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脊柱外伤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测后,MRI组患者检出脊髓损伤率(73.81%)以及检出韧带损伤率(64.29%)明显高于CT组患者检出脊髓损伤率(35.71%)以及检出韧带损伤率(28.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明显高于CT检测,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CT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影像学检查方法;脊柱外伤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97-01
  
  
  临床上,脊柱外伤患者主要表现为行动不便甚至下肢或全身瘫痪等,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在我国,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脊柱外伤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院为进一步研究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特选取42例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脊柱外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4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5)岁,致伤因素:重物击伤患者10例,高处坠落损伤患者16例,车祸损伤患者16例,病变部位:胸椎患者14例,腰椎患者15例,骶椎患者13例。对42例患者进行研究前均确诊为患有脊柱外伤,并且确保全部42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42例患者采用CT检测,采用双排螺旋CT机(美国GE双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测,以横断位的扫描方式对患者的脊柱进行扫描,确定3cm的扫描层距以及后层,并且以300mA、1.120kV的螺距进行扫描,以512×512作为本次扫描的矩阵,在对患者全部扫描过程结束后再对扫描的数据结果进行的重建。MIR检测方法采用0.35低场强MRI(飞利浦0.35低场强MRI)在检测过程中选择轴位及矢状位作为扫描过程的方位,确定4cm的扫描层距以及后层,以256×256作为本次扫描的矩阵。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42例患者采用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测后的检出脊髓损伤以及检出韧带损伤等结果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诊断后的结果情况
  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后,MRI组患者检出脊髓损伤率(73.81%)明显高于CT组患者检出脊髓损伤率(35.7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患者检出韧带损伤率(64.29%)明显高于CT组患者检出韧带损伤率(28.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中显示,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测后,采用MRI进行检测的患者其检出脊髓损伤率(73.81%)以及检出韧带损伤率(64.29%)明显高于采用CT进行检测患者检出脊髓损伤率(35.71%)以及检出韧带损伤率(28.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对脊柱外伤患者采用MIR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测后,明显提高了脊髓损伤以及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为脊柱外伤患者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临床上,脊柱外伤是一种十分常见且多发的外伤之一,该疾病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影响十分严重,脊柱的结构相比其他骨骼来讲比较复杂,因此,对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脊柱外伤的主要诊断方法是CT影像学检测,但应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测时,且临床诊断结果并不是十分准确,容易对后期治疗过程产生误导的作用。MIR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应用于脊柱外伤的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对患者的脊柱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弥补了CT检测时的不足,增加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诊断结果更为满意。MIR在检测过程中,其成像功能有着多方为的全面成像特点,同时,该方法还具有十分良好的组织对比性,故而应用该方法时可以明显降低检测时对患者机体产生的不必要的损伤[3]。MIR影像学检测方法对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检测,与患者的早期确诊以及后期预后改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满足了患者对检测方法的不同要求,为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提供了保证。MIR影像学检测方法针对压缩性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等不同骨折类型进行不同的诊断,针对性的检测能够明显避免了检测结果的缺陷。应用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测脊柱外伤后,MRI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准确的对患者的脊柱损伤进行空间的定位,以便于后期更好的治疗,并且该方法能够更好的检测脊柱外伤的其他疾病类型,但若能将两种方法同时结合应用,更能准确的对患者进行检测。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诊断后的结果情况[n(%)]
  组别 例数 检出脊髓损伤 检出韧带损伤
  CT组 42 15(35.71) 12(28.58)
  MRI组 42 31(73.81) 27(64.29)
  注:与CT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脊柱外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其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明显高于CT检测的临床价值,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安全性,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平.CT和MRI对脊柱外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460,1461.
  [2] 文承斌.脊柱外伤42例CT和MRI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9):705-706.
  [3] 高洪武.X线与CT对脊柱损伤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6):554-55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非药物干预治疗对代谢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非药物干预治疗,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糖、血压稳定性治疗依从度和患者满意度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非药物干预治疗后代谢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差异具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检测肝病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03月至2014年02月期间我院收治各类肝病患者406例,对所有患者的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经过检测,不同种类肝病的血清GGT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急性肝炎、肝癌、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炎、慢性肝炎的含量逐渐递减。结论: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在诊断各类肝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四维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畸形122例为对象,并与引产或分娩后胎儿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分析。 结果:产后确诊为胎儿畸形122例,产前诊断与产后完全符合118例,漏诊4例,四维超声诊断符合率96.72%,漏诊率3.28%;胎儿畸形主要包括唇裂畸形、唇腭裂畸形、心脏畸形、泌尿系统畸形以及无脑儿和脑积水等先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体会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共12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抗心衰基础治疗,在此之上观察组64例使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同时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64例单纯给予胺碘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9%,对照组有效率83.6%,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适宜技术对于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6月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效果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的变化和恢复情况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患者恢复的有效率为83.3%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在64排螺旋CT的诊断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进行主动脉壁内血肿成像和超声检查的36例患者,结果:36例患者中通过相关诊断,10例为A型,26例为B型。结论: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的检查,快速且无创,对壁内的血肿可直接且间接的呈现,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有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良好诊治。  【关键词】64排螺旋CT;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调节血糖、饮食控制、运动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缬沙坦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压、血尿酸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血糖等水平。结果:显效42例,占70%,有效14例,占23.3%,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93.3%。治疗后,血压较
期刊
【摘要】目的:对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短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住院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高辛、利尿剂、抗凝药物等传统常规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治疗加盐酸法舒地尔,疗程均为7—14 d。结果:PH患者经盐酸法舒地尔在治疗的应用,均明显改善了其6min步行距离、SPAP、氧分压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卵巢囊肿采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收取的40例巨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2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出血以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要短,术后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也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效果对比显著。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考察抗菌药物作用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的作用机制、特点、抗菌谱等进行分析,便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结果:不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抗菌谱等不同,临床应根据患者感染的类型合理选择,才能降低抗药性、耐药性、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较为普遍,应根据抗菌药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