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时代同行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恰逢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周年。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刊登的恢复高考的消息,如一声春雷,震撼了人们冰封已久的心。恢复高考制度在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曾几何时,高考制度被扔进了“垃圾堆”, 白卷英雄张铁生轰动一时,通过推荐上大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十年浩劫,致使人才短缺。
  1977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听到恢复高考的建议后马上拍板,决定当年恢复高考。这个果断的决定,向全社会传递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信息,使“读书无用论”无立锥之地,教育事业重获生机,逐步走上正轨。
  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它打破了“出身论”,给有志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使人们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学生。此后,一批又一批学识丰富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三十年来,我国近6000万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1000多万人被高校录取,其中培养出3万多名博士生和30多万名硕士生。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周济称,“恢复高考”三十年的历史可以证明,高考为我国选拔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高考在我国还是行得通的,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
  恢复高考除了具有为高校选拔合适人才、以考促学等教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优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民族文化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可以说,我国二十余年经济的长足发展,与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密不可分的。
  恢复高考,对选拔人才、优化社会风气功不可没。然而,近年来,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即许多教育问题一旦受到指责或诟病,许多人便把矛头指向高考:搞应试教育,是因为高考要以分数论成败;择校“热”,是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高考的起跑线上……不少人对高考说长道短,甚至怨声载道,持否定态度,其中,最为直接的言论来自旅美华裔学者黄全愈。他在媒体上撰文声称,应该“取消高考招生制度”。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再次提及此事,一时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
  倡导废除高考者认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引发了“全民应试教育”,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已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罪魁祸首。因此,他们建议不如干脆对“高考”来个釜底抽薪,一次性解决问题。
  高考制度固然存在诸多弊端,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教育不尽如人意的“罪魁祸首”、是不和谐教育的“万恶之源”。正是因为高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所以高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改革的步伐。
  三十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在前行,探索从未停歇:从标准化考试试验,到试行保送生制度;从高校招生计划并轨,到高校扩招;从强调考能力的“3十X”,到北京、安徽春季高考;从高校自主招生,到部分省市自行命题等。近年来招生实行“阳光工程”,国家启动考试立法,高考改革更向着纵深迈进。今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试行新课改后的高考,江苏明年也将紧随其后,进一步完善高考方案,并已获得了教育部批准。可见改革的力度之大,步子之快。我们知道,每一项高考改革,都牵动着考生和家长的神经;每一次“破冰”之举,都记录着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然而,历史是不容被忽略的,现实也是不能回避的,高考制度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让人不得不反思:中国的高考制度向何处去?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何日寿终正寝?如何让高考制度更加公平、公正、透明?这张尚未完成的考卷,摆到了教育同仁们的面前。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又必将是一个创造辉煌的世纪。只要我们抱着追寻真理的态度,富有科学求实的精神,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方法来对待我们的教育和高考,就必将迎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新局面。只要教育能健康科学地发展,高考向何处去的问题自然会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应有的答案!
  只有兴利除弊,才能使历经沧桑的高考制度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只有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一“利国利民的好工程”才能真正地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工程”;只有革故鼎新,才能使万民关注的高考制度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并且,小学时期是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主要
伟大的教育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了,新习惯再养成就很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档案工作也将随之产生重大变革。档案工作要想实现自身的转变,当务之急是从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科技
2007年7月,人们开始感受侵袭而来的热浪的考验,同样令人感到火热的还有无线广告市场上的快速创新与变革。在“以效果为导向”传播理念的盛行下,无线广告的应用逐渐广泛,方式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实是“科学结论”的相对性特征造成的逻辑悖论。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悖论只存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来思维的过程中,众所周知,科学因为其所使用的逻辑
“七站八所”的改革则应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而县市政府体制改革将是机构改革的难点。能否成功地进行这些改革,不仅直接决定税费改革的成败,也将决定我们是否能成功地打破
应英中协会邀请,中国工会赴英国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2年10月访问了英国,主要考察了英国集体谈判的历史进程、主要作法和经验,并观摩了英国职工大会所属全国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集
怎样的课才算好课?如何进行教学评价,这对课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尤其是体育实践课。我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树立“健康第 What kind of class is considered a good c
社会主义经济动力,常常被视为社会主义经济动力结构, “实际上,一切不是完全无定形的事物,都有一个结构”①。经济动力是一个复杂的事物,我们无法对其进行量的测定,只能对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所以,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