虫害的播种前期阶段的防治措施、播种阶段的防治措施、以及返青阶段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都是威胁小麦产量的巨大隐患,而近年来随着环境质量的下降,在小麦的播种生产过程中
最近有一款被传得热火朝天的准新网络游戏:.为什么说是准新网络游戏呢?因为其实对于玩家来说,它并不陌生,早在年前它就曾以的名字出现在个大专业媒体上面,并引起了一股期待的
氟司喹南(flosequinan)是一种7—氟化喹诺酮的化合物,具有动静脉平衡作用的,直接的体循环血管扩张特性。本文评价了长 Flosequinan is a 7-fluorinated quinolone compound
小麦品质受品种、环境、生态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小麦品质有多种途径,为切实提高今年秋种播种质量,打好小麦丰产基础,通过一些栽培措施也可显著改善小麦品质,其关键技术如下。  一、精细耕地  耕地前尽量把雨季降水保蓄起来,同时对地面不平的于耕翻前削高填洼、增加平整度。耕地后整地主要是进一步对土壤结块破碎,增加表层土壤紧密度和地面平整状态,在打畦之前、之后都可以根据需要整地。机耕要和机耙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