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但在实际的教材安排上有些地方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文章分析了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教材安排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教材安排 教学设计 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低年级 语文课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学语文用语文的主人,语文教育要目中有人。要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不能见物不见人,只盯住知识结论或统一答案。语文学科要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立足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基本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搞知识系统的构建。语文是工具,但学生不是工具,我们要培养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创造文化、传承文化的人。真正的语文教育就在于促使人性的提升,使儿童从自然性走向社会性,从个体性走向总体性。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在苏教版中的一篇课文的安排背离了新课改中的初衷。我就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案例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课《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学生要做谦虚的人,别太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本课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做人道理。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蜗牛长什么样子?”的句子。生回答: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这样学生自然知道了蜗牛获奖的原因:是因为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够自由飞翔。就是因为它能飞善飞,蜗牛获得了胜利的奖杯。师继续引导:那么获得奖杯的蜗牛是怎么做的?生回答:非常骄傲,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荣誉,所以天天背着自己的奖杯。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呢?学生自然就去文中找答案:就这样天长日久,蜗牛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最后师作总结,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出的做人道理。可以说,这是一节很合格的语文课,它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却让学生歪曲了对蜗牛的认识。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它是大陆上生活的螺类,约22,000种。大多属于腹足纲、肺螺亚纲,少数属于前鳃亚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冬天蛰伏)。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地栖的通常单色。非洲的玛瑙螺属体型最大,多超过20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于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还了解到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是生活在蜗牛壳里的。它的心、肺和所有重要器官都在这里面。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干旱的季节,它就把壳封闭起来,到了秋天,蜗牛就躲到安全地方,再把壳口封闭起来,并且尽量加厚,这样才能抵抗寒冷度过冬。如果损坏补修不好,它就会死掉。
事实告诉我们蜗牛背上的壳并不是因为天天背着奖杯经过日久天长的变化而得来的,蜗牛背上的壳是与生俱来的。
低年级孩子感知的目的较弱,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在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就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有这样的一些特点才不能这样安排教材。这样的教材去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低年级学生行为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仿性强,二是可塑性强。这样的教材影响了孩子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低年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也可以这样说,一张白纸也能画出最糟糕的图画。图画到底画得怎么样就在于画者怎么画。教师就是那画者,不能耽误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
正是因为有这一系列原因,课本中的这个故事影响了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我们真的需要为蜗牛“平反”。
参考文献:
[1]崔允漷,钟启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万同,著.高万同语文教育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语文》二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教材安排 教学设计 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低年级 语文课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学语文用语文的主人,语文教育要目中有人。要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不能见物不见人,只盯住知识结论或统一答案。语文学科要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立足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基本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搞知识系统的构建。语文是工具,但学生不是工具,我们要培养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创造文化、传承文化的人。真正的语文教育就在于促使人性的提升,使儿童从自然性走向社会性,从个体性走向总体性。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在苏教版中的一篇课文的安排背离了新课改中的初衷。我就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案例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课《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学生要做谦虚的人,别太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本课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做人道理。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蜗牛长什么样子?”的句子。生回答: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这样学生自然知道了蜗牛获奖的原因:是因为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够自由飞翔。就是因为它能飞善飞,蜗牛获得了胜利的奖杯。师继续引导:那么获得奖杯的蜗牛是怎么做的?生回答:非常骄傲,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荣誉,所以天天背着自己的奖杯。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呢?学生自然就去文中找答案:就这样天长日久,蜗牛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最后师作总结,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出的做人道理。可以说,这是一节很合格的语文课,它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却让学生歪曲了对蜗牛的认识。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它是大陆上生活的螺类,约22,000种。大多属于腹足纲、肺螺亚纲,少数属于前鳃亚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冬天蛰伏)。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地栖的通常单色。非洲的玛瑙螺属体型最大,多超过20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于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还了解到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是生活在蜗牛壳里的。它的心、肺和所有重要器官都在这里面。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干旱的季节,它就把壳封闭起来,到了秋天,蜗牛就躲到安全地方,再把壳口封闭起来,并且尽量加厚,这样才能抵抗寒冷度过冬。如果损坏补修不好,它就会死掉。
事实告诉我们蜗牛背上的壳并不是因为天天背着奖杯经过日久天长的变化而得来的,蜗牛背上的壳是与生俱来的。
低年级孩子感知的目的较弱,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在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就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有这样的一些特点才不能这样安排教材。这样的教材去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低年级学生行为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仿性强,二是可塑性强。这样的教材影响了孩子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低年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也可以这样说,一张白纸也能画出最糟糕的图画。图画到底画得怎么样就在于画者怎么画。教师就是那画者,不能耽误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
正是因为有这一系列原因,课本中的这个故事影响了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我们真的需要为蜗牛“平反”。
参考文献:
[1]崔允漷,钟启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万同,著.高万同语文教育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语文》二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