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缘份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子湖畔,葛岭山麓,千年古刹玛瑙寺依山而筑,寺内粉墙黛瓦、蓊郁古树,锈刻着历史的痕迹,而那浪漫隽永的诗句,渗入飘散在西湖的氤氲水雾,犹在耳旁声声回旋:“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踏着青山秀水,花叶芬芳,来到北山路上这处靠山面湖的僻静所在,岳庙管理处主任、连横纪念馆馆长李慧敏引领着他们,追寻那些令人感慨的历史过往。
  凭栏悼古,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连战对随行人员说:“这是一段奇妙的缘分。”
  连战来到的地方,是刚刚改建成的台湾文化馆,名叫“连横纪念馆”。
  而那段“奇妙的缘分”,则是指80多年前,连战祖父连横在玛瑙寺寓居的故事。
  能够承载如此深厚人文价值,激荡出祖孙情、两岸情,玛瑙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拂去岁月尘埃,一切还得从那首诗说起。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有一本连横所撰的《大陆诗草》,该书汇集了从1912年至1914年连横在大陆游历时所作的百佘首诗词,包括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的四首,当时,连横还特地将其中一首寄给了在台湾的妻子沈少云女士,这首诗流露出连横当年希望安家于西湖的强烈愿望。诗里写道:
  一春旧梦散如烟,
  三月桃花扑酒船。
  他日移家湖上住,
  青山青史各千年。
  但是,当时连横正在为编纂《台湾通史》收集历史资料,青史还没有写成,他的安家于西湖青山旁的愿望自然也就无暇去实现。直到1926年,完成了“男儿铸史”的重任后,连横开始考虑安家西湖的愿望。那年初春,连横夫妇来到杭州,安家于葛岭山脚下的玛瑙寺内。
  然而,1927年1月,战事临近杭州,连横不得不带着家眷匆匆返回台湾,岁月弄人,至此之后虽然连横先生多次重返大陆,但再也没有回过杭州,安家西湖的愿望最终也未能实现。
  岁月如梭,一晃,就是80年。
  2006年4月,连战初访杭州,在西湖的游船上,偶然中,随团采访的中新社浙江分社记者将其祖父连横曾寓居杭州玛瑙寺这段往事告诉连战,连战马上为之动容,他说,隐约知道这段往事,但并不知道玛瑙寺在何处。当连战得知玛瑙寺就在其下榻的杭州香格里拉附近,他当即决定改变行程探访先人故居玛瑙寺。
  连战携夫人及女儿、女婿,沿着祖父和父亲的足迹,又一次踏进了杭州玛瑙寺的山门,来到先人故居,山门上“玛瑙寺”的额匾依然是当年旧物,连战在一棵古樟前停留许久。他们知道,在80多年前,上两代先人都曾在这棵参天大树下乘凉。
  此后连战多次到访杭州,每次必访玛瑙寺,并提出将玛瑙寺建成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场所的设想。
  连战的设想得到了大陆方面的积极呼应,2008年5月,台湾财团法人国政基金会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签订杭州玛瑙寺设立“连横纪念馆一台湾文化馆”的协议。 国台办主任王毅表示,连横纪念馆和台湾文化馆是两岸文化交流史上一件很有意义的创举,连横的一生,以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爱国主义为己任。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开馆当天,连战再次走进“连横纪念馆”,他阐明,台湾与大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与文化联系。台湾虽然经历了50多年的殖民统治,但是中华文化从来就没有在台湾断过根,不管经过多少年,不管有多大的干扰,“去中国化”的企图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现纪念馆共分七个展厅,分别为台湾自然环境厅、历史文化厅、台湾原住民厅、连雅堂纪念厅、台湾人物志厅、传统文化厅和现代工艺厅,主要展示以连横为代表的先贤日据时代在台湾弘扬中华文化的史迹,以及台湾独特的风土文化。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玛瑙寺的岁月变迁,渗透着无尽的隽永与无尽的悠扬。“青山青史各千年”,这也是玛瑙寺历史的最好写照。
其他文献
同治二三年问,之谦刻印最多的,莫过于沈树镛的名印、字印、斋堂和收藏等印,其次则为白用、胡澍、魏锡曾及两位弟子之印。边款中,常记述印文仿效的对象,使人知道他所刻无不有所根据,绝非像某些人所指责他的“标奇立异”和“向壁虚造”。  仿古文物的印卓,以仿金文的最多,其中有仿秦诏、汉镫、古泉及镜等,不一而足。  一两年来,之谦无时不在关怀体弱多病,孑然一身的钱式。他远奇温州钱式的印文,就带有关怀和祝福的意味
期刊
临行前拉哈尔的一位老华侨告诉我们,印度农村比巴基斯坦还穷。但我们这一路看来并非如此,可能这五百公里在印度农村中算是比较富庶的,实在要比巴基斯坦好得多。如果拿中国来比,巴基斯坦整个南部即信德、俾路支地区那么长达几千公里让人窒息的贫困,在全中国任何地方都很难找到了,至多在西北、西南有少数过于冷僻的村落。生态状况差距很大,相当于冀北、赣南十六七年前的模样吧,但又必须除开人群。  在印度,不管你来到村庄还
期刊
叶列梅耶夫    奥列格。阿尔卡季耶维奇。叶列梅耶夫,1923年出生于俄罗斯彼得格勒。1938年进入全俄罗斯美术研究院下设的列宁格勒绘画、雕刻和建筑学院学习。  1946年,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鲍里斯‘约甘松创作工作室,被授予绘画艺术家称号。毕业作品为油画《加入红军解放诺夫哥罗德》。毕业后继续在该学院就读研究生。1946年成为苏联列宁格勒艺术家联盟成员。1949年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列宾列宁格勒绘画
期刊
菩提树籽发芽了    菩提树发芽了!  从印度一回国,我便急急地将从鹿野苑带回的那些菩提树籽,种在家中的花园里,在整整一个多月的灌溉和祈盼之中,它终于长出一对忸怩而嫩弱的小叶子,小小细细的树干支撑着一双与它不对称的大叶芽,总让我提心吊胆地担忧枝干是否承担了太大的负荷。  很有意思的是,这对树芽的形状和纹理竟和她的母亲——那棵树干要几入围抱的参天大树的叶子惊人相似,生命的遗传如此神奇!  她的母亲,
期刊
离开新德里前,我想了却一椿多年的心愿,去拜谒圣雄甘地的墓。  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停下,抬头仰望。因为我知道,这个建筑与甘地墓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印度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参战而牺牲的九万印度士兵,仅仅这个说法还不足以引起我对印度门的长时间仰望,因为在世界各地,这样的战死纪念碑太多了,牵动我感情的是这样一个历史记载:这九万士兵牺牲前都以为,这样死命地为英国打仗,战争结束后英国一
期刊
释迦牟尼悟道的这棵伟大的菩提树,经过时光的荡涤,已经将此地带动成了印度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菩提伽耶。  佛陀顿悟的那棵树在两千多年中两次遭到砍伐,一次遭遇风暴,但都生出新芽。其中一枝被阿育王的女儿带到了锡兰的阿努拉达普拉,井在那里繁衍成一棵大树。当菩提伽耶的菩提树枯萎后,信徒们又从锡兰的那棵树上截取了一段树枝,栽种在这里。到了19世纪,英国考古学家康宁汉(Alexander Cunningha
期刊
“‘毗舍离’这个地名仅是梵语的音译吗?”  “是,那里是佛陀最后一次讲法的圣地。”  “车要开多久啊?”  “三个小时吧。”导游回答。  三个多小时,我竟松了一口气,这是这次印度之行从这个遗址到那个遗址,车程最近的一次。这几天,寻着释迦牟尼佛陀的足迹,我们从博帕尔的桑吉——佛教的起源地,经鹿野苑、菩提伽耶,到今天要去的毗舍离。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路途颠簸,特别是汽车,能将你的五脏六腑全部颠翻转个方向,
期刊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
期刊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因患淋巴癌退隐,现在他健康状况恶化,他写信向友人告别。该信现在网上传播。特向诸位推荐此信。  ——编者按    “如果上帝在一时间忘记我只是破布制成的木偶,并赏我多活几天的时间,我一定会充分利用。”  “我也许不会把我的想法和盘托出,我肯定会思考我说出的每一句话。”  “我说出事物的价值,依据的并非是它们的表象,而是它们的意义。”  “我会减少睡眠时间,增加遐想时间,因为
期刊
苏武年轻时是汉武帝的中郎将,天汉元年,汉武帝派苏武率使团出使匈奴,临行时,这个以刚烈节义著称的男人作诗与妻子道别。  情之一物,有人求朝朝暮暮,有人贪一晌之欢,朝朝暮暮难求,一晌之欢又太廉价,最终都是做了平常男女,聚散皆不得欢颜。君子于役,相见未期,唯有“长相思,摧心肝”了。  而苏武,作为一个强大的王朝的使节,一个武将,一个刚烈节义的大丈夫,在给妻子的留书中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开头,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