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师生知耻感教育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中师生缺乏基本的知耻感。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清什么是羞耻,采取灵活的批评教育手段来帮助学生,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来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四有”型人才。
  关键词 中师生 知耻感教育对策
  
  知耻感教育就是培养人们的耻辱感和荣誉感,教育人们以做有道德的事情为荣,以做不道德的事情为耻,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负责。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潮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知耻感教育。
  
  一、中师生缺乏知耻感的主要表现
  
  这些年来,在学校中有这样一些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面对老师的批评却毫无羞愧;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经常触犯校规,对老师的劝导和批评却充耳不闻,甚至还用调侃语调来“反驳”;在考试中作弊,对别人的批评却坦然处之;在校园肆无忌惮的大声喧哗、粗言秽语,认为这是出尽风头,值得炫耀;漠视集体的荣誉感,对于班级和学校活动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这些现象表明,一些中师生的是非价值观发生了扭曲,缺乏最起码的羞耻感,这是每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在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为什么这些现象还会在我们学生中屡见不鲜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影响
  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西方那种过度强调个性发展和金钱至上的消极因素逐渐渗入中国部分人的头脑中。在利益面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日益泛滥,有人出现不以荣为荣,反以耻为荣,对美德善举报以冷嘲热讽,面对缺德耻辱言行亦步亦趋;有人道德羞耻心丧失,导致社会群体耻感文化逐渐丧失,社会道德滑坡。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导致其行为的不良化。
  
  (二)家庭教育缺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必将对孩子的思想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一些不良习惯,如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追求金钱至上、逆反传统道德的不良举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加上现在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家长过分的宠爱以及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使一些不良的习惯在无形中侵入孩子的头脑中,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三)学校教育短视
  随着高校的扩招,中等学校为维持生源数量,在学生素质的要求上不断下降。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等学校教育中也出现过度注重学生技能培养,而轻视人文和德育教育的现象。这些都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学生耻感教育单薄无力、流于形式,难以抵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知耻感意识模糊、是非荣辱观念界限不清,容易随波逐流,有些自律精神差的甚至放任自流。
  
  二、中师生知耻感教育的对策
  
  中师生知耻感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视对中师生知耻感教育的培养,结合我校在羞耻感教育中的实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帮助学生明辨羞耻
  一个知耻感强的人必定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动力,趋使自己做到真善美。而淡化知耻感会导致人的行为善恶美丑不分,是非不明,从而容易误入歧途。可见要想养成学生的知耻感,必须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善恶、美丑、荣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明确知耻感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学校可以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导学生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懂是非,知荣耻。积极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产生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心,形成以热爱祖国为荣的爱国主义情感;牢固树立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让学生形成“以热爱集体为荣”的荣誉感;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知道对人真诚、守信、公平、尊重、谦虚才是一种正确的交往方式。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羞耻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羞耻,因为有了知耻感才会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会自律、自强。
  
  (二)掌握教育批评惩戒的艺术
  现在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什么都有好奇心、探求欲,在生活中难免会犯错的时候。批评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知耻感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方法与方式,使批评教育发挥良好的效果。
  一个懂得自尊自爱的学生,当他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时,便会产生知耻感,而这种知耻感也使学生能在大多情况下对错误进行自我纠正。所以,当学生因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情时,我们应及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也应尽可能避免在公众面前批评他们,给学生留下继续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要给予学生适时关心,鼓励她们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让学生感受到温馨和亲切。当然,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制止行为,及时公开批评,以儆效尤。
  但批评教育只是一种道德的舆论谴责和监督,若过度的使用它,效果也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批评过量,也不能在同一事情上批评过头。
  
  (三)营造良好的知耻感教育氛围
  知耻感是个人的道德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自我意识是从周围人怎样对待或者可能会怎样对待自己的观点出发。因此,培养良好的知耻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因为生活在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充满进取活力的环境中的人,比较容易产生良好的羞耻心。
  在营造良好的知耻感氛围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创建良好氛围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当教师自己做错事、讲错话时,要敢于以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失误,有错必改,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正确运用集体舆论,比如通过开展班会、团会、主题活动等,从中营造出一个“懂荣耻、讲文明”的氛围。再次,积极发挥学生在知耻感教育中的主动性,仅仅依靠规章制度约束和教师的批评说教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作为自我的主体,只有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让学生意识到对与错、荣誉与羞耻,才能使学生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离不开社会和家庭努力和帮助。作为学生日常接触的家庭和社会,如果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大环境,那么学校知耻感教育也不会发挥出其最大的效应。
  
  (责编 覃 敏)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外语教学的一大特色。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大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调查分析高职大班多媒体
【正】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全国业务技术比赛已于五月十日结束。现将团体总分前十名、十项单项比赛前十二名的成绩公布如下: 团体总分第一名:山东246分;第二名:河北225
【摘 要】本文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和以信息技术为支点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性,阐明信息技术与导学案教学深度融合应遵循的六个原则,以“DNA 分子的結构”为例,讲解将信息技术与导学案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 信息技术 导学案教学 深度融合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能力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能说是完全健康。初中时期是学生在躯体、心理、思想等方面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他们一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由于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并日趋成熟,使得初中生有了成人感,但是其心理发育跟不上生理发育,在行为活动、心理活动上都不乏幼稚的成分,想独立但又离不开对父母的依
近日,一条“小学开学第一天,山东德州一家书店挤满了前来买书的小学生和家长”的视频在网上刷屏,网友爆料称老师指定买的课外书只有这一家书店有。21日,德州市德城区教育和体
本文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实证区域,首先基于受访师生的认知草图,采用地物提及率来解析群体的整体意象空间结构特征,进而建立行为主体综合认知指标体系及综合认知指数,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