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嫁英雄 浪漫姻缘成闪婚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ove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茂东,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却因为在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而一举成名,在这场死亡54人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事故中,他成功救出11名被困群众,火场中他头戴坦克帽救人的图片也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各类媒体上。随之,中国骄傲、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特别荣誉奖……当各种荣誉涌向这位已被全国人民熟知的普通人物时,不少女性也纷纷向他表达爱意。
  2006年1月8日,胡茂东与吉林市瑞孚出租车公司一位的姐李艳华喜结良缘,从婚礼新装到婚车、酒席,包括一套50多平方米的新房,全部都是社会各界好心人免费提供和赠送的,婚礼车队由警车开道,吉林市市委常委到场证婚,央视、新华社等各大媒体全程见证,这场规模盛大的婚礼引来无数人的关注和羡慕。
  婚礼现场上,新娘子那句“尽管我不是你的最初,但我会努力成为你的最终和惟一”再次感动了江城人民。然而,美好的承诺总是经受不住现实的考验。2006年10月25日,距离两人结婚还不到10个月,胡茂东与李艳华正式离婚,此事再度引起轰动。近日,笔者分别与胡茂东、李艳华取得联系,第一时间采访了他们婚变的内幕。
  
  感动中国 火场壮举让他名扬四海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英勇,也许胡茂东至今还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仔。2004年2月15日中午,胡茂东正和工友们在一处楼顶做防水,突然发现附近的中百商厦冒起浓烟大火,随后,他看到楼内一些惊慌失措的人为逃命从楼上向下跳,但不幸的是,由于楼下到处是障碍物,跳下去的人不是死也是残,特别是那些哭号的妇女,让胡茂东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他戴好自己的坦克帽,咬着一条浸了水的毛巾,迅速冲进中百商厦。6次冲进火场,先后背出11名被困人员,胡茂东的英勇行为被在场媒休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来,于是,一位头戴坦克帽的男子艰难地背出被困群众的图像和图片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坦克帽”也成为胡茂东的代名词。
  胡茂东出名了,但出名后的胡茂东却因为救火过程中吸入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身患重病而无钱医治。胡茂东的女儿胡月为了挽救爸爸的生活,走上街头跪地乞讨,此举再度引起人们对英雄的关注。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的捐款来了,多家医院免费为胡茂东提供救助,时任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市委书记的矫正中亲自看望并为胡茂东送来捐款。考虑到胡茂东领着女儿无房居住的状况,一家房地产公司送给他们一套装修后的住房;为了让胡茂东有个稳定的生活来源,一家公司还送给他一辆面包车,让他跑运输。
  美女爱英雄,自古有之。英雄的胡茂东自然也得到了不少女性的青睐,但依旧朴实的他还是觉得,自己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还是应该找个和自己一样的实在人,因为自己身上的光环总会有退去的一天。
  
  绝世婚礼 全城人见证浪漫爱情
  
  2005年10月的一天,胡茂东和女儿胡月在回家上看到围了不少人,走近一看,发现两名男子正在对一位的哥进行打骂,原来,起因竟是乘客不给车钱,的哥索要惹怒了乘客,见此情景,胡茂东勇敢地上前制止,两名男子自知理亏,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扔下打车钱走了。被打的哥李志强非常感谢胡茂东的见义勇为,后来专门请胡茂东和女儿来家里吃饭,当李志强的姐姐李艳华得知帮助过弟弟的竟是大名鼎鼎的胡茂东时,对他立刻产生了好感,胡茂东的朴实,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英雄的距离,此后,同是开出租车的李艳华隔三差五就来接胡月上学,还时常帮胡茂东料理家务。
  与此同时,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有时两人走在路上,总会有人认出胡茂东并主动与他握手打招呼,还会说一番夸奖赞美的话,站在胡茂东身边,这种场景让出身平凡的李艳华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她觉得,老胡人实在,而且又这么受人尊敬,嫁给他肯定错不了。而李艳华的勤快体贴,以及与女儿胡月的和谐相处,让这个当爹又当妈的单身男人体味到了家的温暖。
  当李艳华的母亲得知29岁的女儿竟然喜欢上了39岁而且还带着个女儿的男人时,觉得不太满意,但见到胡茂东后,他的朴实无华终于打消了老人的顾虑,而且还拿出5000元钱给他们筹备婚礼用。就这样,相识还不到一个月,2005年12月8日,两人领取结婚证书,正式确立了夫妻关系。
  在签字前,胡茂东认真地对李艳华说:“给你20分钟思考,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如果你同意了,今天这钱你花,要是将来你后悔了,反悔的手续费还得你花。”一席话把工作人员都逗乐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仅仅10个月后,两人却再次来到这里,胡茂东的话被不幸言中了。
  在媒体的报道下,社会各界都知道了胡茂东和李艳华的恋情。当他们去为婚礼购物做准备时,不管走到哪里,总会有人认出来,李艳华在一家商场为胡茂东选购西服时,商场经理得知后,亲自赶来为胡茂东挑选,所有物品免费。此后,一家影楼免费为他们拍摄了婚纱照,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无偿提供了50桌的丰盛酒席和婚车,费用三四万元。婚礼所涉及的其他所有事项,几乎全部被社会各界包办了,没用他们操心、花钱。
  2006年1月8日,胡茂东乘坐“加长林肯”婚车、8辆“红旗”和50辆出租车,由警车开道沿着松花江边绕城一周接新娘,接亲的车队就不断地加长,都是自愿加入的出租车和私家车,达百余辆。沿街驻足观看的群众不断向车队发出祝福的呼喊,场面甚是壮观。头车是一辆挂满鲜花的加长林肯,伴郎和伴娘是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的王昱仁、王昱权姐弟俩。
  2006年1月8日10时18分,胡茂东与李艳华的婚礼开始。一对新人缓缓走过心形爱情门、走上红色的爱情通道,婚礼主席台左侧的大屏幕上,胡茂东火场救人、荣获“中国骄傲”等镜头逐一闪过,画外音则向人们重述那一段段激动人心又感人肺腑的场面……
  “我会努力成为你的最终和惟一”,在婚礼上,胡茂东和李艳华合唱了《奉献》,互致爱意,当胡茂东和李艳华及女儿胡月手按许愿球许愿时,李艳华向胡茂东和所有关心他们的人说出了这句当时令人感动、如今叫人感慨的话语。
  
  回归生活 英雄美女也是普通人
  
  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能拥有这样一段风光的经历实属难能可贵,但再大的荣誉总会有成为历史的时候。当英雄的光环渐渐退去,当现实的生活归于平静,当婚姻生活开始接受时间的考验,摆在他们面前的首先仍是生计问题。
  胡茂东虽然有了一辆面包车,但他自己对运输这一行业并不是很懂,因而只能干一些小活,挣点小钱,有时雇主认出了他,性格豪爽的胡茂东就会不收人家车钱,就这样,他的收入非常微薄。正在上小学的胡月,虽然学校给免除了部分费用,但花销也很大。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便主要靠李艳华一个人开出租车。
  但最主要的,胡茂东的身体没有太大改善。2006年,胡茂东在北京检查,医生给开了7种常备药,并嘱咐要长期坚持服用,至少要用三五年才能将血液内的毒素排掉八九成。那些药最贵的300多元一盒,一盒只能吃20多天。每个月服用7种药就需要3000元左右。而李艳华一个月的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
  相恋时的浪漫没有了,代之以每天不停地为生活奔波,虽然胡茂东还是那么朴实,可是没钱的状况并不是朴实就能改变的。这种生活对于胡茂东来说也许并没什么,因为他以前是个连房子都没有的人,不管怎么说,现在毕竟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而对李艳华来说,这却多少显得有些残酷。
  李艳华对记者说,她嫁给胡茂东并不是图他的钱,她只想要个温暖的家,过上稳定一些的日子,可是,她每天辛苦地出车,但家里的开销还是入不敷出,劳累的生活已让她无法感觉到生活的温馨。
  于是,两人开始发生磨擦,继而伴有争吵。胡茂东说,每当此时,他都特别心痛,因为自己的婚姻倍受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关注,可是自己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大家的帮助。于是,每次争吵时,他都不顾一切地找出婚礼现场的录像放给李艳华看,希望能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而李艳华则有自己的苦衷,婚前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认为她嫁给胡茂东是图钱、图名,婚后也一直有人问她胡茂东有多少存款,甚至会有人找她借钱,因为人家认为,胡茂东有了那么多荣誉,而且有病时好心人也捐了不少钱,他的家里一定很富有。而现实生活却是,好心人捐的钱在给胡茂东治病时早都用光了,而荣誉更多的只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她和胡茂东父女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李艳华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当记者向两人分别问及当初他们相识不到1个月就登记,是否与这段不幸的婚姻经历有关时,他们都承认,当初多少有些盲目性,其实互相了解得并不多,对婚后生活在思想上的准备也不充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胡茂东有些内向,不太爱说话,朋友圈子比较小,而李艳华则正相反,她性格外向,爱说爱笑,喜欢热闹,爱和别人交往。这也成为导致他们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胡茂东向记者讲了一件事,去年离婚前夕,他到一家电视台录节目归来后,连夜从机场赶回吉林市,路上接到李艳华打来的电话,让他帮忙给一个朋友存话费,当时胡茂东很疲惫,觉得第二天早上再存也来得及,就没有照办,直接回了家。没想到双方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吵到要离婚。李艳华则表示,她当时已经答应帮朋友这个忙,而胡茂东却让她失信了,这是不尊重她朋友的表现,让她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闪婚逝去 只留下无尽的思索
  双方离婚后,胡茂东情绪一直很低落,身体也越来越差,整天呆在家里,这个曾经无比温馨的家里已经没有了任何李艳华生活过的痕迹;而李艳华则远走北京,住在亲戚家里。针对这段特殊的婚姻,吉林市妇联一位副主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回过头来再审视两个人的结合过程,不难看出,两个已经成熟的人采取了现在很时髦的“闪婚”方式结合,多少有些不够理智,婚前彼此了解不够应该是他们分手的主要原因。当时的情形是,媒体隔三差五就有关于胡茂东的报道,记者们更是天天围在胡茂东身边,无形之中掩盖了胡茂东作为普通人身上的那些特点,人们看到的尽是他的优点和长处,此外,作为一个成熟女性,尤其在面对婚姻时,更应该抛开一切世俗的因素,英雄也是普通人,也存在普通人身上的缺点,因为婚姻是柴米油盐,是每天面对面,是要经受风吹雨打的考验,所以不要被一时的光环所迷惑,更不能一时冲动。这也是这段失败的婚姻带给我们的启示。
  
  责编/袁冰yuanbingxinwen@163.com
其他文献
天天都是工作、孩子、家务,疲惫于日日的付出,就“逃”一天婚吧。  于是怀念不如相见,终于答应女友凤的邀请。  第一次上凤家。凤很盛情,我去的时候,她在厨房伺候着一大堆鱼肉蔬菜。不过感觉她的厨艺不怎么样,因为,她切的姜丝几乎有拇指粗;熬鸡汤不会加瑶柱、香菇添鲜味。而这些东西,我置红酒冰冻的时候,冰箱里明明放着。  好在她先生加班很快回来了。他跟我们打过招呼,换了拖鞋,脱了外套,就一头扎进厨房里。我们
期刊
一位女友深受主妇杂志之毒,将一些无病呻吟之作奉为爱情真经,其中最为她所热爱的就是挽救婚姻沦于平淡、让老公重燃熊熊爱火的“吃醋疗法”。  所谓“吃醋疗法”,就是当婚姻中出现“老公开始对自己漠不关心,使得娇妻怀疑老公对自己深情不再以及自己的魅力锐减”等症状时,要“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下班尽量晚回家,出门尽量不汇报;神秘兮兮地接电话发短信;长时间上网聊天,老公一探头就迅速关掉对话框;隔三差五带回家一束红
期刊
17岁,她正青涩,却暗恋学校最帅的学长。这样的暗恋,一直持续到学长即将毕业离校。她把表白的纸条偷偷夹进学长的课本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结果。一个月后,学长却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她躲在站台后,哭得稀里哗啦。  病了一个星期后重踏校门,原本成绩平平的她,像一匹突然跃出的黑马,成了年级里最优秀的学生。一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23岁,她大学毕业,在事业单位做办公室文员,蜕变成了清雅爽利的美丽女子
期刊
这是一段惨痛难言的感情经历。去年冬天,我撇下爱子和丈夫,终于和朝思暮想的情人结为夫妻。原以为4年苦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会苦尽甘来,岂料短短两个月后,我们反而恩断情绝。今年春天,当我血泪和流地办完第二次离婚手续,重回我所教书的大学校园时,真觉得恍若隔世!想到风景不殊人事已非,不觉已是怆然泪下。    初陷情海    2000年国庆,大学刚毕业的我匆匆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的丈夫陈林是我大学的同学,
期刊
和他一起参加一群男人的聚会,大家伙觥筹交错耳热酒酣兴致正浓,忽有一人端起盛满红酒的高脚杯一饮而尽后,很是抱歉地对大家笑,我恐怕得先走,妻一人在家,晚了进不了门。人群一阵善意的哄笑,倒也不为难他,罚他一杯后真就让他走。  那人出门后却又突然折回,一脸堆笑,却一本正经地说,咱这可不是怕哩!便走了。桌上有人摇头也有人开他玩笑,这名副其实的欲盖弥彰呵,男人什么都不怕,就是怕“妻管严”,语气里却丝毫没有责怪
期刊
祖爷爷去世的时候,传给我爷爷一颗宝石,爷爷说:“孩子,这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一块宝石,我小的时候,我爹娘跟我说,这块宝石能换很多黄金,但记住,再穷也不能卖了它……”  我爷爷离世的时候,对我父亲说:“孩子,这是我们的家传宝石,再穷,你也不能卖掉它……”  我父亲生了6个子女,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时,母亲带着我们去挖野菜吃,但父亲整天乐呵呵的。夜深人静时,父亲会把宝石拿出来给我们看:“孩子,别看我们吃野菜
期刊
策划/马冲冲 执行/烟花之梦    背景新闻  7月2日,《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改第一稿)》(以下简称为《修改一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了解,《修改一稿》是《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实施12年以来的首次修改稿,被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定为今年下半年的立法计划之一。  根据《修改一稿》的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妇女有权了解配偶财产状况和经营状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虽然婚
期刊
一个杀妻的丈夫在服刑期满出狱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尴尬,两任妻子所生的4个儿女均不肯抚养他。无奈重病缠身的老人把4个儿女告上法庭讨要生活费,谁料案中隐情让法官难以判决。在真情的沟通和忏悔下,老人毅然决定为患绝症的前妻捐肾,这个让常人瞠目结舌的举动最终赢得了儿女的原谅,一对曾经离婚30年的夫妻再次破镜重圆。     血腥记忆,亲情遇“寒流”     现年58岁的陆可盛原来是河南某市一家国营企业的厂长,但
期刊
题记:  众所周知,当今房地产不断增值,一套普通楼房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往往是一个普通公民大半生的积蓄,是公民的主要财产,也是大多数公民死后的主要遗产。因为其价值高,有些又是唯一有价值的遗产,近年来在继承案件中,以房地产继承纠纷为多,占继承案件的80%,且有只增不减的趋势。而纠纷的发生往往跟人们在房地产继承中的一些错误认识有关,要减少纠纷必须纠正人们认识上的偏差。  错误认识1:继子女与养子女具有相
期刊
周末去母亲那儿。遇上了睽隔20多年的苏阿姨。苏阿姨是母亲在怀宁师范的同学,毕业后两人又做了5年的同事,苏阿姨的丈夫在山东工作,后来她也调到山东。两位老人相聚,回忆是谈话的主题。她们提到了一位姓张的同事,由此引出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往事。  30年前,苏阿姨在山村的一座小学任教,当时学校没有专职财会人员,苏阿姨兼任了出纳。有一年,张同事家建房,向苏阿姨从公款中借了200元钱,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按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