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清新俊逸的富春江赞歌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富春江上》堪称一首清新俊逸的富春江赞歌,本文从主题与材料的神形暗合、诗歌引用的踏雪无痕两个方面来解读文章的特点。
  关键词:中职语文 季羡林 富春江上 诗歌引用
  提起季羡林,很多人称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等,他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精通多种语言,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在谈到散文创作时,季老曾写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将这二字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季老说得淳朴极了,他的散文可为佐证。《富春江上》(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就是这样一篇清新俊逸的美文,着实让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大开眼界。
  一、清新俊逸,体现在主题与材料的神形暗合上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布局严谨。开头引用了两句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让读者感受到诗的意境开阔,作者也坦诚当初读诗时并没有丝毫感性认识,但现在亲临其地才领略到青山的连绵和江水的浩渺。这样的开头既高雅又鲜活。
  第二段着力描绘乘船畅游富春江时的景物。一句“眼中看到的虽然是当前的,但心中想到的却是历史的人物”极自然地由现实美景拉向相关历史和人物,引起“人世变幻,今古皆然”的感慨,写出了青山绿水永在的不争真理。接着还是联想,这一次是“诗僧”苏曼殊的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身处钱塘潮,耳边响起的又是“浙江潮”的诗,眼前当然就有怒声汹汹的江涛涌出,但幻觉转瞬即逝,因为作者身处风景绮丽的美景之中,而且江上人影“飘浮飞驶”让“我”更加惊喜不已。这部分从江山之美联想到历史典故,再极力想象钱塘江潮的壮观雄浑,然后欣喜于“翩若惊鸿,婉如游龙”的飞鸟,“形”不可谓不散了。
  课文接着移步换景,舍舟登岸,爬上了鹳山“春江第一楼”。写景的同时还提到鹳山存有古代文人墨迹,严子陵的钓台和苏东坡的“登云钩月”。自然景观与人文山水的珠联璧合让作者将黄山阳刚之气与富春江阴柔之美相媲美。季羡林知识渊博,这时,他又想起诗人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使散文中的“形”又向外拓开一笔,特别是诗中“建德非吾土”一句,作者思想与古人共鸣,思绪再次驰骋,让“形”从古代散发到国外。旅居瑞士的经历,感觉瑞士的“山水也是十分神奇动人”,但他始终有落寞之感,何也?因为瑞士非吾土。而今天在富春江,作者却只有自豪和幸福荡漾,且“大有手舞足蹈之意”了。寥寥数句,爱国之情便跃然纸上。从表面看起来,选取孟浩然诗是使“形”更散了,但这“形”的拓开却紧紧依附于“神”这一主题,只不过先前两者貌似松散实则暗合,至此“神”“形”交会,主题也就由此凸现。
  无论季老写什么内容,都能让“形”信马由缰,恣意挥洒,但又服从于“神”——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幸福生活这一主题,而担当起串联一个个珍珠般的“形”的任务的是“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贯穿全文的线索,布局之妙,让人拍手称赞。
  文章结尾提到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根据吴均的描绘,他想象那未曾到过的一百多里山水肯定如阆苑仙境。心境也由最初的认为是“憾事”而觉得“绝妙”起来,文势顺势抑扬顿挫,这样既与开头呼应,又巧妙点题,把对祖国山水的热爱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拳拳爱国之情进一步流溢于字里行间,令读者阅后掩卷,余味无穷。
  二、清新俊逸,体现在诗歌引用的踏雪无痕上
  文章约二千七百字,五次引用诗文。若做不到贴切自然,会给读者一种生硬、臃肿之感。开头的两句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引用的是僧人释林默的《题“圣果寺”》,而今的富春江就是春秋时期的越地,引用这两句可谓精辟之极。为避免节外生枝,季老故意不提出处,直接写“记得在什么诗话上读到过两句诗”。就好像聆听一首名曲,小提琴家演奏的音乐轻轻插入,既能一下子吸引住听众,又让大家没有突兀的感受。结尾的《与宋元思书》也与前文吻合得恰到好处。正当作者在风物如画的江上自豪的醺醺然的时候,想到了《与宋元思书》中还没有游览到的美景,说是“美中不足”一点不显牵强附会,也为下文的主旨再次升华埋下很好的伏笔。季老的这种踏雪无痕的上乘引用手法令读者叹为观止。非大手笔,焉能达此清纯境界!
  当时季羡林先生已是古稀之年,一路走来,季老感受着富春江带给他的惊喜,他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唱响了一首清新俊逸的富春江赞歌,引领我们穿越古今中外文化长廊,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祖国的多姿多彩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青岛市技师学院特别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造性地提出了“校园公共信息平台 应用业务系统 系统管理及应用人员”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平台  青岛技师学院公共信息平台是以校园网为背景构建的集教学、管理、校园信息为一体的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信息交互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技术系统包括三个子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门户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三个技术平台集成了用户身份信
[摘 要]地方史是离学生最近的历史,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把中国“大历史”和地方“小历史”恰当地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成为历史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几个课堂实例阐述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史。  [关键词]地方史;初中历史教学;广西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
自从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事务性人事管理、专业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管理四个阶段。当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该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注定了其教育要以市场实践需要为指导方向。笔者尝试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图构建适
新一轮的新生军训工作相继落下帷幕,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学生们成了校园最抢眼的风景。他们虽未脱去年少的稚气,如今却多了几分小大人的成熟。不久前,他们对技能学习还没有概念,如今穿上工作服却架势十足……当新生入学后的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再回望之前那场看不见硝烟的招生大战,技工院校的校长们可谓个中滋味,甜苦自知。在技工院校招生难的大背景下,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目标的浙江省是如何解决
[摘 要]反思教学设计是保障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的反思要扣住三个要素进行——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教学目标要恰当,教学环节要妥当,教学策略要得当。  [关键词]反思;教学设计;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1-0006-02  我们都知道,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很多人都认为职校生的综合素质较差,难于管理,当学生犯错时教师经常是抱怨叹息,而不去寻求原因。为了实现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让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就应该重视班级管理。  一、寻找交流的突破口,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教育管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提高班级管理,做好学生工作,首先就必须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并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工作。  每接一届新班时,笔者和学生的第一次正式见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对整个教学的成功与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文学色彩浓郁的语文课更是如此。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其他几个环节和谐愉快地进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语文课堂的导入语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文课本中相当一部分文章渗透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这是“缘事而发
摘 要: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理念逐步为广大教师熟悉和领会。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创造性使用《德育》教材任务型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引起教师们对“用”教材的思考。  关键词:德育 课程改革 任务型教学  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价值追求,是历史学科人文性的主要体现。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地方史资源丰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地方史资源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地方史资源的途径包括将其融入教学设计、融入试题创制和融入校本课程三种。在引入地方史资源时应遵循准确性原则、契合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地方史资源;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G633.5
如何加强职一数学基础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知已知彼  1.初中、职高教材间的差异  每位教师不但要熟悉职一数学的教材内容(含教学大纲、单招高考大纲),也要熟悉初中教材和大纲。这有助于制定职一数学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也能较快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了解教材,还可知晓学生在教材方面会产生哪些学习障碍。  2.初中、职高老师的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