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驯化的人类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驯化综合征
  你知道吗?人类是被驯化的动物,而且是第一个被驯化的动物!
  从狗到羊、猪、牛、猫、马,在过去的3万年间,人类驯养了各种动物,把它们当作食物、宠物,运输工具。如果说野外的动物所经历的是自然选择,那么家养的动物经历的则是人为选择,但在人类驯化这些动物之前,最先被驯化的应该是人类自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动物从野生到被驯化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1959年,前苏联遗传学家德米特里·别利亚耶夫从爱沙尼亚毛皮农场挑选了一些野生狐狸进行养殖。在每一代狐狸的后代中,挑选最温顺的进行交配。渐渐的,狐狸变得越来越像宠物,越来越亲近人类。狐狸的变化不仅仅在于行为,它们的外表也发生了改变。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狐狸,在10代以内,皮毛开始出现了白色的斑点,又过了几代后,耳朵开始耷拉下来,雄性狐狸的颅骨缩小,变得更像雌性。
  这些变化正是遗传学家想要寻找的,他们发现许多被驯化的哺乳动物,都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家养的兔子、狗、猪的毛发中通常会有白色的斑点,耳朵也会耷拉下来,脑袋也比野生的同类更小。另外,被驯养的动物牙齿更小,鼻子更短。遗传学家称这些特征为“驯化综合征”。
  令人惊讶的是,人类自己也有这样的特征。与人类的表亲——尼安德特人相比,我们的脸更短、眉弓不突出、牙齿更小、大脑更小。人类与家养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让遗传学家开始思考人类是否也是被驯化的动物。这种观点可能有点难以接受,毕竟没有人能轻易接受自己是被驯化的,一开始,许多生物学家也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巧合,并且,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温顺与外表特征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直到2014年,新的发现让更多的人接受了这个观点。
  差别在神经嵴
  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所有影响驯化综合征的细胞都来源于发育中的胚胎的一小丛细胞——神经嵴细胞。
  神经嵴位于动物胚胎的外胚层,神经嵴细胞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逐渐迁移到特定部位,分化为各种特定的细胞和组织,包括黑素细胞,以及耳软骨和牙齿的主体部分。重要的是,神经嵴细胞会进行远距离迁移形成肾上腺髓,在面对压力或恐惧时,肾上腺都会释放肾上腺素,身体会出现相应的反应,比如心跳加速等。此外,肾上腺活跃的动物更具有攻击性。
  研究人员猜想,我们的祖先在驯养动物的过程中,会选择那些不太害怕人类,愿意亲近人类,同时对人类不太有攻击性的个体进行饲养。不知不觉中,他们所挑选的都是一些肾上腺不太活跃的动物,相应地,这些动物的神经嵴细胞也不太活跃。在一代代的饲养过程中,与神经嵴细胞相关的基因被一步步筛选,神经嵴细胞变得越来越不活跃,被驯化的动物也会逐渐表现出驯化综合征。因此,被驯化的动物应该会拥有它们的野生亲缘所没有的特殊基因。
  这种神经嵴细胞假说很快获得了支持,在此之前,人类是否被驯化很难被测试,但这种假说提供了基因差异,寻找基因差异是目前的科学研究可以做到的。
  将现代人类的基因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二者之间的基因差别大多數都与神经嵴有关。同时,他们还发现家养动物的神经嵴细胞基因与野生同类的确实不同,比如狗和狼。也就是说,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基因差异与狗和狼之间的基因差异别无二致。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也经历过被驯化的过程。
  但其他动物是被人类驯化的,人类又是被谁驯化的呢?
  进化驯化人类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认为,是进化驯化了人类。在人类选择圈养动物之前,一些动物已经进化出了适宜被圈养的特征。比如,在进化的过程中,一些狼更大胆,攻击性更小,这是它们的优势,它们因此能够接近人类生活的区域,捡一些人类的残羹剩饭为食。人类的选择性饲养繁殖只不过是完成了驯化的最后一步。
  人类可能也一样,较温顺,攻击性较弱的个体可能在进化过程中更占优势。攻击性强的人难以与其他人相处,比较擅长单打独斗,而那些攻击力弱的则会选择抱团,抵抗欺凌。另外,女性可能更亲睐那些较温顺的雄性,因为这样的雄性会更好地照顾后代。渐渐的,那些更暴躁的个体就会被淘汰,人也会越来越温顺。
  此外,考古学家发现,在大约10万年前,珠宝、乐器以及其他器具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这比智人出现的时间晚了20万年。科学家认为,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人类被驯化的过程。刚开始,大家都是凶猛的,天天忙着打架,哪有时间来钻研艺术,手工制品。在经过漫长的驯化过程后,人类变得温顺,平和,才开始创造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遗传和考古证据还表明,大约在10万年前,人口密度开始上升。
  于是科学家猜想,在这个时期的人类应该已经具备了驯化综合征的特征。他们研究分析了这个时期的几十个古人类头骨,果然发现当时人类的眉弓已经不突出,长脸已经变短。但这种说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大约10万年前,一些未被驯化的动物,熊、野猪、海牛也在这一时期变得更女性化,这又如何解释?
  人类被驯化的假说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你是否愿意接受人类是被驯化动物的一种呢?
其他文献
非洲出现大裂缝  高速公路上,两辆车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向前行驶着。突然,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大地裂开了,前后两辆车之间隔着深深的裂缝,司机惊魂未定,人们开始仓皇逃离。  这可能是我们在某些末日电影中看到的场景,但在非洲肯尼亚,这样的画面可能会在现实中上演。  2018年4月,在肯尼亚西南部的纳罗克镇,连续的强降雨过后,地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深15米,宽20米的裂缝,延绵几千米,并且还在持续地扩张中。这
期刊
布满石缸的平原  在老挝东北部的川圹省丰沙湾的查尔平原上布满了石头制成的缸,被称作为“石缸阵”。“查尔”在老挝语中是“石缸”的意思,所以查尔平原也被称作石缸平原。  石缸阵与英国巨石阵、智利的巨石人像和南美洲的石人圈一同被称为“世界四大石器之谜”,并在2006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考古学家们分析,石缸阵从3500年前就存在了,但是至今为止,石缸阵的来历和用途都不清楚。  神奇的石缸阵  石缸分
期刊
我们的生活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常识基础之上的,但有时常识并不可靠。  就拿对人脸的记忆和识别来说吧,许多人一定以为,既然人脸和猫脸、狗脸同是“脸”,那么我们的大脑在记忆、识别人脸和猫脸、狗脸时,其过程和机制应该是一样的。其实,大谬不然。我们在记忆和识别人脸时所涉及的机制,跟记忆和识别猫脸、狗脸时完全不同。  具体地说,倘若你面对的是一张人脸(哪怕是死人的脸或者图片上的人脸),那么我们是把它按“人
期刊
如今,火星是人类殖民外星计划的一个大热门,第一个走上这个红色星球上的人,将会与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一样永载史册。  虽然殖民火星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太空殖民计划,但我们也别忘了在太阳系其他地区进行太空殖民的可能性。许多人都提出过许多殖民太阳系的计划,有些听起来还有点疯狂。下面,我们来列举10个殖民太阳系的疯狂计划。  金星上的云中之城  我们的姊妹行星金星可以说是一个人间地狱,它的地表温
期刊
地球生命的诞生,离不开碳的一个难以解释的属性。  宇宙中碳是除了氢、氦、氧以外最多的元素,它在银河系中占了总量的0.46%。碳原子有一种神奇的化学能力—能与其他元素相结合,产生种类繁多的复杂分子,所以以碳为基础的生命最终在地球上诞生出来了。如果没有碳,地球生命就不复存在。  但是,宇宙中碳的产生,取决于碳的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属性—碳原子核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激发态。  我们的存在需要这个激发态,然而,
期刊
如果黑洞并不存在,那么银河系中心那里会有什么?  黑洞带来的问题  黑洞是宇宙中最吸引人的怪物。这些永不满足的宇宙暴食者,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但其概念非常简单。根据广义相对论,有质量的物质能弯曲时空,而引力就是时空弯曲的表现。一个质量足够大、密度足够高的物质,能使周围的时空严重弯曲,产生的引力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东西,甚至光,都无法从中逃逸。  然而,黑洞的存在会导致许多严重的理论问
期刊
我们平时很少去考虑引力,也许在冰面上滑倒或在楼梯上绊倒时,我们才会想到它。对于许多古代思想家来说,引力更是不被看作一种力——它只不过是使物体朝着地球中心落下的一种自然倾向,而行星等天空深处的物体卻不受影响。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引力能做的事情可不只是让我们摔倒。例如,它控制着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能把星系结合在一起,还决定着宇宙的基本结构。我们还把引力与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一起看作是自然界中四种基本
期刊
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类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受到高度重视,也得到了极大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突破,科学家们各显神通陆续开发出了五花八门的传感器,分别应用于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不同领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最新的传感器小发明吧。  微型牙齿传感器  想减肥,但迈不开腿,又管不住嘴?没关系,微型牙齿传感器可以帮你控制饮食。节食是现在年轻人最热衷的减肥
期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产品大多是由塑料制成。由于紫外线或者人类施加的外力影响,塑料的高分子纤维容易断裂,最终造成塑料的磨损和老化。所以,商品的寿命期都很短,那么,如果塑料也能够自我愈合,会不会省去不少麻烦呢?  实际上,科学家们还真的发明了不少方法让塑料能够自我疗伤。一种方法是在塑料制造期间,就会将含有修补剂的胶囊植入塑料中。如果塑料中的分子结构出现裂缝,胶囊也会损坏,释放出修补剂,修补剂与塑料
期刊
海底世界难测绘  地质学家绘制了山川、河流、森林、沙漠、冻土的地图;天文学家描绘了太阳系、银河系的图像;而人类对地球海洋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至今为止没有一张详尽、完整的海地地图。有人说,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了解甚至远超对地球海洋的了解,的确如此。  我们知道,海底世界并非一马平川,它像陆地上一样,有山有谷。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像绘制陆地地形图一样绘制出海底地形图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海底的山峰、山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