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企业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u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摘要: 新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实施,提出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规划、建设、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便捷、共享、高效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随着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实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移交提出了数字化、便捷化的管理新模式,对企业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完全现代企业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引言:
  1.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录用、聘用、考核、考察、任免、调配、职级晋升、教育培养、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工资待遇、退(离)休、社会保险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员工个人经历材料,是社会和人力资源部门了解一个人的重要载体。
  2018年随着新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的颁布施行,时隔27年后,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数字档案管理的新模式,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人事档案工作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规划、建设、开发管理,目前大部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仍保持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新规定的实施,有的企业也实行了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化也仅限于人事档案目录查询、档案查(借)阅、转递、档案统计等一些基础信息管理工作,没有建立健全安全、便捷、共享、高效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2.推行现代企业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简单的以成本和服务为中心,而是以利润为中心的核心管理,人力资源的核心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在企业变革和发展中,有效的人事档案对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和优化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依赖于手工作业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管理和利用等方面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行管理成本,甚至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现代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最大效益地为人力资源提供服务,让档案管理人员从冗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双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规划、建设、开发和利用中来,真正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现阶段,随着企业不断整合、壮大,人员跨地域流动不可避免,人事档案的保存与管理随着人才流动性的增强而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挑战,纸质为载体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容易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缺失、涂改、拆散、抽出、增添、污损等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力,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法律纠纷。基于此,管理者迫切想要运用信息、数字化管理手段来改变现有的工作状态,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合理的、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3 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人事档案收集、整理
  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不仅依靠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材料形成部门协同合作。如果相关部门不重视,没有做实材料收集、材料审核、材料归档等工作,就会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缺失,另外,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人员跨地域流动成为常态,纸质类的档案材料容易发生归档不及时、档案材料缺失,甚至发生“弃档”等现象,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档案资料缺失引起的档案仲裁和诉讼案件不断发生,诸如,档案材料缺失有可能导致新参保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连续,档案资料缺失导致退休审批通不过等事件发生。假设利用信息数字化管理模式,就可借助相关的管理平台把数字化档案及时传递到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就能及时对信息数据进行鉴别、整理,实时归档,信息数字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可杜绝档案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大大降低企业由于档案纠纷带来的风险。
  3.2人事档案利用、审核
  人事档案本着“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凡转必审”的原则,强化了服务理念,以及对档案的建立、管理和利用,对查(借)阅、复制和摘录,批准权限、注意事项及归还等都有严格的规定。随着企业转型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人员、人才跨区域流动已变为一种常态,对于人员的招聘、晋升、调动、社会保险参保、接续、职工工伤鉴定、退休审核等工作均需通过人事档案开展业务,在檔案查(借)阅的过程中也会带来涂改、拆散、抽出、增添、更换、污损档案材料的风险,人事档案除了企业内部使用外,还有外调接待的工作,如因入党、入团、入学、参军、参加工作、财产公正、遗产继承等需要了解其父母和亲属情况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果采用了信息、数字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能杜绝涂改、伪造、销毁档案材料等违纪的行为发生,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运转就能解决上述的问题,并且有效的降低了由于档案失真造成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3.3人事档案的保管、保护
  人事档案的保管、保护有着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档案库房需要符合《档案馆建设的标准》的要求,档案库房、阅档室和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需要“三室分开”。纸质档案管理对人事档案的存放环境、场所等设施有着相对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并且管理的人力、物力的成本较高,有的企业由于管理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往往人事档案得不到严密、科学的保管、保护。另外,在这次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人事档案清理过程中,出现了“有人无档”、“有档无人”等情况,究其原因,只要存在人员频繁跨地区流动现象,如果企业不重视、档案管理部门人手不足,档案转递就会延迟,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档案滞留在原单位,形成了“有人无档”现象。另外,一旦企业人事关系发生辞职、辞退、除名、开除、解除劳动合同等变化,如果企业、当事人对新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解读不到位,就会造成了档案滞留在原用人单位,形成“有档无人”的死档、弃档。滞留在企业这些档案往往会导致人事档案仲裁、诉讼事件的发生,如果实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就能解决上述档案管理的困扰。   4信息、数字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4.1构建人事档案信息数字系统平台
  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数字服务系统平台,新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利用扫描等技术手段将纸质人事档案进行信息数据采集,在档案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数据储存、数据验收、收据交换、数据备份,安全管理等环节,需要保证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确保与纸质档案一致,根据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建设、开发、管理,建立相应的系统功能模块,例如档案管理,机构管理、统计表报、综合管理等模块,形成一个安全、便捷、共享、高效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才能真正达成企业数字化信息共享,以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相比较,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具备下列几点优势。
  (1)信息数字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安全、便捷、共享、高效科学管理体系,对于有完整性、真实性要求的人事档案来说,纸质的人事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容易被损坏,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还能解决现有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信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档案的高效管理和精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绩效水平。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国际标准A4型公文用纸,装订档案夹管理,不仅消耗了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随着企业内部员工的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员工的成长经历、知识技能以及工作岗位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实行信息数字技术管理人事档案后,所有的人事档案信息只需传输到档案管理系统相应的模块中进行存储和维护,查询只需在搜索框中输入需要查询的内容,就能够迅速找到相应的档案信息,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提升。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强大的存储容量,拥有更为精准、高效的审核能力,随着企业战略不断发展,数字化的管理模式逐渐可取代以纸质为载体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只有加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规划、建设、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人事档案利用机制、才能更精准地向档案利用部门提供高效的人力资本信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赢得竞争优势。
  4.2在人事档案中强化信息、智能管理
  伴随我国企业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和发展,人事档案的相关管理人员也要转变管理模式与观念。通过引入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人才资源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信息、智能化开发、利用,使其形成高效、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高效的管理体系不仅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压力与重担,更有助于把精力投入到完善体系与制度方面,进而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3加强人事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
  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源信息来源于人事档案信息,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的学习和计算機专业化的技术训练,使其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必须保证自己的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各种软件的应用,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人事档案信息收录了许多人事信息及个人隐私,因相关的管理者法律认知的淡薄,造成档案信息外泄、遗漏或损坏,使其修复的机会就十分渺茫。为增加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就计算进行适当的加密,能够规避丢失、窃取事件发生的概率,它不只是能够提升档案信息的完整度及隐私性,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资源管理过程中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人才的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科学管理机制,数据采集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升信息数字采集、处理、传输、利用能力,在现实的工作中,必须遵循国家、企业机制与要求,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率。高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为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为组织战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农业种植环境的实际情况,探索了农药废弃物有效处理、保护农业环境生态性的有效对策:有序落实生态宣传、加强农艺科技融合、健全农药废弃物监管体系等,以期塑造农民环保意识,完善废弃物处理流程,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威胁。  关键词:农药废弃物;农业生态;农艺科技  引言:国内食品销量有所增加,农药逐渐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带动农业规模性建设的重要条件。大量农药投入生产后,将会形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国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新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重要部分,伴随着时代变迁也在逐渐变化。传统的新闻标题主要是以高雅含蓄的古典诗词为内容去衍生标题,而现在轻松活泼、口语化的新闻标题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喜欢的类型。通过研究新时代媒体新闻标题模式的演变对于我们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提高读者对于新闻的阅读兴趣有着巨大帮助。本文从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肉类制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对基层畜牧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基层畜牧和兽医的动物疫病预防措施,为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畜牧与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措施  畜牧业是我国的骨干产业,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息息相关。这几年畜牧业发展加快,但畜禽疫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的要求不断增加,各种电气设备的功能也不断丰富,导致接地系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这样才能够满足建筑电气发展需要。民用建筑电气接地和等电位联结不仅可以有效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而且也能够让人们更加方便地用电。本文通过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接地和等电位联结进行分析,明确接地及等电位联结的重要性以及民用建筑接地最常用的方式和特点,同时对建筑电气设备中等电位联结设计进行分析,全面提高民用建筑
期刊
摘要:近些年,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畜牧养殖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并逐渐成为各地区农业产业的关键部分;而养殖规模的变化大大提升了养殖产业密度,这使得基层养殖户将面对频发的动物疫病,基层防疫工作人员也会面临日渐增大的动物防疫与检疫压力。本文将简要分析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工作的主要问题,重点探究新形势下强化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动物检疫;法规条例;工作制度  动物检疫工作可以有效保障畜牧养殖产业
期刊
摘要:山林权属纠纷是指双方在山林的归属权、所有权以及使用权等方面存在的争议,具有民事及行政双重纠纷的特点。其主要的产生原因是山林产权不明确,或者相关证明资料年代久远,无法清晰地划分。针对这类纠纷主要的解决方法是协商、裁决、诉讼等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山林权属矛盾纠纷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增强工作人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山林权属;纠纷协调;解决办法  我国关于山林土地的划分界定变化经过了
期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发展迅速,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科技与产业之间进一步深度融合,这为齐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实现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并提出了齐文化发展对策,以期对齐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齐文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实现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  1、齐文化资源的深挖和技术开发并重,增强创新性  要实现齐文化与科技的进一步融合,一方面要重点围
期刊
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原有的生态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人选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但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一方面能够对原有的林场进行修复,另一方面也能达到调节生态平衡的目的。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就具体对于造林绿化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并结合当前阶段造林绿化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指明未来造林绿化工作开展
期刊
摘要:在当前阶段,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多数国家都已经在面临着能源危机带来的影响。所以,我国煤矿化工企业发展要真实想长久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改造升级和更新完善我国煤矿的各种相应生产机电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本文就机电设备中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推广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盼能够为相关技术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节能;应用  引
期刊
摘要:现在这些UI/UX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用户体验设计的维度还需要继续拓展。多渠道的用户体验设计本质上,在于用户交互,而不是某种设备被优先对待。对于用户而言,是和手机交互还是用声音和 Amazon Echo 交互,都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设计师应该将眼界放得更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审视整个设计策略。多渠道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要求用户尽量为不同的设备设计出统一而有效的体验,让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