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内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贵阳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内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 实践教学 实践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35-01
  在校内建立合理的实践实训基地,有助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当今汽车服务专业的情况,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本文结合贵阳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习情况,从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对汽车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本专业实习基地存在问题及实习基地建设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实践实训基地对于课程教学的强力支持
  第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就目前传统教学而言,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这对于立足于应用服务的汽车服务类专业是不够的。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可以将学生所学汽车理论知识与真正的服务的具体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二,更好的为就业服务
  实践实训基地是联系高校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实习中发现职业兴趣,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弥补不足。另外,学校还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招聘中会更有自信,部分学生也会被合作单位直接录用[2]。
  第三,有助于学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校深入了解汽车服务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及时了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学生所掌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与时俱进,按汽車服务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提升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目前本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贵阳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建立后。为更好地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在培养方案确定之初就确定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实习效果良好。但伴随着国家本科生实践能力提升要求和我校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求,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已不能满足正常实习需求。
  (二)存在问题
  1.实习基地数量不足。通过近年实习,顶岗实习效果良好。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在有限的工作空间内所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
  2.实习经费不足。顶岗实习无形中要给实习企业带来管理、人员、安全等诸多方面问题。为此,要支付给相关人员部分指导费用等。伴随成本费用等的增加,现有实习经费已明显不足。
  3.实习基地教学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完善,过程管理有待提高。
  三、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依托行业背景建设为就业服务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
  通过近年本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可知,大部分学生就业都集中在部分大中型汽车4S企业。学校通过与这部分4S企业集团进行合作。根据学生培养要求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实习内容。学生可直接到该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也可以在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学习补充,企业在学生实习时可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合格的进行双向选择。
  (二)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管理组织体系
  校内实践实训基地的组织机构由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组成。校企双方人员共同负责实习大纲制定等具体内容,在原有的学校单方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改良。
  (三)依托于学校实训中心的建设,强化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贵阳学院汽车服务工程实训中心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实验示范中心,也是产学研基地,下设多个实验室,可以承担学生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等。该实训中心从开始筹建,就配备大量相关设备和场地,可以进行相关实训。而这些实训内容符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大大缓解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工作量,同时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但方便学生实习,而且可以快速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
  四、结论
  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平的培养。学校应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自身办学特点和生产的实际出发,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开展基地建设,并对基地的教学组织管理进行完善,提升实习的效果。为不断提升该专业的社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而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斯海林,王志洪. 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习基地构建思考[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55-157.
  [2]韩英,张雅君,黄丹霞.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12):77-80.
其他文献
【摘要】在以往的高校教学当中,存在着较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在高校整体转型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课程,是高校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此类课程的教学当中,不应单单局限于课程的知识体系,而是将知识体系付诸实践并且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从而掌握更加丰富的实际应用技能。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整体转型的必要性,然后对当前高校工程招投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技不断的进步,高校课程的改革也需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改变。我国很多高校教育相继推出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改革,有助于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通过研究医学院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在建设外科学精品课程的同时,加强对于教学改革方面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外科学 技术技能 创新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从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现状、聘任标准和要求、职业发展晋升途径和管理培训体系等方面,介绍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并结合当前我国职教教师现状提出了加强职业院校教师聘任标准建设、构建“双职”教师培训理念、创新教师晋升体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 社区学院 高职院校 兼职教师  【基金项目】2017年度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主持人:王雨帆,课题编号:2017HZSL012
期刊
【摘要】面对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学生学习任务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等现状,我们必须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通过不同途径增强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医德修养。  【关键词】医学院校 传统文化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1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24-01 
期刊
【摘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法》是研究作物栽培生理的方法和技术。在农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这门课程,对于促进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介绍了该课程建设和实践的体会,分析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和存在问题,为高校研究生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物栽培生理 课程建设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江苏省国家重点实
期刊
【摘要】课题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将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点,以相应课题的形式贯穿,学生在设计和解决课题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属于药品制造类,与药学专业培养方向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就业方向为药品的生产、质检、质量保证等,而药学专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医院的药品供应、调配和临床应用等方向。因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区别于药学专业。采用课题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药品生产技术专
期刊
【摘要】《材料加工基础》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主要教授常用金属材料的制備方法、成型加工、强化工艺、改性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基础知识。该课程涉及专业领域宽,覆盖专业知识多,加之原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致使实际教学效果较差。本文尝试将参与-协作式教学方式引入《材料加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且有助于营造
期刊
【摘要】本文从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类专业教学内容面临新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出发, 指出了跨文化传播学课程开设的意义,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学改革的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全域旅游 跨文化传播学 课程体系 改革与创新  【课题项目】本文系贵州省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贵州师范大学文化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中心”(编号:2015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这对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本文将从实训教学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对实训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 实训教学 尺寸测量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分析了民族地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重点探讨了民族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实习,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为民族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民族院校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编号:GJZ1500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