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诗(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lw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轶事
  我们通用的版本
  唯一的在场证据
  掌握在多数万木成林的手里
  邮票大的墓地
  邮戳朝天竖立
  我们每个人,很少从死者那里
  收到渴盼已久的亲笔回信
  我母亲常跟我念叨,她要搬回老家去住
  言外之意,我和妹妹的城市
  留不住她的灵魂,肉身和心灵
  城市的奔丧之地,狭小逼仄
  每每与灵车和送葬人擦肩
  我就想起村庄的邻居为庆祝新生婴儿的喜讯
  而奔走相告
  我还想从过去和死亡那里
  赎来我曾将一把干草
  一把干草喂大的牛犊,和它产生的感情
  啊,我们一起在落日下劳作
  大地上移动着我们光芒四射的影子
  影子逐渐暗淡,盖住坟头上的洞穴
  那种缓慢,类似青草从泥土里踮起脚跟
  感恩之诗
  多年前我家饲养的牲畜
  和我家人都有着相同的气息
  我用乡村的生活经验簇拥着它们的脸庞
  在梦中一次次接受它们的爱
  向我的记忆靠近
  我周遭的事物也是如此
  喂养我,为我所用
  我们成为彼此的灵魂的一部分
  我们走在彼此路的方向
  加入彼此的生命行列
  亲人和祖国也在回报
  春天的万象也在拿出真诚
  最小的蝼蚁还爱护自己搭建的巢穴
  每天的落日爱着人间
  每天落得缓慢一些,再慢一些
  死亡也眷念往返的肉身
  等了好长的路,还会相见
  山谷的回声抱着山谷
  乡间的油菜花
  我借助黄铜的光芒
  走在柔软的乡下
  我去祭奠亲人
  看见陌生人布满街道
  我向陌生人借一把铁锹
  我告诉他,我们以前是邻居
  生者的房前屋后和死者的门前
  都站着喜笑颜开的油菜花
  两种境界
  只有它调和着
  互不形成紧张和偏颇
  它一直是走在深处的使者
  附在表面上传达两者暗处的捷报
  拾荒老人
  他的身上有我的必经之路
  我看见有桥梁架在我们之间
  腰做了桥的弧形
  他的头上移来芦苇荡
  破烂衣衫如同一块荒地
  他走在大街上,目光盯着地面
  像一台退役的老坦克
  在最后告別脚下的战事
  我的新鲜之风应吹进他
  陈旧的世界
  我能带给他生机
  我能为一棵老树浇灌
  我帮不了什么,他的苍老和缓慢
  他的三轮车倒可以驮着他
  走向落日
  他在夕阳里变卖
  自己一天的所获
  这让他看起来
  怜悯大于他作为废品的父亲
  清 明
  我在上坟的时候
  一对年轻夫妇在沟边掐刺老芽
  他们说这东西调着吃清热解毒
  黑色的塑料袋
  装着刚长出来的春天
  在春风中荡漾着
  生的喜悦
  沟里水浅,漂浮着绿色的水藻
  荆棘丛长得越发葱郁
  周围没有人
  只有太阳照着
  我看着他们在阳光中向北移动
  我上前和他们搭话
  我只知道椿树芽好吃
  在这片除了诸多的坟头
  还有一片空旷
  还有他们知道的比我更多的
  一种吃植物的认知
  → 张抱岩, 1982年生,安徽阜南人,现居颍州,曾用笔名火岩、十九郎。作品散见于《诗刊》《青年文学》《星星》《飞天》《诗歌月刊》《草堂》《诗潮》《散文诗》《绿风诗刊》等,入选多种年选读本。出版诗集《蓝色月光》《王家坝书》等五部。2007年参加第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阜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淮河诗刊》主编。
其他文献
一、不是开始  我被一颗流星击中。这颗流星像时时挂在嘴边的事物,听起来那么熟得烂透,却很少真心用眼睛甚至用手去触碰。我突然激动不已,仿佛那颗流星正急剧地朝我奔来,其坠落的轨跡就是我的头顶,仿佛只要一伸出手,便能将它揽在怀里。  我拨通了余春风的手机。这一次,余春风好像并不想与我说话,并不想与我聊扶贫的话题,并不想倾吐关于扶贫的感受,或者,并不想分享我从哪张报纸、哪个朋友或者哪个八卦的微信群里看到、
期刊
在大瓦山  在大瓦山,每一帧想象  都是我的,包括天空的倒影  复述的总是熟悉的旧事  青山所发出的邀约,习惯了  在春天醒来,我把回忆深深地  藏在皱纹里,包括灵魂的  前世今生,也只有在这里  嘴唇才会想起失忆的乳名,这里的  每一寸土地,我都走过  脚步丈量过的山水,篆刻出了  完成的一生,这里的每一朵云彩  我都爱过,血脉之绳拽住的牵挂  无数次,都让我从异乡醒来  我渴望着重新上路,是归
期刊
我所说的河流  它只是流经村庄的一段  至今,时间仍在重复它流动的样子  浪花中,我们的童年被这河流塑造出来  奔跑,是它致命的图腾  一双眼在进入它的世界  捉鱼,水中嬉戏,岸边读书,踌躇  这样,逼近、重复,我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踪迹  它一生都在流动  像一个人一样,一生都在村庄寻找夕阳和   月光的碎片  像拴在村庄的飘带  它是一个人灵魂的颜色,命中的颜色  就挂在我和村庄的对望之间  聊以
期刊
能将有限的时光和生命能量造福于自我以外的世界,他自己就已成为一个崭新的世界。他所获得的无法用物质来衡量,而他的精神则无比强大,成为自己力量与智慧的源泉,也成为他改变世界的动源。他甘愿成为他所热爱的一撮土、一棵树、一阵清风和一场淋漓大雨。  一  1970年10月,石桂明出生在桂林的一个小山村,17岁入伍,19岁入党,经部队大熔炉不断锤炼,先后获得大学本科、管理学学士及中级工程师资格,因个人成绩突出
期刊
岁在丁酉,梓丛脱贫。  喜欢作赋的朋友,请你务必记住,哪天你给梓丛村写《梓丛脱贫赋》,一定要用这一句作开头。而我,一个不会作赋之人,只能将梓丛村的脱贫故事,翔实记录如下。     (一)  我经常想,一个人在固定的一个时间段里,连续去到一个地方二十多次,到底会不会产生某一种情感?如果有,那这种情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梓丛村,位于龙州县上降乡中越边境线上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在最近的四年多时间
期刊
秋风引  一头扎进风里,尽管风比海更辽阔  也更具可能性  狗尾草扬起鞭子,反复抽打自己  这样开出的野花,才能驯服追风的马匹  八月的河流,窜出洁白的云鹤  构成村庄美丽的日记  一个孩子,坐在母亲的草甸上仰天号哭  多少年后,他凭着一张照片  轻易找到当年的哭声  花还是那些花,但名字已经遗失了  小路还在,但送饭的人没有了  落 日  我想走时,就独自带上一张手帕走了  就像爷爷当年,挑着他
期刊
梦回天马村  丢失了抱过我的小地名,丢失了牵过我的   茅草路  那是天马村,无论月光浓烈还是寡淡  都是我未曾饮尽的糯米酒  鸡鸣狗吠是扎在我身上的刺,伤着一颗过   客的心  那是天马村,往事的轮廓在花瓣上荡漾  晚霞绣在梦想持续燃烧的苍穹  过往的春天里集满温热的坟茔,新生儿芬   芳降临  那是天马村,今夜我拖着生命疲惫的网  回来,寻找一处晾晒的地方  他是一个丢失了故乡的人  他注定属
期刊
石磨的前世今生  一片石头,与另一片  石头,合在一起  打磨成圆形,在圆形中  找一个中间点  石头与石头,紧紧相拥  刻上一道道甲骨文,凹凸的包容  就有了生命的新命题  爷爷推磨,奶奶添入豆子  石磨耗尽了他们一生的力气  如今,石磨成为花圃里的基座  托着一盆  盛开的花  磨刀石  这是雕刻爺爷墓碑时剩下的一块石头  低调,寡言少语  蹲在墙的角落  像父亲,抽着旱烟时的表情  板着严肃
期刊
故乡无新事  师法自然的人  总会在无路之处,想象有路  在有无之间,  寻找人间,好风景  之所以,还想去走一走  我在想,是否还有几处  好风水,没有被发现  比云朵更远的,是故乡的惆怅  比惆怅更轻的  是母亲手上的梅花纽扣  故乡无新事。阳光下  一杯梅花乱桌影  正月的天气,清凉如风  被春风追问的梨花  想开就开。说到村子的脾气  已变得越来越小  一些事物,被母亲修剪之后  怎么看,
期刊
春 分  母亲坐在院子里包青蒿馍  说到再落一场春雨,就该种花生了  梨树站在阶沿,多少有些摇摆不定  将最后几片花瓣往怀中搂了搂  中午留的两个汤圆,母亲用竹枝穿了  插到屋后瓦檐——粘鸟雀的嘴  这个藏在农历中的旧风习,也只有她还记得  阳光顺着门口的田埂,三弯两拐  就找到一爿油菜地中翻耕秧田的父亲  ——他手扶犁铧来回破开一道道垄沟  刚刚苏醒的土地一眼便认出了父亲,知道他  比我更擅长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