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生物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而活动是实践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活动教学;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2-0044-02
引 言
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一些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为教学增添新鲜的元素,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运用知识的实践空间。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尝试将更全面的实践活动与特定的知识教学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改进空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概述
(一)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的内涵
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一般是指教师以生物教材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依托教材内容为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特长,拓宽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面,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加强生物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而设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弥补传统生物学课堂教学不足、适应现代化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提升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教学方法[1]。
(二)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的特征
首先,具有综合性。活动教学的范围和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教学目标和任务关注的是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自身特长等方面。其次,具有实践性。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直接体验,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生物理论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具有开放性。初中生物學活动教学设计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亲身体验,注重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及学生的综合表现。最后,具有自主性。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身特长,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以促进教学活动能够科学、合理地完成。
(三)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的意义
第一,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联系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二,实践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注重配合,既发展了个性,又锻炼了合作意识。第三,初中生物实践活动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综合其他学科知识才能完成的,这对于学生融合各学科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具有极大的好处。第四,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得更多课外知识。
二、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活动小组要有组织、有管理
如果教师带领学生走出生物课堂,组建活动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高涨。但是在活动小组建立初期,由于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活动效率比较低下。因此,活动小组的建立必须有一套适合各自小组的组织管理体系。教师可以给出最基本的行为守则,让各小组成员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小组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说明。活动小组的建立,既要有生活经验丰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小组长,又要有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的成员。这样才能使每个小组在管理、组织、行动时做到分工明确,组员之间合作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引导各个活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和合作,以此加强教师对各组的管理和监督。
(二)活动内容要根据年级科学安排
通过对七、八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认识存在一定差异[2]。从客观来分析,生物活动会占据一定的课外时间,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及学习任务自然就会加重。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实践活动会没有意义,自然也就不会参加。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时要因时制宜,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刚接触生物学,教师可以简单地制作一些玻片标本等,也就是基于教材的适度延伸活动;对于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他们对创新性的活动会更感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如二手烟如何危害人体等活动。
(三)让学生探索模拟性实验
模拟性实验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真实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更容易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生物学模拟实验打破了教师直接灌输生物知识的教学方法,让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的初中生能够在形象生动的实验中,理解生物学知识,完成生物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在教学“预防传染病”一课时,为模拟传染病的传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模拟实验:每位学生准备吸管一只、量杯一个,量杯中装满清水,教师向其中一位学生的量杯中注入一滴红色颜料,模拟传染病菌携带者。然后全体学生使用吸管吸取自己量杯中的水,随机注入其他学生的量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发现,几乎所有人的量杯都变成了淡淡的红色,这意味着全班学生已经全部感染了这种传染病。简单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迅速抓住了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结合这个实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预防传染病,并把想法写出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学到的知识,比教师一遍遍讲解要有效得多。 (四)活动设计要紧扣课本、贴近生活
初中生物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选题不宜过宽、过大,避免占用大量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活动设计的难度要让学生在思考中就能达到要求,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首先,从活动内容来看,知识储备有限的初中生进行生物学活动,最好是与课本内容有所联系。这样,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适当地拓展延伸,会显著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在“皮肤与汗液分泌”一课的教学中, 笔者就设计了利用不同颜色黏土、树枝等来模拟人体皮肤构造。
其次,从活动设计来看,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初中生进行生物学活动时,最好是能与自身的生活紧密联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此时,教师应因地制宜,逐步扩大资源利用的范围,让学生顺利完成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苹果汁、梨汁、橙汁、柠檬汁加碘淀粉溶液,来完成相同重量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的对比。
最后,从活动延伸来看,学生在活动中一定会发现一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筛选,组成下一个活动的主题。例如,在教学“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请学生调查城市植物、景区植物、农村植物、校园植物的组成,并以此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位学生观察到农村的田地里有一些农作物被细密的网罩起来了,通过和当地农民的交谈得知,这么做是为了预防一些鸟类破坏作物果实,减少产量。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们在课本中经常说利用稻草人就能驱赶鸟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且这么细密的网也是最近几年来才开始流行,這是为什么?”借着学生的疑问,笔者组织学生从网上查找资料,看一看最近几年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都有哪些策略。紧接着,笔者继续提出了下一个活动主题“鸟类从朋友到敌人”,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结 语
在生物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使其在这些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实践中的学习发展”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龚永涛,唐红,于宛迪,等.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下,2020(01):213.
作者简介:廖树彩(1974.7-),女,浙江江山人, 一级教师,武夷山市星村中学理化生组教研组长,获武夷山市“优秀教师”称号。
关键词:活动教学;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2-0044-02
引 言
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一些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为教学增添新鲜的元素,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运用知识的实践空间。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尝试将更全面的实践活动与特定的知识教学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改进空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概述
(一)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的内涵
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一般是指教师以生物教材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依托教材内容为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特长,拓宽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面,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加强生物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而设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弥补传统生物学课堂教学不足、适应现代化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提升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教学方法[1]。
(二)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的特征
首先,具有综合性。活动教学的范围和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教学目标和任务关注的是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自身特长等方面。其次,具有实践性。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直接体验,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生物理论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具有开放性。初中生物學活动教学设计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亲身体验,注重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及学生的综合表现。最后,具有自主性。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身特长,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以促进教学活动能够科学、合理地完成。
(三)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的意义
第一,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联系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二,实践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注重配合,既发展了个性,又锻炼了合作意识。第三,初中生物实践活动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综合其他学科知识才能完成的,这对于学生融合各学科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具有极大的好处。第四,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得更多课外知识。
二、初中生物学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活动小组要有组织、有管理
如果教师带领学生走出生物课堂,组建活动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高涨。但是在活动小组建立初期,由于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活动效率比较低下。因此,活动小组的建立必须有一套适合各自小组的组织管理体系。教师可以给出最基本的行为守则,让各小组成员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小组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说明。活动小组的建立,既要有生活经验丰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小组长,又要有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的成员。这样才能使每个小组在管理、组织、行动时做到分工明确,组员之间合作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引导各个活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和合作,以此加强教师对各组的管理和监督。
(二)活动内容要根据年级科学安排
通过对七、八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认识存在一定差异[2]。从客观来分析,生物活动会占据一定的课外时间,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及学习任务自然就会加重。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实践活动会没有意义,自然也就不会参加。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时要因时制宜,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刚接触生物学,教师可以简单地制作一些玻片标本等,也就是基于教材的适度延伸活动;对于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他们对创新性的活动会更感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如二手烟如何危害人体等活动。
(三)让学生探索模拟性实验
模拟性实验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真实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更容易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生物学模拟实验打破了教师直接灌输生物知识的教学方法,让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的初中生能够在形象生动的实验中,理解生物学知识,完成生物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在教学“预防传染病”一课时,为模拟传染病的传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模拟实验:每位学生准备吸管一只、量杯一个,量杯中装满清水,教师向其中一位学生的量杯中注入一滴红色颜料,模拟传染病菌携带者。然后全体学生使用吸管吸取自己量杯中的水,随机注入其他学生的量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发现,几乎所有人的量杯都变成了淡淡的红色,这意味着全班学生已经全部感染了这种传染病。简单的模拟实验让学生迅速抓住了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结合这个实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预防传染病,并把想法写出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学到的知识,比教师一遍遍讲解要有效得多。 (四)活动设计要紧扣课本、贴近生活
初中生物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选题不宜过宽、过大,避免占用大量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活动设计的难度要让学生在思考中就能达到要求,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首先,从活动内容来看,知识储备有限的初中生进行生物学活动,最好是与课本内容有所联系。这样,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适当地拓展延伸,会显著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在“皮肤与汗液分泌”一课的教学中, 笔者就设计了利用不同颜色黏土、树枝等来模拟人体皮肤构造。
其次,从活动设计来看,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初中生进行生物学活动时,最好是能与自身的生活紧密联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此时,教师应因地制宜,逐步扩大资源利用的范围,让学生顺利完成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苹果汁、梨汁、橙汁、柠檬汁加碘淀粉溶液,来完成相同重量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的对比。
最后,从活动延伸来看,学生在活动中一定会发现一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筛选,组成下一个活动的主题。例如,在教学“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请学生调查城市植物、景区植物、农村植物、校园植物的组成,并以此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位学生观察到农村的田地里有一些农作物被细密的网罩起来了,通过和当地农民的交谈得知,这么做是为了预防一些鸟类破坏作物果实,减少产量。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们在课本中经常说利用稻草人就能驱赶鸟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且这么细密的网也是最近几年来才开始流行,這是为什么?”借着学生的疑问,笔者组织学生从网上查找资料,看一看最近几年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都有哪些策略。紧接着,笔者继续提出了下一个活动主题“鸟类从朋友到敌人”,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结 语
在生物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使其在这些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实践中的学习发展”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龚永涛,唐红,于宛迪,等.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下,2020(01):213.
作者简介:廖树彩(1974.7-),女,浙江江山人, 一级教师,武夷山市星村中学理化生组教研组长,获武夷山市“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