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去了四五趟义乌小商品城,和各种档口老板聊,还走了多家深圳工厂。总体的感受是,大家都在努力活下去,有线上生意的“新外贸”普遍比只做线下的“老外贸”过得好。海关数据更具说服力。今年一季度,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的进出口额增长了34.7%,而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整体水平下降了6.4%。
国家千方百计稳外贸大盘,4、5月份实现出口正增长。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但外界所谓“90%的海外订单被取消”,肯定是夸大其词。“消失的外贸订单”,有些是真丢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其实转移到了线上。需求在线上,出路就在线上。疫情以来,阿里巴巴国际站一直保持三位数的高增长,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很多新卖家来找订单,很多新买家来找货,连带支付、发货、结汇等服务,也都从线下往线上汇聚。
“老外贸”转“新外贸”,是大势所趋。疫情“黑天鹅”固然是直接因素,它让全球的工厂和贸易商不得不深刻体验漫长的“震撼教育”。但我们需要拉长时间轴,才能看见全貌:疫情前,全球经贸整体放缓、贸易摩擦不断;往后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拉锯仍将继续。我们很难乐观地预计全球性疫情会在短期内终结,传统外贸得以迅速恢复;更难指望趋于割裂的全球贸易体系,能够完全重归过往的格局。所以,今年阿里巴巴国际站要连办20场线上展会,包括正在进行的阿里巴巴网交会,为中小企业打开新外贸之门。我也看到,紧随其后的线上广交会也在强调数字化转型。疫情以来国家的稳外贸政策,特别往新外贸方向发力:从增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到增列“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海关监管模式。
回到传统行业本身,其高本低效的弊病更由来已久。过去,老外贸们每年跑几个展,拿下几个订单,就能养活公司老小;再结识几个海外“铁哥们”,或能多续上几年生意。逛展会,这种来源单一的外贸生意本已式微,十余年来媒体标题连年说“惨淡”,疫情一来基本都停办了,一下子断了很多中小企业的活路。而割裂的物流、支付、汇兑、退税等服务,经疫情冲击支离破碎:部分小货代倒闭,航空运输说停就停……客户再铁也自顾不暇,有商家给海外买家主动发去口罩以保订单,对方只关心:口罩还有么?即便保住了订单,面对封国封城封港及趋于保护主义的政策抬头,也只能“望洋兴叹”。
疫情势必加剧整个外贸行业的大洗牌,同时也按下数字化新外贸的加速键。外贸转内销?90%不靠谱。国内市场确实很大,但毕竟“内外有别”,而且竞争可能更惨烈。在眼下,新外贸不是唯一、但一定是最佳的出路。新外贸之所以可称为“新”模式,在于它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技术,能够创造出规模化的新增量。
数字技术让跨境贸易的空间无限放大,理论上,地球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任意两点之间都有可能做买卖。而传统外贸依赖人际接触或介绍,只能触及有限的市场。阿里国际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个业务,做全球生意的方向未曾改变,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B2B跨境电商平台。我们基于21年沉淀的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不断创新运营场景和数据工具,精准匹配全球供需,并反向指引商家不断调整和改进生产。数据运营是成为新外贸人的必备技能。95后占主体的烟台揽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登陆阿里国际站不到一年就收获了168个国家的客户。人的经验和大数据相比,哪个更靠谱?仅举一例,疫情以来,国内很多企业盲目上口罩生产线,现在赔惨了,国际站没有发生。
数字技术还为买卖双方沉淀出独一无二的信用记录,使之成为新外贸的商业基础。5月11日,深圳市硕腾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阿里国际站,拿到公司有史以来单笔最大海外订单——346万美金,折合人民币两千多万,没见过面,也没实地看厂,对方就付款了。这种情况在传统外贸中几乎不可能发生。阿里巴巴网交会上,由阿里云、达摩院研发的多种高科技产品集中投用,例如3D看厂,视频会议同传等等,最大程度逼近真实情景,消除一切沟通障碍,增进彼此信任。达摩院联合研发的阿里翻译,日均调用量已达到10亿次。
数字技术极大降低了跨境贸易的门槛,让“做外贸和做内贸一样简单”。任何一个外贸订单,需要卖家、买家、平台、国内外监管机构等不同角色,通关、物流、财税、支付等诸多环节,共同起作用才能完成。仅物流,境内境外就要分出多段,资金流动要跟国内外银行及外管机构打交道……阿里巴巴国际站通过数字技术打造的一站式跨境供应链,将端与端之间的所有要素,连成高效衔接的系统。你谈成生意后,剩下的事都可交给平台。表面看,我们的跨境供应链也依赖线下的传统外贸服务商,其实大不相同。例如,國内以前的货代多达七级,我们觉得两级就差不多了,面对工厂的要一级,面对船公司要一级;过去中小企业一个礼拜订不上舱,现在三小时就订上了;拿的是公允价,而且绝不会被甩柜。中间环节少了,效率提高了,成本厚道,服务还靠谱,等于是数字化的方法重构了商业秩序。
说得再严重点,传统企业如不尽快拥抱新外贸,90%可能会被淘汰。你可以固守传统的外贸模式,但很快会被新外贸所覆盖。远如电灯,早已无需“电”字来修饰。近如淘宝,超越一切传统零售巨头成为国民级应用,也就不到十年时间。更让我信心满满的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00后,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主力军。
国家千方百计稳外贸大盘,4、5月份实现出口正增长。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但外界所谓“90%的海外订单被取消”,肯定是夸大其词。“消失的外贸订单”,有些是真丢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其实转移到了线上。需求在线上,出路就在线上。疫情以来,阿里巴巴国际站一直保持三位数的高增长,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很多新卖家来找订单,很多新买家来找货,连带支付、发货、结汇等服务,也都从线下往线上汇聚。
“老外贸”转“新外贸”,是大势所趋。疫情“黑天鹅”固然是直接因素,它让全球的工厂和贸易商不得不深刻体验漫长的“震撼教育”。但我们需要拉长时间轴,才能看见全貌:疫情前,全球经贸整体放缓、贸易摩擦不断;往后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拉锯仍将继续。我们很难乐观地预计全球性疫情会在短期内终结,传统外贸得以迅速恢复;更难指望趋于割裂的全球贸易体系,能够完全重归过往的格局。所以,今年阿里巴巴国际站要连办20场线上展会,包括正在进行的阿里巴巴网交会,为中小企业打开新外贸之门。我也看到,紧随其后的线上广交会也在强调数字化转型。疫情以来国家的稳外贸政策,特别往新外贸方向发力:从增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到增列“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海关监管模式。
回到传统行业本身,其高本低效的弊病更由来已久。过去,老外贸们每年跑几个展,拿下几个订单,就能养活公司老小;再结识几个海外“铁哥们”,或能多续上几年生意。逛展会,这种来源单一的外贸生意本已式微,十余年来媒体标题连年说“惨淡”,疫情一来基本都停办了,一下子断了很多中小企业的活路。而割裂的物流、支付、汇兑、退税等服务,经疫情冲击支离破碎:部分小货代倒闭,航空运输说停就停……客户再铁也自顾不暇,有商家给海外买家主动发去口罩以保订单,对方只关心:口罩还有么?即便保住了订单,面对封国封城封港及趋于保护主义的政策抬头,也只能“望洋兴叹”。
疫情势必加剧整个外贸行业的大洗牌,同时也按下数字化新外贸的加速键。外贸转内销?90%不靠谱。国内市场确实很大,但毕竟“内外有别”,而且竞争可能更惨烈。在眼下,新外贸不是唯一、但一定是最佳的出路。新外贸之所以可称为“新”模式,在于它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技术,能够创造出规模化的新增量。
数字技术让跨境贸易的空间无限放大,理论上,地球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任意两点之间都有可能做买卖。而传统外贸依赖人际接触或介绍,只能触及有限的市场。阿里国际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个业务,做全球生意的方向未曾改变,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B2B跨境电商平台。我们基于21年沉淀的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不断创新运营场景和数据工具,精准匹配全球供需,并反向指引商家不断调整和改进生产。数据运营是成为新外贸人的必备技能。95后占主体的烟台揽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登陆阿里国际站不到一年就收获了168个国家的客户。人的经验和大数据相比,哪个更靠谱?仅举一例,疫情以来,国内很多企业盲目上口罩生产线,现在赔惨了,国际站没有发生。
数字技术还为买卖双方沉淀出独一无二的信用记录,使之成为新外贸的商业基础。5月11日,深圳市硕腾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阿里国际站,拿到公司有史以来单笔最大海外订单——346万美金,折合人民币两千多万,没见过面,也没实地看厂,对方就付款了。这种情况在传统外贸中几乎不可能发生。阿里巴巴网交会上,由阿里云、达摩院研发的多种高科技产品集中投用,例如3D看厂,视频会议同传等等,最大程度逼近真实情景,消除一切沟通障碍,增进彼此信任。达摩院联合研发的阿里翻译,日均调用量已达到10亿次。
数字技术极大降低了跨境贸易的门槛,让“做外贸和做内贸一样简单”。任何一个外贸订单,需要卖家、买家、平台、国内外监管机构等不同角色,通关、物流、财税、支付等诸多环节,共同起作用才能完成。仅物流,境内境外就要分出多段,资金流动要跟国内外银行及外管机构打交道……阿里巴巴国际站通过数字技术打造的一站式跨境供应链,将端与端之间的所有要素,连成高效衔接的系统。你谈成生意后,剩下的事都可交给平台。表面看,我们的跨境供应链也依赖线下的传统外贸服务商,其实大不相同。例如,國内以前的货代多达七级,我们觉得两级就差不多了,面对工厂的要一级,面对船公司要一级;过去中小企业一个礼拜订不上舱,现在三小时就订上了;拿的是公允价,而且绝不会被甩柜。中间环节少了,效率提高了,成本厚道,服务还靠谱,等于是数字化的方法重构了商业秩序。
说得再严重点,传统企业如不尽快拥抱新外贸,90%可能会被淘汰。你可以固守传统的外贸模式,但很快会被新外贸所覆盖。远如电灯,早已无需“电”字来修饰。近如淘宝,超越一切传统零售巨头成为国民级应用,也就不到十年时间。更让我信心满满的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00后,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