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优质课的教材“地基”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解读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找准教材情境设计的契合点,挖掘课堂探究的兴奋点,探寻育人价值的升华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教师一定要奠定“四史”教育的灵魂地位,活用红色资源,以情为导引,以真为基础,将“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激励学生向真而行,崇尚真学力求真懂,主张真信践行真用,使学科核心素养走深走实,坚定学生政治信念,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做振兴中华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为此,思政课教学应该注意课程原理与时代主题的耦合,在此过程中关注时代潮流、发出主流声音、构建主流话语.这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是推动思政课深度学习的需要.在阐释时代主题时,应坚持正向引导原则、事理交融原则、思想解惑原则、课程拓展原则.教师阐释的时代主题内容应该准确有据,运用比较法、转化法、推理法实现眼前一亮.
任何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既要有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支撑,也要有哲学的指导与帮助.以哲学思维对思政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既是思政教育存在性、合法性的理论前提,又是保持其实践活力的重要所在.文章从哲学思维引领思政教育的学理支撑和实践要求出发,探讨思政教育的实践哲学和实践指向,旨在以哲学系统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助力思政教育健康发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落地生根,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育学生爱党情怀,可从设计教学、开展活动、设置情境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感悟党的思想伟力,理解党的为民情怀,激发学生拥护和热爱党的情感,从而实现从知党到爱党的升华,达成培育和提升学生爱党情怀的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办好讲好思政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创新的重要课题.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有三个着力点——守正: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创新:让思政课活起来;铸魂:在深化“三进”上发力.
近年来,泛娱乐主义连续进入国内十大社会思潮榜单,以极强的渗透力充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腐蚀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泛娱乐主义的表现特征可以归纳为泛娱乐主体、形式、动因的异化;它的生成受到主体、技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人被娱乐所驱使、社会价值取向虚无化,进而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盾”、以文法兼治为“源”、以匡扶社会娱乐心态为“流”,构建多维纠偏路径,可以有效抵御泛娱乐主义错误思潮.
知识建模视域的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克服以知识为中心的课时教学设计局限,建构整体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迁移,使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真正落地.知识建模视域的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要处理好知识层级结构、单元教学目标、问题解决过程和过程评价四个环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推动高中思政课程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时代新人培养取得实效等方面探究“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意义,并从教材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角度论述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
戏剧是教育教学中一个相对特色的育人媒介,教育戏剧包含丰富的情境故事和生活哲理,对学生道德情操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颇有价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戏剧,可以让课堂教学灵动而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人民立场出发,探究生态问题的本质,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与统一起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环境就是民生”点明了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强调了生态环境的民生指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诠释了生态环境的民生价值,“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指明了生态建设的民生目标.习近平生态民生观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和价值意蕴,是指导新时代生态民生建设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