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外,自然是不曾料到、发生后又措手不及之事。当宝宝发生意外,这是一个妈妈们不敢设想的话题,可是,不敢想不等于不会发生,我们,还是未雨绸缪吧!
意外之外伤篇
磕碰在所难免、不必过分在意
如果是一点点的皮外伤,通常我就简单的处理一下,有时候甚至只是清洗一下伤口。大多的时候,我都不会太在意,因为妈妈和家人过于重视伤口,对宝宝的心理会有很严重的暗示,有思想负担,对伤口的复原并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是我们表面看不到的伤痛,宝宝会表达最好,可以根据宝宝的描述,酌情处理。宝宝不会表达怎么办呢?就需要妈妈的留心观察啦。
总之,磕碰在所难免,从不摔跟头也不见得是好事,只要没有什么难以挽回的后果,妈妈应该不要太担心,养孩子本来就很难啊!
其实父母对待孩子摔跤的态度就是孩子自己摔跤的态度,每个父母都会心疼自己的孩子摔倒在地上,但聪明的父母不会让孩子看出心中的恐慌和心痛,她会装做漫不经心地说:“宝贝没事,快站起来!”当孩子看到父母的态度,自己也会坚强着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然后满不在乎地继续前行。
先给孩子安全感,再教会他安全规则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总会有摔跤的时候,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轻易伸出你温柔的双手,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大你的忧伤和心痛,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让摔跤成为孩子成长的一种磨练,在一次次磨练中,让孩子坚强勇敢,不再矜持、娇贵。
宝宝有一次在小区里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小牙齿碰到了健身器材,当时孩子抬起头的时候,嘴巴里都是血,我真是吓了一跳,但是这时候更加紧张的是小孩子,因为他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如果妈妈露出惊慌的表情,孩子肯定会更加害怕。我的第一个举动是把他抱到怀里,告诉他没什么事,如果很疼就哭一会。等他稍微安定下来,我让他用清水漱口,检查了一下他的小伤,发现嘴巴有点肿了,小牙齿掉了一点。嘴巴的伤口吃东西有点痛,我就趁机告诉他,跑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在健身器材旁边跑跳,他一下子就记住了,后来每次到那里玩,他都会说:“不能在这里跑步,嘴巴会疼,不能吃好吃的!”
对于磕到的地方,因为是牙齿,看不到里面的情况,所以第二天领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伤到牙根,过一两天就没事了。
宝宝发生意外伤害,心里会很害怕,我觉得父母要先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惊慌失措吓坏了孩子,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告诉孩子安全规则,如果孩子受伤的程度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时间。
意外之暴力篇
先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只要孩子不是一个人独自成长,把他送到幼儿园或是学校中去,就难免会和同伴发生冲突,打打闹闹对于孩子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可是,小孩的手不分轻重,打一巴掌或挠一下就有可能让宝宝的细皮嫩肉遭到“荼毒”。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家孩子的身上,妈妈们该怎么办?
同孩子自己摔伤相比,这个对妈妈的刺激可能会更大。控制能力差一点的,很有可能因此大动肝火,冲动之下去找对方的父母讨说法。其实,这又大可不必,也许没等您和对方发完火呢,孩子之间就和好如初了。再者,两人之间的战争本来就没有完全无辜的一方,你一点毛病都没有人家干嘛非要打你啊?怎么不打别人呢?所以说,孩子挨了打,家长一定要正视现实,不仅要接受挨打的事实,处理好伤口,更要寻找挨打的原因,积累教训,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还有些妈妈,可能是平常对孩子管教比较严厉的,看到孩子因为挨打受了伤,虽然心疼,但更生气,于是也不顾孩子的情绪,一味地数落起他来。
无论是呵护过度的,还是严厉有余的,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心灵的伤害。虽说小孩子大多心思不重,但如果挨打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安慰和劝解,日后的心理问题恐怕要比伤疤更严重并持久。
所以说,如果孩子挨了打,处理完伤口后,一定要和孩子谈一谈,分析一下挨打的原因,探讨一下自己有没有责任,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打自己的同伴,是选择“复仇”还是“宽容”,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等等,只有把这些心理问题都解决了,才算真正把伤口处理好了。
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接受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用在孩子身上好像有点“大”,但道理没错,就像看一个孩子,是他打人家、还是被打、或者跟打架不挨边,都跟这孩子的性格相关。
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属于“打架大王”一类的,这类孩子一般来说不受老师喜爱,小朋友也不太喜欢他,没办法,几乎个个都挨过他的打,谁还能喜欢和他在一起呢?但是,这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强,属于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的,所以他们的妈妈很少为他会不会挨欺负担心。
还有一类孩子,就是经常挨打的,这种孩子经常是挨了打也不知道还手,所以打架大王很喜欢在他们身上找碴,毕竟常胜将军谁都喜欢做。可是,这样的孩子却很让妈妈担心,每天送到幼儿园后都会提心吊胆,不知道是不是又有拳头在等待着他。
我的女儿就是“打不还手”那伙的,我亲眼见过好几次她被小朋友打了之后,转身默默离开的样子,心疼自不必说。后来,我在家里教唆过她多次:“打你一定要还手啊!”,甚至还手把手的实战演习过,不过却是一点成效都没有。小朋友打她时,只见她好像在下很大决心的样子,等犹犹豫豫地抬起手时,人家早就走远了。
渐渐地我发现,女儿在我的教唆和现实的压迫中变得言不由衷。有一次从班级里接出来以后,他们在院子里玩,一个小朋友推了她一把,她照例什么反应都没有。等晚上我问起她时,她说:“我打他了,我使劲把他推倒了!”我不知道她这样说是怕我批评她胆小懦弱所以故意撒谎,还是她真的以为自己确实这样做了。总之,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有些事情不能强求,还是要顺其自然,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做。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教过女儿“人家打你一定要还手”之类的话,既然她觉得挨打也没什么,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我这个做妈妈的也接受吧!现在,我教给女儿的防身术是“遇到危险的事情或人,就离他远一点。”但愿她能接受。
编辑王琴
意外之外伤篇
磕碰在所难免、不必过分在意
如果是一点点的皮外伤,通常我就简单的处理一下,有时候甚至只是清洗一下伤口。大多的时候,我都不会太在意,因为妈妈和家人过于重视伤口,对宝宝的心理会有很严重的暗示,有思想负担,对伤口的复原并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是我们表面看不到的伤痛,宝宝会表达最好,可以根据宝宝的描述,酌情处理。宝宝不会表达怎么办呢?就需要妈妈的留心观察啦。
总之,磕碰在所难免,从不摔跟头也不见得是好事,只要没有什么难以挽回的后果,妈妈应该不要太担心,养孩子本来就很难啊!
其实父母对待孩子摔跤的态度就是孩子自己摔跤的态度,每个父母都会心疼自己的孩子摔倒在地上,但聪明的父母不会让孩子看出心中的恐慌和心痛,她会装做漫不经心地说:“宝贝没事,快站起来!”当孩子看到父母的态度,自己也会坚强着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然后满不在乎地继续前行。
先给孩子安全感,再教会他安全规则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总会有摔跤的时候,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轻易伸出你温柔的双手,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大你的忧伤和心痛,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让摔跤成为孩子成长的一种磨练,在一次次磨练中,让孩子坚强勇敢,不再矜持、娇贵。
宝宝有一次在小区里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小牙齿碰到了健身器材,当时孩子抬起头的时候,嘴巴里都是血,我真是吓了一跳,但是这时候更加紧张的是小孩子,因为他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如果妈妈露出惊慌的表情,孩子肯定会更加害怕。我的第一个举动是把他抱到怀里,告诉他没什么事,如果很疼就哭一会。等他稍微安定下来,我让他用清水漱口,检查了一下他的小伤,发现嘴巴有点肿了,小牙齿掉了一点。嘴巴的伤口吃东西有点痛,我就趁机告诉他,跑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在健身器材旁边跑跳,他一下子就记住了,后来每次到那里玩,他都会说:“不能在这里跑步,嘴巴会疼,不能吃好吃的!”
对于磕到的地方,因为是牙齿,看不到里面的情况,所以第二天领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伤到牙根,过一两天就没事了。
宝宝发生意外伤害,心里会很害怕,我觉得父母要先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惊慌失措吓坏了孩子,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告诉孩子安全规则,如果孩子受伤的程度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时间。
意外之暴力篇
先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只要孩子不是一个人独自成长,把他送到幼儿园或是学校中去,就难免会和同伴发生冲突,打打闹闹对于孩子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可是,小孩的手不分轻重,打一巴掌或挠一下就有可能让宝宝的细皮嫩肉遭到“荼毒”。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家孩子的身上,妈妈们该怎么办?
同孩子自己摔伤相比,这个对妈妈的刺激可能会更大。控制能力差一点的,很有可能因此大动肝火,冲动之下去找对方的父母讨说法。其实,这又大可不必,也许没等您和对方发完火呢,孩子之间就和好如初了。再者,两人之间的战争本来就没有完全无辜的一方,你一点毛病都没有人家干嘛非要打你啊?怎么不打别人呢?所以说,孩子挨了打,家长一定要正视现实,不仅要接受挨打的事实,处理好伤口,更要寻找挨打的原因,积累教训,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还有些妈妈,可能是平常对孩子管教比较严厉的,看到孩子因为挨打受了伤,虽然心疼,但更生气,于是也不顾孩子的情绪,一味地数落起他来。
无论是呵护过度的,还是严厉有余的,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心灵的伤害。虽说小孩子大多心思不重,但如果挨打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安慰和劝解,日后的心理问题恐怕要比伤疤更严重并持久。
所以说,如果孩子挨了打,处理完伤口后,一定要和孩子谈一谈,分析一下挨打的原因,探讨一下自己有没有责任,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打自己的同伴,是选择“复仇”还是“宽容”,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等等,只有把这些心理问题都解决了,才算真正把伤口处理好了。
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接受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用在孩子身上好像有点“大”,但道理没错,就像看一个孩子,是他打人家、还是被打、或者跟打架不挨边,都跟这孩子的性格相关。
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属于“打架大王”一类的,这类孩子一般来说不受老师喜爱,小朋友也不太喜欢他,没办法,几乎个个都挨过他的打,谁还能喜欢和他在一起呢?但是,这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强,属于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的,所以他们的妈妈很少为他会不会挨欺负担心。
还有一类孩子,就是经常挨打的,这种孩子经常是挨了打也不知道还手,所以打架大王很喜欢在他们身上找碴,毕竟常胜将军谁都喜欢做。可是,这样的孩子却很让妈妈担心,每天送到幼儿园后都会提心吊胆,不知道是不是又有拳头在等待着他。
我的女儿就是“打不还手”那伙的,我亲眼见过好几次她被小朋友打了之后,转身默默离开的样子,心疼自不必说。后来,我在家里教唆过她多次:“打你一定要还手啊!”,甚至还手把手的实战演习过,不过却是一点成效都没有。小朋友打她时,只见她好像在下很大决心的样子,等犹犹豫豫地抬起手时,人家早就走远了。
渐渐地我发现,女儿在我的教唆和现实的压迫中变得言不由衷。有一次从班级里接出来以后,他们在院子里玩,一个小朋友推了她一把,她照例什么反应都没有。等晚上我问起她时,她说:“我打他了,我使劲把他推倒了!”我不知道她这样说是怕我批评她胆小懦弱所以故意撒谎,还是她真的以为自己确实这样做了。总之,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有些事情不能强求,还是要顺其自然,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做。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教过女儿“人家打你一定要还手”之类的话,既然她觉得挨打也没什么,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我这个做妈妈的也接受吧!现在,我教给女儿的防身术是“遇到危险的事情或人,就离他远一点。”但愿她能接受。
编辑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