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与经济发展的不相协调的问题,为此,应从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建设一支优秀的农村文化队伍、农村文化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4—0063—02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是文化进步问题。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对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对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农村是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域。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共同作用,使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呈现贫困与滞后态势。文化部对甘肃、宁夏、四川、浙江、湖南、福建等地的调研报告显示,农村文化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农村不良习俗深深地影响着广大农民的思维和意识。由于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不少农民市场意识缺乏,创新观念淡漠,冒险精神不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近年来,农村文化低俗化、迷信化倾向开始抬头,主要表现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邪恶势力沉渣泛起,打牌赌博成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物资交流大会往往成为江湖术士、艳舞、脱衣舞等低级黄色文化与假冒伪劣商品的交流平台。在少数地方,宗族帮派势力有所抬头。这些低俗、迷信文化不仅使广大农民精神空虚、身心受害、意志衰退、行为失控,而且严重扰乱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势必阻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文化教育落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小农意识依然存在。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为7年,文盲、半文盲占14%左右,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农业人口占8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仅为6%。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则更低,儿童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情况屡见不鲜。正是由于文化教育落后,才使得广大农民的小农意识仍然相当严重。生活在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方式中的人们,常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在当代社会,这种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阻力。
  3 农村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发展速度较缓慢,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分布不平衡、性别分布不平衡、年龄层次分布不平衡、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不平衡、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平衡、文化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与文化性组织反应迟缓、文化配置上的无效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文化运行体制形式上的完备与功能上的残缺等几个方面。农村文化相对于城市文化发展来说,发展速度缓慢,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农民的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也明显滞后。
  4 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发展存在不良影响。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后农民在生活观念上,开始向高层次和多元化追求;消费观念上,开始向享乐型和娱乐型转化;在婚姻家庭、观念上,开始向自由型和民主型发展;在经济观念上,开始从“以农为本”型向亦农亦工亦商型转化;在时间观念上,节奏感、效率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在金钱观念上,新的利益观开始形成;在教育子女观念上,重文化重技术已成为主导:在民主法制观念上,农民学法、懂法的意识有所提高。农民文化心态和价值的观念嬗变,是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综合反映。然而,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格调低下的文化消费时尚。粗制滥造的“文化垃圾”等都严重污染了农村文化市场,对农民尤其是青少年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纵向涉及各个层次,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通力合作;横向涉及各个方面。需要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得到保障。
  1 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一是改革农村文化体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发展民办文化,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二是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运行机制。良好的机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保障。要建立共建机制,激发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搞活农村文化市场,使农村文化发展走上健康发展的运行轨道。在目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要建立和完善各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包括制度保障、机构保障、经费保障等,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推动农村文化事业长足发展。三是建立考评和监督机制。新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应变成实在的行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考评和监督机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考核农村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使农村文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农村文化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2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政策调控,加大政府投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县、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三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要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并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注重发挥城市对农村的文化反哺作用,为支农惠农服务。
  3 建设一支优秀的农村文化队伍。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农村文化队伍。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大力调整队伍结构,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加强教育培训,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生活条件。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4 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模式。农村文化的建设要落在实处,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方面,各地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目前,要在以往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模式,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文化的快速发展,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比如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构建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以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以农村文化社团为骨干,以农村文化示范户为延伸,以惠农文化服务窗口为平台的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设立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等等。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鼓励专业文艺演出团体赴农村文艺演出、电影公司组织放映队赴乡村放映电影、乡镇政府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其他文献
记录和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主旋律电影《天河》上映了,有许多名演员助阵,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2015年第一期的《人民画报》用多页篇幅介绍了这部影片。然而片中一处场景有些令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可说是一生与烟草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生命不息,撰文不止,吸烟也几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就是在临去世之前还深深钟爱着香烟。周海婴在《与父亲最后的诀别》一
1998年4月下旬,我到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后,按事先约定,求访马寅初的次子马本初先生,以向他了解马寅初生活、工作、性格的一些真实的、鲜为人知的细节或轶事,并澄清一些似是而
大致是2003年春天,我从西北巴丹吉林沙漠回到莲花谷——出生的村庄,位于河北南部沙河市以西的太行山区蝉房乡境内,西、南接河北武安并山西左权县,北通河北邢台及山西左权、和
《古今笑》汰侈部有一则《蔡太师府中人》,读罢令人哑然失笑。宋时一士夫,京中买一妾,自言蔡太师府厨中人。命做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曰:“既是厨中人,何曰不能?”妾曰:“妾乃
《毕业季》的故事源自于对“造假”这一社会现象的愤慨和批判。熟知鄢光宗老师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对丑陋虚假事物难以包容的人,他从重庆电视台退休后,应聘到了我校影视艺术
有人以为袁世凯不能接受现代宪政的理由,是革命党人势头太烈,将其逼到了墙角,遂有帝制一径。而袁氏后人则一口咬定袁克定欺父误国,开脱之。然任何分析皆假设,此分析未必与实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老祖宗挺温柔,没有指责学坏的人,只是说对人要防着点儿。老祖宗没有料到历史车轮碾到了21世纪,这句话又走俏起来:现在出门在外总揪心,生怕
在20世纪中叶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生活方式、贸易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
在贵圈有实力的爱豆才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才有了各种跨界,导演去当演员,演员合伙去拍戏,模特转影视,只求多栖发展,小编这次盘点了几位“油菜花”的低调爱豆,快来看看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