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分类教学模式;现状;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8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高中体育教学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普遍关注。为了进一步改善高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采取分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本文在分析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具体应用策略。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兴趣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看书和做题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淡薄。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对于体育教师安排的课堂活动顺应性差,在课余时间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不高,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较差。
2.授课方法不当
高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的教学活动一直是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这种教学观念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认识,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很多高中体育任课教师缺乏一定的资质,并未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教育,在授课时只安排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活动,课堂风气散漫,纪律性差。
二、实施体育分类教学的意义
分类教学是指在了解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基础上选择上课科目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据此调整教学方案。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统一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体育课上并不能得到有效锻炼。分类教学方法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于学生个体发展,同时分类教学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体育分类教学的策略
1.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教学的效果。为了保证体育分类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整合:(1)丰富课堂内容。征集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活动安排的意见,了解学生对何种体育活动感兴趣,收集并分析学生的意见,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着力改变以往模式化、僵化的教学内容;(2)创造主动锻炼机会:为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锻炼中来,主动接受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要适当调整课堂时间安排,增加学生体育实践和锻炼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3)强调日常锻炼:将日常锻炼情况纳入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中,并在平常课堂中强调日常坚持锻炼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运动化及健康教育知识,通过示范或请学生演示等方式强化动作记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并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实践锻炼。
2.完善体育课堂项目选择
提供多个体育课堂项目选择是实施体育分类教学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工作者在选择体育项目时,既要选取一些对学生体育锻炼有帮助的项目,还要挖掘一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增加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可让高一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1~2个项目进行锻炼,当学生到高二和高三时,可另外增加一些与学生身体素质拓展相适应的体育项目。此外,还可以将全部体育课程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将国家规定的健康教育及其基础知识列入必修课中,球类、竞技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可列入到选修课中。
3.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在开展分类教学过程中,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进行自由分组,并对新组成的小组进行分类教学。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适当控制小组数量;为学生安排充足的实践时间,减少课堂口授时间,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竞技性、合作性的体育项目,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比赛和个人竞技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提升体育活动水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能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中,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王金梅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8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高中体育教学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普遍关注。为了进一步改善高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采取分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本文在分析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具体应用策略。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兴趣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看书和做题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淡薄。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对于体育教师安排的课堂活动顺应性差,在课余时间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不高,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较差。
2.授课方法不当
高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的教学活动一直是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这种教学观念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认识,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很多高中体育任课教师缺乏一定的资质,并未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教育,在授课时只安排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活动,课堂风气散漫,纪律性差。
二、实施体育分类教学的意义
分类教学是指在了解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基础上选择上课科目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据此调整教学方案。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统一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体育课上并不能得到有效锻炼。分类教学方法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于学生个体发展,同时分类教学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体育分类教学的策略
1.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教学的效果。为了保证体育分类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整合:(1)丰富课堂内容。征集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活动安排的意见,了解学生对何种体育活动感兴趣,收集并分析学生的意见,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着力改变以往模式化、僵化的教学内容;(2)创造主动锻炼机会:为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锻炼中来,主动接受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要适当调整课堂时间安排,增加学生体育实践和锻炼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3)强调日常锻炼:将日常锻炼情况纳入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中,并在平常课堂中强调日常坚持锻炼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运动化及健康教育知识,通过示范或请学生演示等方式强化动作记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并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实践锻炼。
2.完善体育课堂项目选择
提供多个体育课堂项目选择是实施体育分类教学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工作者在选择体育项目时,既要选取一些对学生体育锻炼有帮助的项目,还要挖掘一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增加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可让高一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1~2个项目进行锻炼,当学生到高二和高三时,可另外增加一些与学生身体素质拓展相适应的体育项目。此外,还可以将全部体育课程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将国家规定的健康教育及其基础知识列入必修课中,球类、竞技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可列入到选修课中。
3.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在开展分类教学过程中,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进行自由分组,并对新组成的小组进行分类教学。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适当控制小组数量;为学生安排充足的实践时间,减少课堂口授时间,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竞技性、合作性的体育项目,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比赛和个人竞技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提升体育活动水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能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中,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