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言作为华夏文明的结晶,无论是在语音、文字,还是在词汇、语法上,都沉淀着中华民族世代累积的文化成果,充满了丰厚的人文精神.本文就国人的思想道德和学识、艺术等修养的积淀与提升等方面略论国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国民素质;修养
中图分类号:H319
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科学,它通过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能够体现人文的精神理念与人文素养,承载着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精华。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华文学文化的积淀,是对人类的一种认识,用以承担起教育教化国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之重任。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感悟,对美的欣赏,对情感、人格的陶冶,对生命价值的体验等。
一、汉语言文学注重了人的本质、人的需求和人类自身的完善发展,
(一)人文精神的体现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言作为华夏文明的结晶,无论是在语音、文字,还是在词汇、语法上,都沉淀着中华民族世代累积的文化成果,充满了丰厚的人文精神。
(二)人文素养,承载着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精华
譬如,你既可以从“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逐鹿中原、黄袍加身”这些成语中纵览华夏历史风云,又可以从“金蝉脱壳、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将计就计”中领略到中华祖先的智慧和胆识,还可以从“极乐世界、大彻大悟、因果报应、临时抱佛脚”等语中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可以从“旗袍、马褂、火锅、饺子、窑洞、四合院、轿子、乌篷船”之类的词语中看出汉民族所特有的一些衣食住行方式和生活习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当我们学习汉语言的时候,无不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语言和文化所感染、所折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汉语文的过程,同时也是掌握、继承和交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汉语文学习,决不等同于单纯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还要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的甘甜乳汁。
二、汉语言文学与人的修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人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本质上也就是人的修养的追求。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三、汉语言文学与思想道德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人到文学的殿堂,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围。文学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为,就有什么样的素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学习和借鉴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并用以指引和驱动生命的车轮,不断走向日益高深的精神境界。
四、汉语言文学与学识修养
对于人的学识修养,孔子《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思想家都非常重视人的求知学习。人的追求知识是本性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个别的、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逐渐达到更高的知识境界。孔子论述中,“文”、“学”、“习”等都属于求知学习的范畴。由此推而广之,中国人的本性中求学之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自成体系又相当完善的汉语言文学,凭借其所蕴涵的厚重的文化积淀、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以及高尚的人文素养,又正好为如饥似渴的国人满足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如今对于文学书籍的海量阅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知识能力,更有助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个人思想、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正如中华传统教育必读之第一课《弟子规》天天落实,多多受益一样。尤其是通过广泛涉猎汉语言文学作品,我们得以从各种汲取大量有关人文科学的丰富知识成果,并将之内化。
五、汉语言文学与艺术修养
对于人的艺术修养,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明确指出过,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他非常重视《诗经》教学,说:“不学《诗》,无以言。”由事而观之,在中国传统文化愈加成为国家主题,弟子规成为了长幼必读的第一本好书.并逐步被世界所接受的今天,琴棋书画四艺的光环再次成为了众多青少年热捧的对象,如此的潮流正渐渐把汉语言文学叫醒。好的文学素养在个人的学习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拥有了深厚的文学积累对于音乐人、作画者来说更加重要。
六、汉语言文学与行为修养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不断的涌现在每个人的面前。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总少不了与形形色色的人,错综复杂事情相联系。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总会时不时的出现一些耳熟能详或特征鲜明的人物,事件。当然,他们在千百年或是几十年来,被人们所传颂或贬低。在无形之中他们的事迹或言行以成为了当代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就如古代的程朱理学,他以条例性的文字语言约束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维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数以万计的“范进”;近代的鲁迅先生,他笔下的小说人物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给了每个人以警醒,作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更好,令读者有所思考;现代的诸多古文经典翻译,更是以现代人的观念去品读古人,从中去发现异同,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礼貌、得体的人。如此,汉语言文学又作为时代变化中的记录者,明白的记录了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又反馈于每个人的现实行为意识中,给人以无形的规则,使社会中的个人有了除法律以外的另一种规范。
结语
综观当今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已是不争的发展趋势,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必将被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所热捧。人类自身的文学素养将影响着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学识水平和个人的艺术技能水平,个人社会竞争力的大小将会取决于此。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汉语言文学对提高国人修养的作用,通过努力加强汉语言文学的深入学习与探讨,不断规范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修养,使文学和修养有机地联系起来。愿我们都来珍惜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学宝库,保持对汉语言文学的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汉语言文学修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言作为华夏文明的结晶,无论是在语音、文字,还是在词汇、语法上,都沉淀着中华民族世代累积的文化成果,充满了丰厚的人文精神.本文就国人的思想道德和学识、艺术等修养的积淀与提升等方面略论国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国民素质;修养
中图分类号:H319
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科学,它通过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能够体现人文的精神理念与人文素养,承载着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精华。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华文学文化的积淀,是对人类的一种认识,用以承担起教育教化国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之重任。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感悟,对美的欣赏,对情感、人格的陶冶,对生命价值的体验等。
一、汉语言文学注重了人的本质、人的需求和人类自身的完善发展,
(一)人文精神的体现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言作为华夏文明的结晶,无论是在语音、文字,还是在词汇、语法上,都沉淀着中华民族世代累积的文化成果,充满了丰厚的人文精神。
(二)人文素养,承载着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精华
譬如,你既可以从“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逐鹿中原、黄袍加身”这些成语中纵览华夏历史风云,又可以从“金蝉脱壳、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将计就计”中领略到中华祖先的智慧和胆识,还可以从“极乐世界、大彻大悟、因果报应、临时抱佛脚”等语中了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可以从“旗袍、马褂、火锅、饺子、窑洞、四合院、轿子、乌篷船”之类的词语中看出汉民族所特有的一些衣食住行方式和生活习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当我们学习汉语言的时候,无不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语言和文化所感染、所折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汉语文的过程,同时也是掌握、继承和交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汉语文学习,决不等同于单纯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还要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的甘甜乳汁。
二、汉语言文学与人的修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人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本质上也就是人的修养的追求。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三、汉语言文学与思想道德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人到文学的殿堂,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围。文学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为,就有什么样的素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学习和借鉴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并用以指引和驱动生命的车轮,不断走向日益高深的精神境界。
四、汉语言文学与学识修养
对于人的学识修养,孔子《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思想家都非常重视人的求知学习。人的追求知识是本性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个别的、具体的到普遍的、抽象的,逐渐达到更高的知识境界。孔子论述中,“文”、“学”、“习”等都属于求知学习的范畴。由此推而广之,中国人的本性中求学之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缩影”,自成体系又相当完善的汉语言文学,凭借其所蕴涵的厚重的文化积淀、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以及高尚的人文素养,又正好为如饥似渴的国人满足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如今对于文学书籍的海量阅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知识能力,更有助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个人思想、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正如中华传统教育必读之第一课《弟子规》天天落实,多多受益一样。尤其是通过广泛涉猎汉语言文学作品,我们得以从各种汲取大量有关人文科学的丰富知识成果,并将之内化。
五、汉语言文学与艺术修养
对于人的艺术修养,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明确指出过,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他非常重视《诗经》教学,说:“不学《诗》,无以言。”由事而观之,在中国传统文化愈加成为国家主题,弟子规成为了长幼必读的第一本好书.并逐步被世界所接受的今天,琴棋书画四艺的光环再次成为了众多青少年热捧的对象,如此的潮流正渐渐把汉语言文学叫醒。好的文学素养在个人的学习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拥有了深厚的文学积累对于音乐人、作画者来说更加重要。
六、汉语言文学与行为修养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不断的涌现在每个人的面前。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总少不了与形形色色的人,错综复杂事情相联系。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总会时不时的出现一些耳熟能详或特征鲜明的人物,事件。当然,他们在千百年或是几十年来,被人们所传颂或贬低。在无形之中他们的事迹或言行以成为了当代每一个人的行为标准。就如古代的程朱理学,他以条例性的文字语言约束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维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产生了数以万计的“范进”;近代的鲁迅先生,他笔下的小说人物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给了每个人以警醒,作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更好,令读者有所思考;现代的诸多古文经典翻译,更是以现代人的观念去品读古人,从中去发现异同,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礼貌、得体的人。如此,汉语言文学又作为时代变化中的记录者,明白的记录了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又反馈于每个人的现实行为意识中,给人以无形的规则,使社会中的个人有了除法律以外的另一种规范。
结语
综观当今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已是不争的发展趋势,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必将被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所热捧。人类自身的文学素养将影响着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学识水平和个人的艺术技能水平,个人社会竞争力的大小将会取决于此。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汉语言文学对提高国人修养的作用,通过努力加强汉语言文学的深入学习与探讨,不断规范自己的修养、美化自己的修养,使文学和修养有机地联系起来。愿我们都来珍惜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学宝库,保持对汉语言文学的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汉语言文学修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