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初探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学界关于抗战时期儿童的研究成果已颇为可观,比如中学语文教育学界就取得了众多独创性成果,但中学历史教育学界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以挖掘利用新史料为切入口,通过《抗战时期的儿童团》为案例,对抗战时期儿童史引入中学历史校本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儿童史;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其本质就是提供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历史不能缺少人,历史课不能缺少“儿童”。上世纪60年代,以法国学者菲力浦·阿利埃斯出版的《儿童的世纪:家庭生活的社会史》为标志,西方开始进行儿童史研究,由此,大量儿童史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开始服务于西方中学教学。目前,中国学界关于抗战时期的儿童的研究成果已颇为可观,比如中学语文教育学界就取得了众多独创性成果,但我们中学历史教育学界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以挖掘利用新史料为切入口,通过《抗战时期的儿童团》为案例,对将抗战时期儿童史引入中学历史校本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导入活动史料案例
  “在国家很危险的时候,不但大人救国,就是小孩子也要救国。因为,如果大人不救国就做大亡国奴,小孩子不救国国亡了,就是小亡国奴了……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不要看轻了我们自己。我们是有力量的,我们要马上拿出来,贡献给国家。打倒日本强盗,争取最后的胜利!”
  ——1938.4武汉儿童团团员
  选材意图:
  “九·一八事变”以后,在争取民族生存与解放的斗争中,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成为了一支英勇的生力军,不断地成长和前进着。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在根据地、国统区和沦陷区积极活动的抗战儿童团。选取儿童团团员的亲口表述,既符合了儿童心理认知、语言习惯,又能表明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儿童的政治立场。
  二、探究活动史料案例
  材料一:儿童团团员宣誓词
  “我愿意参加儿童团,做个好团员,不打架,不骂人,不撒谎,不逃课,遵守团章,服从领导,努力学习,努力帮助大人赶走日本强盗,建设一个自由快乐的新中国。要是我犯了儿童团的纪律,愿意受大家处罚。我自己发了誓,就一定要做到!”
  选材意图:凡是7到16岁的儿童,不分男女,都可以自愿参加儿童团。通过选取儿童团的团员宣誓词,教师可设计一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让自愿参加儿童团的学生们庄重宣誓。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历史情境、带人历史情感,也避免了一提家国情怀的教学就容易走向娇娆造作、故意拔高、强势灌输的误区。
  材料二:儿童团标语宣传
  在堤坡上,战壕边,用蚌壳、碗渣、碎玻璃片等,依据字形摆出一条条标语。这种标语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非常引人注目……
  为了解决写标语的石灰不足的困难,就用锅灰来代替,把刮来的锅灰先用火烧,而后在水里浸,这样写起标语来,不仅没有渣滓,而且不易褪色……
  抗日标语写在墙上,日军“扫荡”要铲除,铲不完就炸,甚至烧毁房子。儿童团员们以后即把标语写到大路上、桥面上,写到已经被烧的旧墙上。有时还专用土块造一个标语台……
  有的儿童团在夜间把标语写在离据点很近、日军一眼能见到的高墙上,白天日军来涂掉,夜间儿童团再协商,如此反复,一遍又一遍……
  为了克服材料不足和被雨淋坏的困难,在日军常走到的大路上先挖成字,再播下麦种,下雨后即出麦苗,长出麦苗的路面上就形成了一条永久性的抗日标语。麦苗能在地上长半年,即使割去麦子,麦根仍是条醒目的标语……
  选材意图:以上五段材料是抗日儿童团标语书写及宣传的史料选编,非常鲜明的表现了时代特点、环境特点和儿童团员们的智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书写标语”“宣传抗战”等课堂活动,架起一座现代儿童通往抗战时期的儿童内心的桥梁,激发他们的学习历史、思考问题、开动脑筋的热情,有助于学生们体验到历史学习过程的乐趣、掌握历史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获得家国情感和树立民族意识。
  材料三:王二小的真与假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英勇的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染红蓝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这个村庄,它把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
  1942年1月载于《晋察冀日报》
  “在我的脑子中,当时并没有一个真名实姓叫‘王二小’的孩子,而是有不少叫二小的。所谓‘二小’就是指当地的那些孩子。
  至于为什么要写放牛的‘二小’,是因为在反‘扫荡’中冀中的老百姓为了对付敌人,保护自己,发明了一种消息树。如果消息树立在山头上,就说明没有敌人。如果消息树倒了,就说明有敌情,得赶快转移,而看护和掌管消息树的一般都由放牧的孩子来担任,这些‘二小’一边看护牛羊,一边看护消息树。
  至于歌中的‘二小’为什么姓王,那只是随便选的。王姓比较通俗、普遍!”
  “王二小和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不一样,他是我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
  ——《方冰与王二小》2005年
  选材意图:无数跟课堂上的学生们年龄相仿的抗战儿童团团员,牺牲在了送信、送情报的过程中,其中一位叫王二小。以上两段史料,一是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讲述了王二小的抗战经历和英勇事迹;一是歌曲词作者方冰对于创作“王二小”这一人物的相关口述回忆。   “论丛史书、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念。通过两段史料对比,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王二小”是否真实存在?如何看待“王二小”等问题,让学生们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让学生们初步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当时像王二小一样,将日军带人中国军队埋伏圈,当年不仅在晋察冀,不仅在根据地,在国统区都发生过。全国各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的身影,涌现出了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王二小不是一个人,是一个英雄的少年儿童群体!现在诸如否定“王二小”儿童团等“历史虚无主义”在媒体报刊上大行其道,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如何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教授给我们的学生。
  三、结尾活动史料案例
  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人五百万,不自由;
  台湾是我们的家乡,那儿有花千万朵,不芬芳。
  我们带了枷锁来人间;
  我们受着麻醉过生活。
  离了家乡,奔向自由,要把自由,带回家乡。
  我们会痛恨,不会哭泣;我们要生存,不要灭亡。
  在压迫下斗争,在斗争里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要造就宇宙般宽的胸襟,要锻炼铁石般坚硬的心肠,要团结千百万的儿童,要收回我们的家乡,我们得和敌人拼个生死存亡!
  ——1940年6月《台湾少年团团歌》
  选材意图:最后分享给大家一首抗战期间台湾的儿童团团歌。历史教育的最终归宿是传承和培养历史情感、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而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心换心则是历史情感教育的最佳路径。本段材料截取的是受日本侵略者蹂躏最久的台湾儿童的心声,教师可以通过朗诵、唱诵等活动,让学生们倾听台湾儿童团团员的心声,从而走进当时的历史情境、贴近儿童的真实内心。
  中学历史教育的史料选择不能仅局限于黑白的书面文字、二维的场景图片,教师必须开动脑筋不断挖掘历史史料、巧妙设计课堂活动,要体现儿童的性格特点、思维特征、能力特性,展现儿童生活的世界、眼中的世界、口中的世界,让学生们能真切闻到历史的各种气味、听到历史的真实声音、感受历史的不同温度、参与历史的事件活动中去。
  总之,從“成人化”走向“儿童化”的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历史教学内容的“儿童化”,更是教学设计理念、历史教学过程、课堂探究活动的“儿童化”。由真实的、多维度的、富有亲和力的“史料”构建起来的历史课堂,更能让学生们走进历史,树立起正确的“时空观念”,养成牢固的“史证意识”,进行唯物辩证的“历史解释”,怀揣家国的理想与信念、责任与使命。
  (本文史料均选自罗存康同志编著的《少年儿童与抗日战争》,2015年6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属于《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系列丛书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需要大量的素材,素材来源于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关的社会。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掌握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从社会中获取素材是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备技能。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政课;信息技术;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在课堂中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做一个幸福的人。  [关键词]思品课堂;生活教育;主體性;体验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与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认为学生的成长是智慧与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是在成人的辅助下从个人经验中学习而
期刊
[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高中政治课堂充满生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适时地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高中教育;政治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效益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一一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期刊
[摘要]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建立历史核心素养模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
期刊
[摘要]“思·问”语出《论语·子张》中的“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其意思就是,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思考当前与自己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和感悟,一定要从自已切身处去设问,接近处去思考,才能学有所获。  [关键词]高效课堂;“思·问”教育;思考;历史  一、“思·问”教育出台的背景
期刊
[摘要]从十九世纪心理学进入教育学领域以来,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跨越交叉式学科。传统教育心理学在漫长的过程中曲折前进,又遭受着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挑战。后现代主义更主张教育教学是一种对话过程,贴合教育的人文本质的需要。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种属性,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表达和对话。教育心理学运用于学科教学中往往表现为教学理念,下文讲述教育心理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呈现。  [关键词]语文;心理;共
期刊
[摘要]面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下滑的趋势,在排除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变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益,结合初三年级学生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预习、精讲、练习、交流四个环节熟悉历史教材,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习得历史解题的基本技能、技巧,努力达到提升学生历史学科基本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开卷考试;四环教学  近年来,农村初中历史科的教学质量出现了较大幅度
期刊
[摘要]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而要写出真实的文章,绝不是靠编造出来的,而是要去体会生活。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就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坚持写榜样作文,更容易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批改作文更要对症下药,方法要灵活多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方法,又有了兴趣,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不是一个大难题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尝试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历史人物进行精准评价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困惑,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历史人物教学的局限性及常见问题,应当从问题出发,采取相应有效的优化措施将问题解决,以期为提高高中历史人物教学效率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物;教学;问题  高中历史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及内涵的重要途径,是极其重要的人文性
期刊
[摘要]积极心理学会让教育变得更科学,同时也充满快乐。对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初中孩子来说,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既有利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积极心理学;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