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教育部先后出台政策,支持发展校园足球。究其瓶颈,短期来看,硬件设施可以解决,但足球人才普及却还有一定的困难。而大多数学校的对策是让体育教师直接转“行”为兼职足球教练。这种方法可行,但还需要通过交流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足球认知水平与技能。
一、借助媒介,激发理论学习兴趣
理论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全方位认识足球,了解足球的意义、技能以及相应战术,才能做到内化并在实践中运用。遗憾的是当前小学足球课程存在功利主义,在训练中都立足于技巧,忽略了基础理论。这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足球方面的发展。由于小学生思维比较直接,而足球理论相对枯燥,而且还非常抽象,如果纯粹讲解,学生容易厌烦。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现代媒介,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具体运用时,可以借助卡通,或者其他形式,通过形象剖析,来分析理论,以便让学生学得轻松、理解深刻。
比如針对“脚背正面踢球”这一理论知识学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踢球脚的技术以及相关原理,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通过播放一段视频,一段罗伯特·巴乔在世界杯比赛的一场点球大战中直接将球踢飞的镜头。让学生一边叫好,一边品味,寻找巴乔射门时其支撑脚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并通过小组讨论把观察到的结果说出来。对此教师没有直接剖析,而是再次播放视频,并对此进行定格,或者反复播放慢镜头,让学生观察,从中启发他们寻找其支撑点,并明确告诉他们如果支撑点发生错误,结果会怎样。接着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你们现在都是运动员了,对射门支撑点寻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这个视频,你们看看,如果支撑脚站位靠后,结果人的重心自然会发生偏移,为了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我们的身体就会向后仰,或者臀部就会往后靠,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脚只会接触到足球的中下部位,结果球轻易被踢飞。巴乔在比赛中将点球踢飞,最根本的是他没有找到支撑脚的正确站位。”
案例中,对于点球支撑脚站位,本身属于抽象的概念,比较难理解,但是教师通过视频分析,借助学生生活常识,把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实战,同时通过多媒体,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学生讨论具体情况。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而且还能推动课堂生成精彩。当然,上面的案例仅仅是一种运用形式,教师还需要结合现代媒介特点加以运用,比如电子白板技术,可以推动学生与教师,乃至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为下一步足球技术学习做好铺垫。
二、借助游戏,助推技巧学习运用
检验校园足球成效的最主要方法则是成绩。因此无论怎样,对于足球来说,技术才是第一要素,训练才是主要方式。如果没有训练,即便理论再好,也是镜中花、水中月。针对小学足球学习,尤其是针对足球理论学习,在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理论学习后,则需要进入下一环节,即实战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足球仅仅是一种业余,加之年龄也小,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将之定位在足球兴趣,辅以足球技能上。这就需要及时辩证看待足球运动,可以引进游戏,从而让原本单一的技巧训练变得有趣,这样通过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训练参与率,而且还能有效提升训练效果。
比如,在盘带能力训练时,笔者没有采用常规方式,而是巧妙引进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火线接力”互动游戏比赛。先在足球场上摆上两列障碍物,每一列十个,接着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一列障碍物,分别站在障碍物的两侧。游戏开始后,要求学生必须带着足球穿越障碍物,并把足球从障碍物的一侧带到另一侧,之后再进行交接,而接棒的学生也必须要继续穿越障碍物。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所有学生都完成任务。这样两组学生进行竞赛,最终完成的一组获胜。当然在游戏前,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尤其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盘带球的要素;比赛一阶段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指导,以便纠正;而在比赛结束后,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针对盘带球谈谈感受以及体会,从而巩固技能。
三、借助案例,渗透足球道德教育
足球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其中渗透了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因此教师在足球课程讲解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技巧,更需要传播足球文化,以便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也是倡导校园足球的真正原因。对此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足球教练员更需要有这个意识,借助运动渗透文化乃至道德。自然,这种渗透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润物无声,巧妙渗透在训练、比赛中,以便真正让足球文化、足球道德自然成型。这需要教师结合具体训练,结合相应情境,抓住关键细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训练,渗透思想,以便通过足球运动最终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比如,笔者曾经组织过五人足球比赛,在抽签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两组之间实力悬殊。一队都是种子选手,都曾在学校足球运动队里训练过,而另一队则纯粹是新手,比赛前基本上没有摸过足球。按道理,这样的比赛没有悬念,应该呈现一边倒的现象,但是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两个球队拼到最后关键时期,新手球队竟然进了一球。围观学生都感到奇怪,心想这怎么可能呢?但是当时笔者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种子选手球队有点看不起新手球队,总喜欢单干,炫耀自己的球技,被对方进一球也是理所当然。这时笔者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你们认为不可能,但是新手球队最终进了一球?”有的说:“碰巧。”也有的说是:“种子球队配合不好!”这时笔者进行总结:“种子球队为啥会让新手球队进一球,固然他们基础好,但是却没有发挥集体作用,而是逞英雄,做好汉,所以才会让新手球队有机可乘。”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学生更能理解,自然其效果也很好。
对于足球训练来说,也有道德教育,但与其他教学不同的是,足球道德教育往往要结合具体训练、具体案例进行,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明白球赛得失与秉持运动道德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其内在的关联,以便在下一阶段中不断改进。相比而言,这种道德教育比其他理论教育更有效果。可以说,润物无声的足球运动道德教育就是一个真正让足球文化发扬光大的抓手,在具体训练中,教师只要真正做到结合相应情境,抓住关键细节,有针对性地训练就一定能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总而言之,校园足球,就当前体育发展趋势来说,将是重点内容。上好足球课对于当前推动足球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小学)
(责任编辑 关志强)
一、借助媒介,激发理论学习兴趣
理论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全方位认识足球,了解足球的意义、技能以及相应战术,才能做到内化并在实践中运用。遗憾的是当前小学足球课程存在功利主义,在训练中都立足于技巧,忽略了基础理论。这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足球方面的发展。由于小学生思维比较直接,而足球理论相对枯燥,而且还非常抽象,如果纯粹讲解,学生容易厌烦。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现代媒介,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具体运用时,可以借助卡通,或者其他形式,通过形象剖析,来分析理论,以便让学生学得轻松、理解深刻。
比如針对“脚背正面踢球”这一理论知识学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踢球脚的技术以及相关原理,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通过播放一段视频,一段罗伯特·巴乔在世界杯比赛的一场点球大战中直接将球踢飞的镜头。让学生一边叫好,一边品味,寻找巴乔射门时其支撑脚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并通过小组讨论把观察到的结果说出来。对此教师没有直接剖析,而是再次播放视频,并对此进行定格,或者反复播放慢镜头,让学生观察,从中启发他们寻找其支撑点,并明确告诉他们如果支撑点发生错误,结果会怎样。接着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你们现在都是运动员了,对射门支撑点寻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这个视频,你们看看,如果支撑脚站位靠后,结果人的重心自然会发生偏移,为了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我们的身体就会向后仰,或者臀部就会往后靠,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脚只会接触到足球的中下部位,结果球轻易被踢飞。巴乔在比赛中将点球踢飞,最根本的是他没有找到支撑脚的正确站位。”
案例中,对于点球支撑脚站位,本身属于抽象的概念,比较难理解,但是教师通过视频分析,借助学生生活常识,把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实战,同时通过多媒体,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学生讨论具体情况。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而且还能推动课堂生成精彩。当然,上面的案例仅仅是一种运用形式,教师还需要结合现代媒介特点加以运用,比如电子白板技术,可以推动学生与教师,乃至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为下一步足球技术学习做好铺垫。
二、借助游戏,助推技巧学习运用
检验校园足球成效的最主要方法则是成绩。因此无论怎样,对于足球来说,技术才是第一要素,训练才是主要方式。如果没有训练,即便理论再好,也是镜中花、水中月。针对小学足球学习,尤其是针对足球理论学习,在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理论学习后,则需要进入下一环节,即实战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足球仅仅是一种业余,加之年龄也小,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将之定位在足球兴趣,辅以足球技能上。这就需要及时辩证看待足球运动,可以引进游戏,从而让原本单一的技巧训练变得有趣,这样通过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训练参与率,而且还能有效提升训练效果。
比如,在盘带能力训练时,笔者没有采用常规方式,而是巧妙引进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火线接力”互动游戏比赛。先在足球场上摆上两列障碍物,每一列十个,接着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对应一列障碍物,分别站在障碍物的两侧。游戏开始后,要求学生必须带着足球穿越障碍物,并把足球从障碍物的一侧带到另一侧,之后再进行交接,而接棒的学生也必须要继续穿越障碍物。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所有学生都完成任务。这样两组学生进行竞赛,最终完成的一组获胜。当然在游戏前,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尤其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盘带球的要素;比赛一阶段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指导,以便纠正;而在比赛结束后,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针对盘带球谈谈感受以及体会,从而巩固技能。
三、借助案例,渗透足球道德教育
足球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其中渗透了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因此教师在足球课程讲解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技巧,更需要传播足球文化,以便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也是倡导校园足球的真正原因。对此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足球教练员更需要有这个意识,借助运动渗透文化乃至道德。自然,这种渗透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润物无声,巧妙渗透在训练、比赛中,以便真正让足球文化、足球道德自然成型。这需要教师结合具体训练,结合相应情境,抓住关键细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训练,渗透思想,以便通过足球运动最终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比如,笔者曾经组织过五人足球比赛,在抽签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导致两组之间实力悬殊。一队都是种子选手,都曾在学校足球运动队里训练过,而另一队则纯粹是新手,比赛前基本上没有摸过足球。按道理,这样的比赛没有悬念,应该呈现一边倒的现象,但是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两个球队拼到最后关键时期,新手球队竟然进了一球。围观学生都感到奇怪,心想这怎么可能呢?但是当时笔者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种子选手球队有点看不起新手球队,总喜欢单干,炫耀自己的球技,被对方进一球也是理所当然。这时笔者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你们认为不可能,但是新手球队最终进了一球?”有的说:“碰巧。”也有的说是:“种子球队配合不好!”这时笔者进行总结:“种子球队为啥会让新手球队进一球,固然他们基础好,但是却没有发挥集体作用,而是逞英雄,做好汉,所以才会让新手球队有机可乘。”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学生更能理解,自然其效果也很好。
对于足球训练来说,也有道德教育,但与其他教学不同的是,足球道德教育往往要结合具体训练、具体案例进行,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明白球赛得失与秉持运动道德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其内在的关联,以便在下一阶段中不断改进。相比而言,这种道德教育比其他理论教育更有效果。可以说,润物无声的足球运动道德教育就是一个真正让足球文化发扬光大的抓手,在具体训练中,教师只要真正做到结合相应情境,抓住关键细节,有针对性地训练就一定能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总而言之,校园足球,就当前体育发展趋势来说,将是重点内容。上好足球课对于当前推动足球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小学)
(责任编辑 关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