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掩面时分》发表在 《小说界》 2020年第4期,后被收录在弋舟的短篇小说集《庚子故事集》中。它的故事很简单,友谊并不算深厚的两个女人约了一场不咸不淡的饭,谈着轻描淡写的话,追溯过去但都默契地不展望未来。漠视未来,只因这场聚会的背景并不简单,庚子年三月,疫情的灰翳仍然笼罩,人们在一次次魔幻消息的冲击下发现未来已经无可期冀,看似是胡言乱语没准是一语中的,看似理性有逻辑说不定一塌糊涂。“追忆”这件行为一度只活在文艺作品中,活在都市深夜的脆弱角落,在一个不断向前奔跑而将文学边缘化的时代,执着于往事显得不可思议。然而,2020年的兵荒马乱改变了太多。于是,戴上口罩,掩面时分,人与人之间仿佛隔一片海相望,世界被惊涛骇浪淹没,人类却因此停止了从出生以来便没有目的的航行,在“停顿下来的这个当口”,试图“趁机清理某些悬而未决的往事”。这也是弋舟以疫情为背景写作本文时秉持的态度。他没有采用宏大的、悲壮的叙事,没有聚焦于轰轰烈烈的热点,而是落笔于节制的生活细流,落笔于两个女人琐碎的寒暄,文章通篇流淌着轻盈、诗意与淡写的哀伤。
庚子年这场令全球震荡的疫情,对一些人来说意味着焦头烂额,比如决策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他们被裹挟在病毒蔓延的速度里步履匆匆忙碌作战。站在宏观的角度,以他们的人物书写这一场灾难无论如何是有风险的。作者的经验与印象时常会因为当下种种因素的干扰而显得不那么真实可信。可惜,延宕之后的写作,又或许会遗漏许多细节。《掩面时分》创作于疫情的前景尚不明朗之时,弋舟曾透露,如此紧密地以当下的世界做背景,对此刻的经验进行即时处理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切都源于他想要“镌刻记忆”“留下时间未沉淀的痕迹”。 正是面对写作困难,弋舟才另辟蹊径,关注出现在新闻中、为缓解疫情加速奔跑的抗疫英雄以外的平凡个体,捕捉生活的琐碎芜杂,展示普通生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
疫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造成了何种改变?这个问题时常被拿出来讨论。掩面相对——甚至是隔着屏幕相对,退回安全线以内,距离似乎更加遥远。可是,“戴上口罩的姜来显得很轻松,就像一半的不轻松被遮住了”。面容变得模糊,对着虚空,人们又很容易抛下对具象的谨慎,卸下一部分心防,流露出些微肺腑之言。当“我”和姜来摘下口罩,“两张一览无余的脸” 反而“竟让我们彼此都有一瞬间的尴尬”。还有另一种推测,正如长久被埋于废墟中忽然见到天日,撑过适应时间,“我”和姜来的心趋向彼此宛若趋向春日阳光,纵然“我们”其实都不能发光,都挣扎在生活的泥沼里,却不约而同成为了对方的安慰剂。
在此之前,“我”和姜来的关系难以言清,被“我”像丢弃一团梳不顺的假发一样丢弃在疲于奔命的生活角落。她是三年前的同事,是陪伴“我”堕胎的朋友,也和“我”分享过同一个男人。这件事姜来从不知道,姜来只知道杰西卡。当“我们”在对话中不经意间提到并审视杰西卡,那个男人用同一个理由——去一个朋友的家了——离开自己的妻子,离开杰西卡,离开姜来,又离开我。一切仿佛在套圈,姜来审视杰西卡,我审视姜来,审视的苦果最终落在审视人而不是被审视人身上。知道的秘密越多,信念便越崩塌,越陷入怀疑与自我否定之中,并不是件幸事。
这样关系复杂的“我们”,在非常时期,却愿意“一同去赴汤蹈火”,来到露天餐吧吃一顿简餐。毫无疑问吃完这顿饭“我们”仍旧会不温不火地待在各自的好友列表里,唯有这顿饭的时间,“我们”沉浸在往事中,有所坦诚,有所保留,居然像挚友一般。“我们”变得亲密了吗?“我们”更加疏远了吗?也有可能都不是。“我们”只是被悬置在轰轰烈烈的风波里太久,耳际飞湍瀑流争喧豗,前行不得后退不能,某一时刻出于寂寞,灵魂短暂交会,冷静叙述对这个世界来说、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过期的、微不足道的秘密。
“我”的秘密并没有完全被说出口,没必要了,今日过后,那些利剑终于不会戕在“我”心上了。姜来的名字很有意思,是将来的谐音。毕竟三月已经来临,故事里没写到的将来,从字里行间来看,“我”和姜来未必不想去。
“现在,就是此刻,我都能穿着睡裤在三月的春光下轻盈起舞。世界当然还会重启,到那时,势必还会有人源源不断地离我而去,形成新的闭环或者套娃,也会对我说一声:我去一个朋友的家了。”
放眼望去,时间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大多数年份存在感弱,百年之后压缩成纸薄,相较之下,少数年份存在感极强。2020通过一种魔术般虚假但真实的停滞感宣布了它的地位,正好,在停顿的当口,“我们”利用曾分享过同一过去的对方来完成对自己的和解,趁机扔掉辎重,只待春天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将自己无牵无挂地发射到未来去。
世界失控的时刻,绝大多数人类反而被迫停了下来,只有安静等待一条路可以走。人间是如何运转的?在人间丧失固有秩序以后,文中的“我”才开始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在和姜来的谈话中,“我”先是不敢“直视自己”,随后似乎认清了世界,最后平静地、不带羞愧地容忍了自己。
“人类行为线索的乱麻,基本上你自己都是理不清的。你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冒雨跑到了空无一人的街上,你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在某个夏天的黄昏打起了寒战。你不能直视自己,既无那样的勇气,也缺乏超然冷静的神禀。更何况,如今世界都陷在了空前的迷茫里。”
“所有发生了的事情,都是你没有防备的事情。”
谁能说我们所处的时空绝对规则井然?谁又能保证我们生活在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姜来说,杰西卡依然活在现实里,可意志已经被绑架到另一个维度里了。“我”想,大概所有人都是这样,和现实脱节,属于一个世界,同时又在另一个世界。2020年运多舛,许多人产生进入迷幻时间的眩晕感,那些笃定不会发生的,实实在在发生了,即使对24小时以后的明天都无法掌控。人们自我怀疑,如堕梦中,原来没有一个地方是原乡,没有一个绝对熟悉的栖居地。曾经“我”困惑,自己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怀过一个孩子最终流产,有过一个情人,他却有无数的情人而不会回头。“我”一直在颠沛流离,除了火星,没有真正让我心安的、熟悉的归宿。可是,让整个世界都措手不及的疫情,掩面时分的思考,反而让我认清陌生、流浪和离去才是常态,每个人都是一个驿站,仅此而已,无人幸免。
“我”最终没有搞明白世界的运转规则,但原谅了生命中的谎言与离别。弋舟想要表达的或许就是困境之中的和解,当世界重启的时候,当源源不断的离去接着发生,“我”怀着平常的悲凉,依然能够“穿着睡裤在三月的春光下轻盈起舞”,依然能够整理心情,从停下来,到往前走。
【作者簡介】邵帅,1998年生,本硕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生。
庚子年这场令全球震荡的疫情,对一些人来说意味着焦头烂额,比如决策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他们被裹挟在病毒蔓延的速度里步履匆匆忙碌作战。站在宏观的角度,以他们的人物书写这一场灾难无论如何是有风险的。作者的经验与印象时常会因为当下种种因素的干扰而显得不那么真实可信。可惜,延宕之后的写作,又或许会遗漏许多细节。《掩面时分》创作于疫情的前景尚不明朗之时,弋舟曾透露,如此紧密地以当下的世界做背景,对此刻的经验进行即时处理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切都源于他想要“镌刻记忆”“留下时间未沉淀的痕迹”。 正是面对写作困难,弋舟才另辟蹊径,关注出现在新闻中、为缓解疫情加速奔跑的抗疫英雄以外的平凡个体,捕捉生活的琐碎芜杂,展示普通生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
疫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造成了何种改变?这个问题时常被拿出来讨论。掩面相对——甚至是隔着屏幕相对,退回安全线以内,距离似乎更加遥远。可是,“戴上口罩的姜来显得很轻松,就像一半的不轻松被遮住了”。面容变得模糊,对着虚空,人们又很容易抛下对具象的谨慎,卸下一部分心防,流露出些微肺腑之言。当“我”和姜来摘下口罩,“两张一览无余的脸” 反而“竟让我们彼此都有一瞬间的尴尬”。还有另一种推测,正如长久被埋于废墟中忽然见到天日,撑过适应时间,“我”和姜来的心趋向彼此宛若趋向春日阳光,纵然“我们”其实都不能发光,都挣扎在生活的泥沼里,却不约而同成为了对方的安慰剂。
在此之前,“我”和姜来的关系难以言清,被“我”像丢弃一团梳不顺的假发一样丢弃在疲于奔命的生活角落。她是三年前的同事,是陪伴“我”堕胎的朋友,也和“我”分享过同一个男人。这件事姜来从不知道,姜来只知道杰西卡。当“我们”在对话中不经意间提到并审视杰西卡,那个男人用同一个理由——去一个朋友的家了——离开自己的妻子,离开杰西卡,离开姜来,又离开我。一切仿佛在套圈,姜来审视杰西卡,我审视姜来,审视的苦果最终落在审视人而不是被审视人身上。知道的秘密越多,信念便越崩塌,越陷入怀疑与自我否定之中,并不是件幸事。
这样关系复杂的“我们”,在非常时期,却愿意“一同去赴汤蹈火”,来到露天餐吧吃一顿简餐。毫无疑问吃完这顿饭“我们”仍旧会不温不火地待在各自的好友列表里,唯有这顿饭的时间,“我们”沉浸在往事中,有所坦诚,有所保留,居然像挚友一般。“我们”变得亲密了吗?“我们”更加疏远了吗?也有可能都不是。“我们”只是被悬置在轰轰烈烈的风波里太久,耳际飞湍瀑流争喧豗,前行不得后退不能,某一时刻出于寂寞,灵魂短暂交会,冷静叙述对这个世界来说、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过期的、微不足道的秘密。
“我”的秘密并没有完全被说出口,没必要了,今日过后,那些利剑终于不会戕在“我”心上了。姜来的名字很有意思,是将来的谐音。毕竟三月已经来临,故事里没写到的将来,从字里行间来看,“我”和姜来未必不想去。
“现在,就是此刻,我都能穿着睡裤在三月的春光下轻盈起舞。世界当然还会重启,到那时,势必还会有人源源不断地离我而去,形成新的闭环或者套娃,也会对我说一声:我去一个朋友的家了。”
放眼望去,时间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大多数年份存在感弱,百年之后压缩成纸薄,相较之下,少数年份存在感极强。2020通过一种魔术般虚假但真实的停滞感宣布了它的地位,正好,在停顿的当口,“我们”利用曾分享过同一过去的对方来完成对自己的和解,趁机扔掉辎重,只待春天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将自己无牵无挂地发射到未来去。
世界失控的时刻,绝大多数人类反而被迫停了下来,只有安静等待一条路可以走。人间是如何运转的?在人间丧失固有秩序以后,文中的“我”才开始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在和姜来的谈话中,“我”先是不敢“直视自己”,随后似乎认清了世界,最后平静地、不带羞愧地容忍了自己。
“人类行为线索的乱麻,基本上你自己都是理不清的。你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冒雨跑到了空无一人的街上,你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在某个夏天的黄昏打起了寒战。你不能直视自己,既无那样的勇气,也缺乏超然冷静的神禀。更何况,如今世界都陷在了空前的迷茫里。”
“所有发生了的事情,都是你没有防备的事情。”
谁能说我们所处的时空绝对规则井然?谁又能保证我们生活在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姜来说,杰西卡依然活在现实里,可意志已经被绑架到另一个维度里了。“我”想,大概所有人都是这样,和现实脱节,属于一个世界,同时又在另一个世界。2020年运多舛,许多人产生进入迷幻时间的眩晕感,那些笃定不会发生的,实实在在发生了,即使对24小时以后的明天都无法掌控。人们自我怀疑,如堕梦中,原来没有一个地方是原乡,没有一个绝对熟悉的栖居地。曾经“我”困惑,自己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怀过一个孩子最终流产,有过一个情人,他却有无数的情人而不会回头。“我”一直在颠沛流离,除了火星,没有真正让我心安的、熟悉的归宿。可是,让整个世界都措手不及的疫情,掩面时分的思考,反而让我认清陌生、流浪和离去才是常态,每个人都是一个驿站,仅此而已,无人幸免。
“我”最终没有搞明白世界的运转规则,但原谅了生命中的谎言与离别。弋舟想要表达的或许就是困境之中的和解,当世界重启的时候,当源源不断的离去接着发生,“我”怀着平常的悲凉,依然能够“穿着睡裤在三月的春光下轻盈起舞”,依然能够整理心情,从停下来,到往前走。
【作者簡介】邵帅,1998年生,本硕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