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以美其身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实践,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建议中,更加强调了“人文”目标的实现。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注重学生课外阅读,丰富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
  反思传统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它是以传承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关注的是语言知识或表达技能的获得,由此恰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确切地说,目前的语文教学理念还普遍停留在工具性的层面,而过少地考虑和研究它“人文意义”的一面。语文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语文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显“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文素养,已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二、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
  1.立足文本挖掘人文内涵。
  语文教学主要凭借的是课文,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写的文章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并且在涵养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审美情操上有特殊作用,是培养学生情感的良好素材。洪镇涛先生认为:“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组织学生和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如果不紧紧扣住文本进行教学,阅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味。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首先教师要用心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被文本感动了,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打动学生。其次,教师要重视文本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表达方法,发现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赖于文本典范性语言的吸纳、积累、内化和运用。教师要先于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有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最后,教师要尽己所能地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孕育点”,把握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将其中饱含的审美情趣还给学生,并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项脊轩志》是一篇笔墨极清淡而感情极浓挚的优秀散文。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细读钻研文本之后,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其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对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藏的浓浓深情;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心中的亲情。课堂上,在学生疏通文义,理解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探讨:本文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采用个性品读与合作学习等形式展开阅读欣赏,体验交流。学生立足文本,品读语言,体味出文本中的细节之美和情感之美。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在宠爱中成长,课业负担过重,与家长沟通少等诸多原因使他们漠视生活中的真情。读完本文,他们不仅体味出亲情之珍贵,而且再次感受到琐碎平淡的生活中的人情之美,提高人文素养。
  2.努力践行深度“对话”,让阅读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领悟文章内涵,认识生活,了解世间百态,感悟人生,提升自我。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但有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的是浅表化的对话状态:在对关键教学环节的实施和突破中,期望学生按预设做出回答,有意无意地在设计或对话中将自己的观点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一旦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时,则或充耳不闻,或迂回避之,或竭尽全力引导学生回归一个较为明确、较为认可的答案上,任凭对话中碰撞与闪现出的智慧的火花转瞬即逝。
  高中学生有较明显的自觉性和稳定的学习动机,有较深厚的语文基础,常有独立见解。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深层体验生活,拓展对话领域,在学生与作者、文本、老师,学生与学之间进行深度的心灵对话。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世上何人谁不怀忧?消解苦闷,超脱现实,拓展心灵栖息空间,获得心灵抚慰就成为人永远的追求。《荷塘月色》正是契合了中国人这种深层次的审美与心理需求,在更高层次上使人产生共鸣。要想很好地解读《荷塘月色》,我们不仅要了解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真正原因,还要从深层次上理解作者笔下的“月色”,从“月”中找到解读它的钥匙。在第三课时,我设计这两个问题:(1)朱自清有深厚的诗学功底,他借荷与月来抒情,文中除了荷与月本身的文化意蕴外,还表达了什么特殊的情感?(2)找出表现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在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矛盾?要鼓励学生参与“深度对话”,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就要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只有“深品深悟”,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让学生的阅读有个性与灵性,从而品味到这文化盛宴里的不同美味,强化语言能力。
  三、拓展课外读写,丰富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于课堂,拓展、延伸、充实在课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受到的文学作品的熏陶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引导组织学生阅读、感受中外优秀作品,从中受到感染与教育。如,学完《兰亭集序》,让学生摘抄“古今文人论生死”的名言。如:(1)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人生意义来讲)(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人生意义来讲)
  放学语文的空间,放飞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到网络中寻觅丰富的食粮,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布置学生搜集《古典诗歌中二十四节气》;为了让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感兴趣,布置学生周末看《开讲啦》、《深度观察》等。教师是牧羊人,把学生引领到最丰美的精神草地上尽情享受,有意识地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感受生活。
  古人云:“君子之学以美其身。”真正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美化学生的人生。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文本,探寻文字背后的内涵。语文可以很普通也可以很专业,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让语文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奉上一份心灵鸡汤。“人文性”诚乃语文课程活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
  参考文献:
  [1]曾祥芹.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
  [2]阅读教学对话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慕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从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实质谈起,在了解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基础上应用它解决学生学习一笔画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苏格拉底教学法 一笔画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一位最让人尊重的老师.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自己认识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他在教学中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产婆术”,又被称为问答法,称为思
摘 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学习。研究表明,青春期以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正是系统学习英语语言的关键期。该阶段高效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衔接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幼小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近十年,教学方式运用和探索过很多,但自从运用疑探教学模式之后,才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而不是单纯地讲会,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随着高考改革、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单纯知识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小,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掌握知识点和相关问题,也就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那么
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有这样两小题,请看第一道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培养优秀学生,让榜样学生带动大家学习,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本来还有一道小题需要讲解,题目短小简练,让人很是喜欢,题目是这样的:  △ABC中,sinA cosA=,求tanA.  于是笔者未讲解,而是将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大家积极讨论,发表意见.从做题的结果来看,收获不
人教版教材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在教学评价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编排上,图片资料、文献资料较丰富,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下面以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谈谈人教版教材的编写。  一、优点  1.内容  (1)每一课内容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就某一领域纵向深入地把握历史发
摘 要: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打造探索过程,锤炼学生思维,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会使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式得到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本文从在尝试中掌握、在探索中发现、在研究中学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尝试中掌握 探索中发现 研究中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认真听
摘 要: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被广泛开发和推广,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实践,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强化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
摘 要: 本文以肇庆学院近4年的生源状况和录取数据为对象,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描述了广东省地方高校招生生源质量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教育资源,强化招生宣传,提升办学水平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广东省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生源质量 现状分析 肇庆学院  一、引言  生源质量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逻辑起点,也是高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
摘 要: 培养高职生的自我意识途径是多元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是一种颇具操作性的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自我意识的内涵、高职生的自我意识特点及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以心理健康课《第五章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为例详细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高职生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高职教育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作为隐藏于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1]。自我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政策及难度都有较大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基础底子较薄,应试能力较差而较难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难导致学习上形成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当前卫生类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作者以就职的省医护校为例,对如何提高中职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