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成为时代热潮。
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则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核心词是“秘密”,与“公开”相对,指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事情。“隐私”,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属于秘密的范畴。这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分句从人的角度,强调“隐私保护”,此处的“秘密”表现为个人的行为、心理、情感等,指向社会意义;后一分句从大自然的角度,说的是科学探秘,此处的“秘密”表现为自然现象的知识、原理、规律等,指向科学意义。立意的时候可以着眼整体,综合考虑,也可以从某一个角度确定立意的角度。从人的角度立意,可以思考:什么是个人隐私?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隐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当然也可以从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考虑,表达隐私对人身安全等的重要意义,提倡隐私保护。
从大自然的角度立意,主要思考:探秘大自然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探秘大自然?怎么才能科学探秘大自然?也可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自然的奥秘。人类在对未知领域无限追求的同时,要尊重规律,敬畏自然,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一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余秋雨
运用示例:秘密是什么?是不愿为人所知的瞬间和记忆。现实生活中,人们总爱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无非就是想满足所谓的好奇心罢了,有人还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这确是庸俗而令人鄙薄的。其实,个体的许多秘密是为了维护完整性而不愿受到侵入的,应予以保护。但也有人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共享,交换秘密之后可以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好地了解彼此。人与人相处是这样,人与自然相处更是如此。勇于释放心灵,探寻自然的秘密,把生命融入到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中,享受这无穷无尽的趣味天地,不更乐哉!
强力素材二
2013年12月2日,高中生琪琪(化名)到某服装店购物。不久,购物时的监控截图被该服装店店主发到微博上,称图中女孩儿是小偷。同日,琪琪所在学校、家庭住址均被曝光。12月3日,琪琪跳河身亡。结果:法院以侮辱罪判处服装店店主有期徒刑一年。
运用示例:在大众眼里,“人肉搜索”或许是一种“见义勇为”,可以呼吁群众,引起同类人的共鸣,目的在于抓住那个你我厌恶的人。正如某高中生琪琪到服装店购物的事件:店主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污蔑琪琪是小偷,把购物监控截图发到微博上,导致了这个花季女孩儿的死亡。这种行为在没有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属于个人隐私,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女孩儿的秘密被曝光了,网友揭开了她的“秘密”,她没有了任何隐私,一生也就画上了一个冰冷的句号,而一个原先完整的家庭也被毁掉了所有的宁静。
也许,大家会觉得,视频也好,过激的言论也好,只是一种感慨,一种发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会让有些人刻意接近别人的禁地,利用群众的“同情心”,一味地揭开所谓“神秘的面纱”,摧毁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平衡。那隐私不就无所遁形了吗?
例文
科学探秘
□陈立雅
川端康城说过:“春赏繁樱,夏观夜星,秋见霜菊,冬遇落雪。”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面貌。不同的面貌,不一样的精彩。于是乎,科学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才是最佳方法。
探索家进入山洞惊醒了睡着了的蝴蝶,那这是誰的过错?本可安心在山洞里的蝴蝶却要展翅飞出山洞,因为它们的秘密被别人发现了。没错,它们在保护自己。
不论你有什么秘密,你都想把它保护起来,这是共识。那么大自然也一样,沉睡的大自然不愿被别人打扰,它想守住它心灵深处的乌托邦。大自然在向你展示它美的同时,也在保护自己的隐私,带上一层面纱或许更让你觉得大自然的美。变色龙随意切换它的颜色,蛾虫从白色变成黑色,春播秋收……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秘密,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柳宗元被贬后闲置一旁,他每天游山玩水,忽得一小石潭,不也伐木找路,一睹它的风采,却又觉得凄凉;武陵人找到桃花源后,不也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却又不复得路;苏轼被贬黄州后,在寄情山水的时候,不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科学地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得到的会更多。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遵守大自然的规则,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所以科学探秘才是王道。
王安石在与同伴游褒禅山时,却因火把而没有极夫游之乐。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探索秘密也需要物质的保障才能极夫游之乐也。
放下手中的一切,带着你的心一起感受那沉睡的大自然,寻找科学的方法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纵使长路漫漫,毅然科学探秘。
评点:作为考场作文,这篇文章立意比较新颖,从自然秘密的角度出发,观点态度阐述得清晰明确,肯定了科学探秘的正确性并提出了对自然秘密应持有的态度;构思精巧,以川端康成的名言开篇,联想到了高考作文“人惊扰了蝴蝶”,然后分析原因,引出“探秘”的过程。不仅如此,文章中川端康成、柳宗元、苏轼、唐吉诃德、王安石等事例信手拈来;课内名句的化用,也为文章增添色彩,这些都显示了作者的视野和积淀。
(编辑:李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成为时代热潮。
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则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核心词是“秘密”,与“公开”相对,指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事情。“隐私”,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属于秘密的范畴。这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分句从人的角度,强调“隐私保护”,此处的“秘密”表现为个人的行为、心理、情感等,指向社会意义;后一分句从大自然的角度,说的是科学探秘,此处的“秘密”表现为自然现象的知识、原理、规律等,指向科学意义。立意的时候可以着眼整体,综合考虑,也可以从某一个角度确定立意的角度。从人的角度立意,可以思考:什么是个人隐私?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隐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当然也可以从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考虑,表达隐私对人身安全等的重要意义,提倡隐私保护。
从大自然的角度立意,主要思考:探秘大自然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探秘大自然?怎么才能科学探秘大自然?也可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自然的奥秘。人类在对未知领域无限追求的同时,要尊重规律,敬畏自然,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一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余秋雨
运用示例:秘密是什么?是不愿为人所知的瞬间和记忆。现实生活中,人们总爱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无非就是想满足所谓的好奇心罢了,有人还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这确是庸俗而令人鄙薄的。其实,个体的许多秘密是为了维护完整性而不愿受到侵入的,应予以保护。但也有人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共享,交换秘密之后可以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好地了解彼此。人与人相处是这样,人与自然相处更是如此。勇于释放心灵,探寻自然的秘密,把生命融入到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中,享受这无穷无尽的趣味天地,不更乐哉!
强力素材二
2013年12月2日,高中生琪琪(化名)到某服装店购物。不久,购物时的监控截图被该服装店店主发到微博上,称图中女孩儿是小偷。同日,琪琪所在学校、家庭住址均被曝光。12月3日,琪琪跳河身亡。结果:法院以侮辱罪判处服装店店主有期徒刑一年。
运用示例:在大众眼里,“人肉搜索”或许是一种“见义勇为”,可以呼吁群众,引起同类人的共鸣,目的在于抓住那个你我厌恶的人。正如某高中生琪琪到服装店购物的事件:店主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污蔑琪琪是小偷,把购物监控截图发到微博上,导致了这个花季女孩儿的死亡。这种行为在没有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属于个人隐私,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女孩儿的秘密被曝光了,网友揭开了她的“秘密”,她没有了任何隐私,一生也就画上了一个冰冷的句号,而一个原先完整的家庭也被毁掉了所有的宁静。
也许,大家会觉得,视频也好,过激的言论也好,只是一种感慨,一种发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会让有些人刻意接近别人的禁地,利用群众的“同情心”,一味地揭开所谓“神秘的面纱”,摧毁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平衡。那隐私不就无所遁形了吗?
例文
科学探秘
□陈立雅
川端康城说过:“春赏繁樱,夏观夜星,秋见霜菊,冬遇落雪。”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面貌。不同的面貌,不一样的精彩。于是乎,科学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才是最佳方法。
探索家进入山洞惊醒了睡着了的蝴蝶,那这是誰的过错?本可安心在山洞里的蝴蝶却要展翅飞出山洞,因为它们的秘密被别人发现了。没错,它们在保护自己。
不论你有什么秘密,你都想把它保护起来,这是共识。那么大自然也一样,沉睡的大自然不愿被别人打扰,它想守住它心灵深处的乌托邦。大自然在向你展示它美的同时,也在保护自己的隐私,带上一层面纱或许更让你觉得大自然的美。变色龙随意切换它的颜色,蛾虫从白色变成黑色,春播秋收……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秘密,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柳宗元被贬后闲置一旁,他每天游山玩水,忽得一小石潭,不也伐木找路,一睹它的风采,却又觉得凄凉;武陵人找到桃花源后,不也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却又不复得路;苏轼被贬黄州后,在寄情山水的时候,不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科学地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得到的会更多。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遵守大自然的规则,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所以科学探秘才是王道。
王安石在与同伴游褒禅山时,却因火把而没有极夫游之乐。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探索秘密也需要物质的保障才能极夫游之乐也。
放下手中的一切,带着你的心一起感受那沉睡的大自然,寻找科学的方法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纵使长路漫漫,毅然科学探秘。
评点:作为考场作文,这篇文章立意比较新颖,从自然秘密的角度出发,观点态度阐述得清晰明确,肯定了科学探秘的正确性并提出了对自然秘密应持有的态度;构思精巧,以川端康成的名言开篇,联想到了高考作文“人惊扰了蝴蝶”,然后分析原因,引出“探秘”的过程。不仅如此,文章中川端康成、柳宗元、苏轼、唐吉诃德、王安石等事例信手拈来;课内名句的化用,也为文章增添色彩,这些都显示了作者的视野和积淀。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