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bstract:The Nama Patois is one of the aspects about Bai Language where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honetic system of Bai Language at the Weixi Lisu Autonomous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ism linguistics, and analyses its phonetic features on the purpose of revealing the basic featur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data of the Bai Patois,thu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Bai language
Key words: Weixi; Nama Bai Language ; initial ;inal;tone
摘 要:那玛话是白语方言土语研究中较薄弱的环节。本文研究的那玛话是居住在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分属于“那玛”支系的白族人所使用的一种地方话。文章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描写维西白语那玛话音系,分析其声、韵、调特点,揭示其基本面貌,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份新的白语土语素材,从而深化对白语语言面貌的认识。
关键词:维西;白语那玛话;声母;韵母;声调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居云南省西北隅,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该县是以傈僳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县内的白族主要聚居在维登、永春、中路和白济汛乡的江边河谷冲积扇地带。2004年底,全县少数民族有121207人,其中傈僳族有79774人,白族有8289人。白族分属两个支系:一部分称:“那玛”①,自称“白尼”或“白子”,占全县白族的62%,约5139人;另一部分自称“民家”。通常情况下,县内白族说那玛话,傈僳族说傈僳语,汉族说维西方言,且白族与傈僳族均能流利地说维西方言。在交际需要的时候,白族村民还能使用傈僳语进行交流。
按照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划分:维西白语属白语北部方言,碧江土语。长期以来,关于白语研究的语料来源多局限于白语核心地区的少数几个语言点,例如剑川、大理等。学者们多选择南部方言(大理话)、中部方言(剑川话)和北部方言(碧江话)的主体方言作为研究对象,而对于白语那玛话非主体方言的土语调查和研究还较少。目前关于那玛话公布的材料非常少,仅限于罗常培1942年对主要白语方言做的九种报告之一的《兰坪拉马语调查》以及李绍尼的《兰坪白语那马话概况》。其次,汪峰的《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以白语为例》对澜沧江流域的妥洛、共兴、恩棋三地的“拉马”白语方言音系作了简要的描写。
维西县的那玛人多居住于维登乡,其中有那玛人居住的村有北甸、富川、箐头、妥洛等。本音系以维西县维登乡其期自然村白语那玛话为依据。其期是隶属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僳僳族自治县维登乡箐头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其期村是白族与傈僳族、汉族杂居的自然村。其期自然村总共32户,共121人,以白族为主,是白族、汉族以及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人,傈僳族23人,白族95人。笔者于2013年7月在其期自然村对那玛话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发音合作人有两位,其一为和玄中,60岁,退休教师,中专文化;其二为和如西,56岁,村民,高中文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对那玛话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举例时结合音位理论,尽可能找出最小对立组,并对声、韵、调各部分的特征加以说明,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份新的白语土语素材,从而深化对白语语言面貌的认识。
一、声母
白语各个方言的声母均没有复辅音声母,其声母系统普遍比较简单。南部方言和中部方言的塞音、塞擦音声母没有清浊对立,声母数量很少。而作为北部方言的那玛话其声母较多,共有三十六个(不计零声母)。按照国际音标表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制表如下声母表。
(一)声母表
表一声母表
(二)声母例词
(三)声母说明:
(1)声母系统与碧江方言相比无舌尖后塞音声母 以及小舌浊塞音 ,但有小舌浊擦音声母 ,总的来看差别不大。
(2)无复辅音声母
(3)不送气塞音、塞擦音声母仍然有清、浊对立现象。
(4)维西那玛话中有送气擦音,但仅有[fh]一个。例如: “黄蜂” 。汪峰《白语送气擦音的来源》一文中曾指出白语中的重唇轻唇化(p→f)很常见,如果送气成分还保留的话就会有“蜂”的原始白语 的演变,他说明了重唇轻化与送气擦音的关系。维西白语那玛话中的送气擦音均与“蜂”、“放”等汉语借词有关,其来源应是重唇轻化的结果。但实际上送气擦音[fh]并未构成独立音位,因其送气与否不区别意义,例如:“黄蜂”亦可读作 因此未将其纳入音位系统。
(5)零声母带有轻微的喉塞。
二、韵母
维西白语那玛话的韵母数量共有34个,其中单元音韵母13个,其中包括两个鼻化韵;复元音韵母21个,复元音韵母有二合元音韵母和三合元音韵母,其中前响复元音只有2个,其余都为后响复元音。如下:
(一)韵母例词
(二)韵母说明
(1)当/a/出现在小舌音声母后,由于发音协同原理,其实际音值为[ɑ],例如:“山谷” 。
(2) 实际音质接近 。
(3)唇齿元音/v/在发音时,唇部稍圆,慢读时前面带有合口元音/u/的滑音。
(4) 发元音时伴有卷舌动作且卷舌动作与元音同时产生。 (5)/i/在舌尖音声母、卷舌音声母后实际音值变读为 ,例如:
(6)/e/在带有鼻音韵尾的鼻音声母以及卷舌声母中,实际音值变读为带有轻微鼻化成分的卷舌音 ,例如:
(7)/y/、/ei/、/au/、/ian/、/ien/是受汉语借词影响产生的音位,仅出现在新近汉语借词中,且只出现在少数词上。
(8)以u开头的复韵母/ui/、/uen/出现在舌面前音声母后,产生同化,分别变读为[yi]、[yen],例如:
(9)白语方言一般有与单、复元音相当的一套鼻化元音,但维西白语那玛话的鼻化元音韵母仅有 两个,有鼻韵尾 。带有鼻韵尾的词较少,但多与汉语借词相关,未鼻化是其特殊之处,有待研究。
(10)维西那玛话中紧元音数量很少,且松紧元音未构成对立音位,不区别意义。因此未归纳在音位系统中。例如,“咬(咬一口)”可读作 或“ ”紧元音有松化现象,不区别意义。
三、声调
维西白语那玛话的声调共有5个,55、33、35、42、21。举例如下表:
声调说明:
(1)维西白语那玛话有两个平调——高平调55和低平调33,两个降调——高降调42和低降调21,以及一个高升调——35。
(2)发音带有紧喉色彩的元音出现在42调,21两个降调中,例如“后” 、“早雾” 。
(3)55调和35调的词多数是现代汉语借词,少部分不稳定,出现“两读”的情形。
通过田野调查,本文归纳了维西县其期村白语那玛话音系。其音系共有36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34个韵母和5个声调。无复辅音、腭化音和唇化音声母,声母系统较北部方言无太大差异,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系统较整齐,受外来语的影响较小。韵母分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有卷舌元音韵母、鼻化元音韵母以及鼻音 韵尾。鼻化元音,鼻韵尾多受汉语借词影响。紧元音虽然存在少数,但松紧元音已无对立,呈现紧元音松化现象,未归人音位系统中。其韵母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受到汉语的影响,整个韵母系统处于变化、扩延的状态。紧喉元音出现在降调词中,声调中的35调、55调多出现在现代汉语借词中。总体而言,维西白语那玛话保留了白语北部方言较多的语音特点,同时由于分属于那玛支系的维西白族居住于多民族杂居区,其语言受到周围相邻的语言接触影响,音位系统又呈现出变化、扩延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2]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汪峰.白语送气擦音的来源[J].民族语文,2006(2).
注 释:
①“那玛”为音译,还有读作“拉马”、“那马”等,本文“那玛”取自《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概况》一书.
Key words: Weixi; Nama Bai Language ; initial ;inal;tone
摘 要:那玛话是白语方言土语研究中较薄弱的环节。本文研究的那玛话是居住在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分属于“那玛”支系的白族人所使用的一种地方话。文章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描写维西白语那玛话音系,分析其声、韵、调特点,揭示其基本面貌,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份新的白语土语素材,从而深化对白语语言面貌的认识。
关键词:维西;白语那玛话;声母;韵母;声调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居云南省西北隅,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该县是以傈僳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县内的白族主要聚居在维登、永春、中路和白济汛乡的江边河谷冲积扇地带。2004年底,全县少数民族有121207人,其中傈僳族有79774人,白族有8289人。白族分属两个支系:一部分称:“那玛”①,自称“白尼”或“白子”,占全县白族的62%,约5139人;另一部分自称“民家”。通常情况下,县内白族说那玛话,傈僳族说傈僳语,汉族说维西方言,且白族与傈僳族均能流利地说维西方言。在交际需要的时候,白族村民还能使用傈僳语进行交流。
按照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划分:维西白语属白语北部方言,碧江土语。长期以来,关于白语研究的语料来源多局限于白语核心地区的少数几个语言点,例如剑川、大理等。学者们多选择南部方言(大理话)、中部方言(剑川话)和北部方言(碧江话)的主体方言作为研究对象,而对于白语那玛话非主体方言的土语调查和研究还较少。目前关于那玛话公布的材料非常少,仅限于罗常培1942年对主要白语方言做的九种报告之一的《兰坪拉马语调查》以及李绍尼的《兰坪白语那马话概况》。其次,汪峰的《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以白语为例》对澜沧江流域的妥洛、共兴、恩棋三地的“拉马”白语方言音系作了简要的描写。
维西县的那玛人多居住于维登乡,其中有那玛人居住的村有北甸、富川、箐头、妥洛等。本音系以维西县维登乡其期自然村白语那玛话为依据。其期是隶属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僳僳族自治县维登乡箐头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其期村是白族与傈僳族、汉族杂居的自然村。其期自然村总共32户,共121人,以白族为主,是白族、汉族以及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人,傈僳族23人,白族95人。笔者于2013年7月在其期自然村对那玛话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发音合作人有两位,其一为和玄中,60岁,退休教师,中专文化;其二为和如西,56岁,村民,高中文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对那玛话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举例时结合音位理论,尽可能找出最小对立组,并对声、韵、调各部分的特征加以说明,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份新的白语土语素材,从而深化对白语语言面貌的认识。
一、声母
白语各个方言的声母均没有复辅音声母,其声母系统普遍比较简单。南部方言和中部方言的塞音、塞擦音声母没有清浊对立,声母数量很少。而作为北部方言的那玛话其声母较多,共有三十六个(不计零声母)。按照国际音标表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制表如下声母表。
(一)声母表
表一声母表
(二)声母例词
(三)声母说明:
(1)声母系统与碧江方言相比无舌尖后塞音声母 以及小舌浊塞音 ,但有小舌浊擦音声母 ,总的来看差别不大。
(2)无复辅音声母
(3)不送气塞音、塞擦音声母仍然有清、浊对立现象。
(4)维西那玛话中有送气擦音,但仅有[fh]一个。例如: “黄蜂” 。汪峰《白语送气擦音的来源》一文中曾指出白语中的重唇轻唇化(p→f)很常见,如果送气成分还保留的话就会有“蜂”的原始白语 的演变,他说明了重唇轻化与送气擦音的关系。维西白语那玛话中的送气擦音均与“蜂”、“放”等汉语借词有关,其来源应是重唇轻化的结果。但实际上送气擦音[fh]并未构成独立音位,因其送气与否不区别意义,例如:“黄蜂”亦可读作 因此未将其纳入音位系统。
(5)零声母带有轻微的喉塞。
二、韵母
维西白语那玛话的韵母数量共有34个,其中单元音韵母13个,其中包括两个鼻化韵;复元音韵母21个,复元音韵母有二合元音韵母和三合元音韵母,其中前响复元音只有2个,其余都为后响复元音。如下:
(一)韵母例词
(二)韵母说明
(1)当/a/出现在小舌音声母后,由于发音协同原理,其实际音值为[ɑ],例如:“山谷” 。
(2) 实际音质接近 。
(3)唇齿元音/v/在发音时,唇部稍圆,慢读时前面带有合口元音/u/的滑音。
(4) 发元音时伴有卷舌动作且卷舌动作与元音同时产生。 (5)/i/在舌尖音声母、卷舌音声母后实际音值变读为 ,例如:
(6)/e/在带有鼻音韵尾的鼻音声母以及卷舌声母中,实际音值变读为带有轻微鼻化成分的卷舌音 ,例如:
(7)/y/、/ei/、/au/、/ian/、/ien/是受汉语借词影响产生的音位,仅出现在新近汉语借词中,且只出现在少数词上。
(8)以u开头的复韵母/ui/、/uen/出现在舌面前音声母后,产生同化,分别变读为[yi]、[yen],例如:
(9)白语方言一般有与单、复元音相当的一套鼻化元音,但维西白语那玛话的鼻化元音韵母仅有 两个,有鼻韵尾 。带有鼻韵尾的词较少,但多与汉语借词相关,未鼻化是其特殊之处,有待研究。
(10)维西那玛话中紧元音数量很少,且松紧元音未构成对立音位,不区别意义。因此未归纳在音位系统中。例如,“咬(咬一口)”可读作 或“ ”紧元音有松化现象,不区别意义。
三、声调
维西白语那玛话的声调共有5个,55、33、35、42、21。举例如下表:
声调说明:
(1)维西白语那玛话有两个平调——高平调55和低平调33,两个降调——高降调42和低降调21,以及一个高升调——35。
(2)发音带有紧喉色彩的元音出现在42调,21两个降调中,例如“后” 、“早雾” 。
(3)55调和35调的词多数是现代汉语借词,少部分不稳定,出现“两读”的情形。
通过田野调查,本文归纳了维西县其期村白语那玛话音系。其音系共有36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34个韵母和5个声调。无复辅音、腭化音和唇化音声母,声母系统较北部方言无太大差异,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系统较整齐,受外来语的影响较小。韵母分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有卷舌元音韵母、鼻化元音韵母以及鼻音 韵尾。鼻化元音,鼻韵尾多受汉语借词影响。紧元音虽然存在少数,但松紧元音已无对立,呈现紧元音松化现象,未归人音位系统中。其韵母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受到汉语的影响,整个韵母系统处于变化、扩延的状态。紧喉元音出现在降调词中,声调中的35调、55调多出现在现代汉语借词中。总体而言,维西白语那玛话保留了白语北部方言较多的语音特点,同时由于分属于那玛支系的维西白族居住于多民族杂居区,其语言受到周围相邻的语言接触影响,音位系统又呈现出变化、扩延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2]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汪峰.白语送气擦音的来源[J].民族语文,2006(2).
注 释:
①“那玛”为音译,还有读作“拉马”、“那马”等,本文“那玛”取自《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概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