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地理专题课后的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li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论视窗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的接触点和相互关系。”一堂好的地理课,要求创设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积极思考的冲动。如何把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地理结合起来,广大地理教师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下面谈谈笔者的一次尝试和体会。
  一、选择专题课的意图
  汶川地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成为重要的时事地理。社会、媒体宣传报道比较丰富,这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项,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设计此专题,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同时,地震灾害教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救护学、地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二、专题课的构思
  l.专题课的课名
  《从汶川大地震谈自然灾害与防治》
  2.专题题的课的目的
  (1)通过介绍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危害,讲解自救的措施,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唐家山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问题,学会分析诱发灾后各种次生灾害的因素,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去解释自然地理现象和解决实践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汶川大地震的过程,尤其是灾后自救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防灾、减灾”意识。
  3.专题课内容的确定和准备
  (1)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专题课更生动、形象,笔者对中央电视台“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报道的素材进行精心整理,打印成阅读材料。
  (2)按照专题课的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选择整理了有关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分析、危害、预防措施和如何开展自救等理论知识的材料。
  (3)为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通过下载素材,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唐家山堰塞湖”形成过程演示课件。
  4.专题课实施步骤
  (1)学生阅读汶川大地震材料,思考——我国为什么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家;汶川地震的地理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讲述地震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科学地认识自然灾害。
  (3) 学生自由发言,热烈讨论“地震来了,我们该如何自救?”
  (4)展示“唐家山堰塞湖”课件,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分析地震后会产生哪些次生灾害;其诱发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次生灾害。
  (5)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总结,提高学生的认识。即由实践再到认识。
  三、课后体会
  l.关注时事热点,引领学生思维
  在整个专题课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时间原因,有的学生没有来得及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他们又以书面形式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此次专题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笔者认识到,地理课堂教学如果仅仅依赖教材,就书论书,忽略探究性学习,那么知识的传授势必比较单调,也难以形成师生共鸣的课堂氛围。
  2.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灾害教育
  课堂上通过视频展示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个个“抗震英雄少年的故事”、解放军以及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深深地触动了学生心灵。使笔者感受到“生命价值教育”和“感恩与爱心教育”应当成为地震灾害教育中的一部分。
  3.挖掘次生灾害教育,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教育历来重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特点。课堂上加强对地震灾害引发的连锁反应以及造成影响的讨论,如通过师生分析“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因及危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推理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促使学生对地震灾害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也体现出本节课地理思维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袁书琪 . 地理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的语文课程教学中,作文占了很大的比重,不同于初中时候的记叙文,高中更加侧重对议论文的掌握,而好的议论文离不开好的论据来论证,因此,如何巧妙地应用资源就成了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资源加以应用,可以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
[摘要]  科技说明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上好这类课的关键是要有新颖有效的教学设计。通过《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PPT,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实现高中语文科技说明文教学的突破。  [关键词]课堂实例科技说明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14  科技说明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
[摘 要]高中美术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要,对丰富学生思想,扩展其发散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有效性教学”理论,提出了明确美术知识发展过程,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德育贯穿教学活动三个具体的教学措施,希望对高中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美术;有效性教学;中国绘画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82-01  
毕业班的学生肩负重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必须帮助学生克服一切困难,使学生顺利毕业。要做好毕业班班主任,必须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一、做学生的“心灵医生”  随着毕业班肩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增多,家长与教师的期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初中是学生的心理成长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独立性开始增强,内心开始萌发对
[摘要]“翻转课堂”通过重新建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的能力,也增加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核心就是先学后教,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  [关键词]视频翻转课堂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76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界定  “翻转课堂”是
[摘要]偏差行为学生是农村学校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帮助学生改变偏差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及教育偏差行为学生,对农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现实和长远影响。根据偏差行为学生的表现及成因,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方面提出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行为偏差根本原因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
[摘要]个人品德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培养与提高个人品德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也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应该从小开始重视,以临桂一中1302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初中生的个人品德存在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对策。  [关键词]个人品德初
[摘要]保护及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大幅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发展当地经济打好基础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所在,水土保持工作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水土保持农村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096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
对一个班级而言,不同的学生,其行为起点也势必有所差异,有优等生,自然也就有后进生。班级管理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建立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关键,做好了后进生的转化,也就推动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转变后进生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了解后进生的生活背景、心理表现及成因,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展疏导工作,有效地为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一、正确认识后进生  后进生在智力上往往并无缺陷,只是在思想品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需要切准导入点。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从文本背景、文章题眼、学习旧知等角度展开切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为顺利介入课堂学习形成学习新知做好良好铺垫。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语设计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17  好的导语应用价值很高,能够帮助教师理清课堂教学思路,诱发学生思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