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陶瓷古国,陶瓷从产生就凸现了文明的特征,人、陶、土和火三者之间有机结合,便产生了巧夺天工的陶瓷艺术,其发展深受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孕育了精神的生产能力和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
关键词:紫砂壶;设计成形;烧成
1 前 言
宜兴的陶文化历史悠久,从新石器中期的史前文化,走过了漫长的7000多年,而宋、明时期产生的紫砂陶器则是宜兴陶文化的代表和根基,这其中除了受吴文化的共性渲染,还具有深深的人文个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紫砂与诗书画铭的吸纳交融,充盈文化味与书卷气,在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的同时,又融洽了人的思考情感,尤其是紫砂壶艺由于饮茶方式的演变,自问世以来便有历代不少著名的文人学者、名家雅士及诗书画家参与创作,使紫砂器皿由实用工艺品上升为具有文化气息的艺术品,“汉风吴韵”就是它的精髓,“大彬如意壶”就是它的写照,“吴泾提梁壶”便是其演变证明。现在就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进行一些探讨与解析。
2 独特的成形技艺
紫砂壶的成形方法有手工、注浆、旋坯和印坯等几种。其中手工成形是传统的制作方法,而制作技艺的关键则是脱空成形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所谓精加工,是指用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它专用工具,对已接上颈、足、嘴、把手的壶口、身、盖的表面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这是紫砂壶成为工艺品的关键之一。它的作用在于:紫砂熟泥颗粒大小不一,成形时坯体表面呈现高低不平,在精加工过程中用上述工具将坯体整平,并把隆起的颗粒向下挤压,使坯面平整光润。这时坯体外表形成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而内壁面虽在打拍泥片时也受拍打,但往往是简单加工,泥料颗粒之间相对疏松,烧成后制品表面成梨皮状,而疏松的内部呈现一定的气孔率。
3 紫砂壶的烧成窑
烧成紫砂壶的窑炉,经历了龙窑、倒焰窑到隧道窑的演变。其中龙窑使用时间最长,龙窑所用的燃料是茅草、松柴,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窑代替,倒焰窑的燃料是烟煤。1973年,隧道窑取代了倒焰窑,隧道窑则以重油为燃料。紫砂壶从明代中叶起就开始用匣钵烧成,这与上述紫砂壶自明代起因饮茶方法改变,制壶发生历史性转折相关连,以防止产品表面发生火刺、色泽不称等缺陷,同时提高了制品的装窑密度,有效地利用了窑位空间。
4 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独特性和合理性
紫砂泥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合理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颗粒组成使其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为款式多样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丰富多姿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对制作技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手工成形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精巧的手法、超群的技艺,促成了紫砂壶造型丰富多彩的特色。成形过程中的精加工工序,使制品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扩大了制品的烧成范围,不论是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都能烧结,而制品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形的精加工工艺具有把泥料、成形、烧成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壶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
5 总 结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加上符合科学的制作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口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对紫砂陶的科学研究,而我们这一辈紫砂艺人该做的,就是坚持研究紫砂陶艺,使紫砂陶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姚迁.宜兴紫砂陶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 陆浦东.五色土[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3] 陶都宜兴编写组.陶都宜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
关键词:紫砂壶;设计成形;烧成
1 前 言
宜兴的陶文化历史悠久,从新石器中期的史前文化,走过了漫长的7000多年,而宋、明时期产生的紫砂陶器则是宜兴陶文化的代表和根基,这其中除了受吴文化的共性渲染,还具有深深的人文个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紫砂与诗书画铭的吸纳交融,充盈文化味与书卷气,在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的同时,又融洽了人的思考情感,尤其是紫砂壶艺由于饮茶方式的演变,自问世以来便有历代不少著名的文人学者、名家雅士及诗书画家参与创作,使紫砂器皿由实用工艺品上升为具有文化气息的艺术品,“汉风吴韵”就是它的精髓,“大彬如意壶”就是它的写照,“吴泾提梁壶”便是其演变证明。现在就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进行一些探讨与解析。
2 独特的成形技艺
紫砂壶的成形方法有手工、注浆、旋坯和印坯等几种。其中手工成形是传统的制作方法,而制作技艺的关键则是脱空成形和坯件表面的精加工。所谓精加工,是指用竹片、明针、刀具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其它专用工具,对已接上颈、足、嘴、把手的壶口、身、盖的表面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这是紫砂壶成为工艺品的关键之一。它的作用在于:紫砂熟泥颗粒大小不一,成形时坯体表面呈现高低不平,在精加工过程中用上述工具将坯体整平,并把隆起的颗粒向下挤压,使坯面平整光润。这时坯体外表形成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而内壁面虽在打拍泥片时也受拍打,但往往是简单加工,泥料颗粒之间相对疏松,烧成后制品表面成梨皮状,而疏松的内部呈现一定的气孔率。
3 紫砂壶的烧成窑
烧成紫砂壶的窑炉,经历了龙窑、倒焰窑到隧道窑的演变。其中龙窑使用时间最长,龙窑所用的燃料是茅草、松柴,直到1957年才被倒焰窑代替,倒焰窑的燃料是烟煤。1973年,隧道窑取代了倒焰窑,隧道窑则以重油为燃料。紫砂壶从明代中叶起就开始用匣钵烧成,这与上述紫砂壶自明代起因饮茶方法改变,制壶发生历史性转折相关连,以防止产品表面发生火刺、色泽不称等缺陷,同时提高了制品的装窑密度,有效地利用了窑位空间。
4 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独特性和合理性
紫砂泥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合理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颗粒组成使其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为款式多样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丰富多姿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对制作技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手工成形达到了高度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精巧的手法、超群的技艺,促成了紫砂壶造型丰富多彩的特色。成形过程中的精加工工序,使制品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扩大了制品的烧成范围,不论是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都能烧结,而制品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形的精加工工艺具有把泥料、成形、烧成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壶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
5 总 结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加上符合科学的制作工艺,精美绝伦的器物造型,有口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对紫砂陶的科学研究,而我们这一辈紫砂艺人该做的,就是坚持研究紫砂陶艺,使紫砂陶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姚迁.宜兴紫砂陶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 陆浦东.五色土[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3] 陶都宜兴编写组.陶都宜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