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un_we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目的,语文教学的宗旨就在于通过正确的人文熏陶,培养学生对于文学、艺术,以及对于美的鉴赏能力,从而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学生在经过系统的语文教育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读写能力,也能够一定程度对文章进行鉴赏,然而审美能力及对于作品的认识与判断能力仍然还在形成过程中,正因为如此,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人文关怀;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前言: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相互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换自己的角色,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学生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性情,让学生变得更富情趣,对于生活有更好的感知,也更能理解、尊重和珍惜生命,更能悲悯、宽容和善待自然。语文教学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
  语文教学中承载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熏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也能构建他们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都经过系统的语文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及文字功底,现在正是帮助他们走上另一个台阶,逐渐培养乃至深化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
  一、尊重学生的人性,体现学生的个性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自身特点与个性,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对具体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多时候学生却与这个“老师”擦肩而过,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不快乐的原因就是他们很难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在课堂内创新、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寻找快乐的引路人。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体会快乐,这个过程也能充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显现:例如,每节课的前5分钟,可以让2—3个学生做口头表达训练(内容不限,可以任意选题),这种口头表达不仅能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横向和纵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口头表达能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语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写作,究其原因还是写作的束缚太多,没有兴趣,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开,尊重学生间的个性与差异,让他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字数不限,内容可以是“新闻点评”、“时事开讲”,也可以是“美德故事”、“经典诗词”、“小说新编”,还可以是“名人足迹”、“史海拾贝”、“心语低诉”等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之后,效果反而特别的好。而这也恰好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强化学生情绪与情感生活的体验
  语文教学也需要立足于生活,毕竟生活是所有一切人类活动的归宿。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人文情怀,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活。教学过程中,借助优秀的文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宽容的对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及方向。
  课本作为教学过程的首要资料,教师应当更好的对其加以利用。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教育意义及存在的价值,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好的去读懂课本、挖掘课本。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蕴及内涵,首先教师要对每篇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相应讲解。课本中很多文章是文言文,发生在很久以前,而通常作者写每一篇文章都会有特定的背景因素,可能是被贬谪也可能是因为战乱流离失所,这些特定的背景条件才酝酿出了这些文章,清楚的了解了背景,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对于文章有准确的把握,学生才能领会到文章的主旨及内涵,才能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其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生活中让人动容的情境的描写,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很温和又很深沉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和父亲间的情感。父亲不善言辞,然而在火车站帮自己买橘子,离开时对自己小心的叮嘱,还有那个默默消失在人海中的背影,父亲将自己对于儿子的爱点点滴滴融入到平实的生活中,老师要让学生们体会到这种朴实但却无比炙热的情感,将人文关怀真切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充满太多的未知与可能;生活又不是真的如我们想的那么扑朔迷离,这取决于生活中的人对生活的态度,以怎样的品质陪伴帮其走过生活中的重重关卡,经历生活中的苦辣后最终领略到生活的甘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这些优秀品质,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勇敢更坚强。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格
  语文课本中饱含了各种充满人文情怀的素材,为我们对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克服困难、抗争命运、笑对人生的品质提供了教育契机。语文课本中的不同文章往往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逐渐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及人格。
  教材文本中不乏讲述人生历练的文章,例如《长征组歌》中对于红军长征的描写,红军们经历艰难险阻只为完成征程,长征过程中红军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人格力量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得的人文资源,是人文精神的形象化教材。让学生们对于文章内容有深刻的感知,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这个过程也让学生们真正能关注生命,让人文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他们的血液。
  语文教学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出发,没有枯燥的知识传授与训练,没有苍白的架空分析,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而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的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受到生命力量的震撼,从而实现了“塑造学生心灵”的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过程,这个阶段形成的很多观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从而伴随其一生。语文教学不是培养学生的某种技能,不同于数学课堂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各种数字的运算,也不同于英语课堂教会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是一种价值的输出,每一篇学生们会学到的课文,文章背后都表达了作者对于人对于物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及观点,对于这些观点的理解与接受,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而这些最本质的东西将会伴随学生一生,影响他们以后生命的轨迹。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认识那些卓越的人们留下的话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结语
  语文学科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人文学科,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和人文精神。对于语文老师来讲,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品味中领悟人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他们感受到这种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價值观。
  参考文献
  [1].冯骥,语文教学怎样体现人文关怀[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02期.
  [2].秦晓俊,在传授语文知识中渗透人文关怀[J].考试周刊;2010年25期.
  [3].李元春,谈语文与人格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2期.
  [4].甘春枝,体现人文关怀是语文教育之本源[J].文学教育(下);2010年06期.
其他文献
“古典神话小说中,描写到蛇妖狐精时,通常多会将其幻化成美丽外表前的形象称为原形,而且如果有一天它被道行高深的术士遇见,将其打回原形的话,或从此苦修重炼,或就此魂飞魄灭
司汤达是现实主义的开拓者,其中《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红与黑》在十九世纪被传为“镜子说”,其深刻而形象的刻画,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革命前夕面目的真实写照。《
《模仿者》是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前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尴尬处境。在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下,作为前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典型代表,辛格无法认同本土文化,热衷于模仿宗主国文化,却
《刺猬的优雅》是妙莉叶·芭贝里的第二部作品,小说通过描述几位主人公及其与他人之间的故事而反映出作者对生命意义及艺术之美的探寻,这正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的表现,以人的自
莫斯科奥林匹克运动中心,2006年2006年12月10日。这里将要举行的是WBC重量级拳王争霸赛。  来自乌干达的挑战者彼得·奥克海罗率先出场,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穿一身亮白的比赛服。因为在日本发展,他和他助手的打扮就很有一点日本味:额头上扎着一根四指宽的白色带子,正中间一个大红点,两旁分别写着“必胜”两字,很象是还没开始比赛,就已经因为受伤而包扎上了,还渗出了不少鲜血,显得十分抢眼。  助手为
期刊
《蝇王》是戈尔丁的第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戈尔丁通过描述孤岛上孩子们的相互残杀,表现了孩子们的野蛮与残忍。在脱离文明的孤岛上,戈尔丁利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性恶的主题表现得
有学者认为,从东汉时期东南沿海出土的“五联罐”到三国西晋的堆塑罐都是西域传入的佛教文化的象征物和崇拜物,可称为佛寺罐,而频繁出现的飞鸟被认为是佛祖的象征物鸽子[1].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班主任就是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诊断”;倾听孩子的诉说,又要老师“偷听”孩子的窃窃私语,发现利弊,及时教育;既要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向老师提问,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以班干部为主脉,其他同学为小脉络全面实施德育工作。  【关键词】 察言观色;窃窃私语;利弊;相互沟通;增进;主脉;费尽心机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