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长卫是标准的第五代电影人。他和张艺谋是同班同学。后来,他更参与了第五代的电影运动,在多部第五代电影的摄影师一栏署下了他的名字。但他的电影和第五代却大两样。第五代电影往往是寓言的、过去式的、群体的,而顾长卫的电影往往是写实的、当下的、个体的。毋宁说,他的电影和第六代的倒更为接近。然而也有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顾长卫的温情上。那些倔强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最后是生是死,有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是归于平淡还是冲破藩篱,顾长卫总是用温情的眼光注视他们——他真的也生了一双老好人似的眼睛。在张艺谋和贾樟柯的眼睛里,你都看不到这样的温情。
  恐怕很少有电影像《最爱》这样,充满了那么多的死亡。影片一开始,故事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便毫无征兆地突然死去。后來我们得知,他是感染“热病”——艾滋病了。随着故事的进展,感染的人们接二连三地死去。但死亡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只是背景。死亡是由热病带来的,热病是由贫困带来的。所以,影片的真正背景实际是贫困。正是由于贫困,人们才卖血,才感染。但感染的人们并不呼天抢地,而是照常“过日子,讲故事”。
  这些故事听上去很阴暗,看上去却是一幅风俗图:卖血、挨揍、侵占公物、卖棺材的画面,穿插在人们围在一起说笑听戏的场景之间,穿插在人骑着猪满村跑的画面之间,穿插在过年放鞭炮吃年夜饭、办冥婚、发喜糖、追火车和一对年轻人热烈的爱情中间。风俗才是电影的主题。劳作、爱情和死亡,如同野草从地里长出来,四处蔓延。
  有人要钱,有人要感情。赵得意和商琴琴的爱情故事走的是传统爱情片的路数。两个年轻人相爱、追逐、克服障碍、走到一起,死去。赵得意和商琴琴死后,影片又切换到他们结婚那天拿着结婚证、分发喜糖的情景。那天,他们向村民们也向全世界宣布他们结婚了。那天,他们彼此流下幸福的眼泪。那天,他们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像世界上大多数爱情片一样,爱情总是折射着人性里美好的部分,尽管只是一点微光,却照亮了整部影片,也照亮了一直被死亡阴影笼罩的故事氛围。
  正是对人性里这点暖意的守望态度,造就了人物的圆润个性。即使是轻描淡写的角色,顾长卫也给了他们鲜明的性格。如憨厚朴直的大嘴,爽朗贪财的粮房嫂,既懦弱又勇敢的老柱柱。这些人物造就了一幕幕轻喜剧。顾长卫驾驭着这部轻喜剧,通过它讲述了这个哀伤的故事。在凋敝的村子里,人们围坐一起,说着带荤味的笑话;赵得意和商琴琴偷偷约会,却被四处找日记本的村长撞见;粮房嫂骑猪——这些场景如同马尔萨斯小说中的某个片段,细节越是倍加真实,更加映衬出全部故事的荒诞不经。
  这是个具体的村庄,这也是个抽象的村庄,在顾长卫的远景镜头下,赵得意和商琴琴生活的村庄似乎即将崩塌,又似乎将永远存在下去。悲剧的黑影吞噬村庄里的年轻人,如同黑夜吞噬白天,但他们活着一天,却时刻充满喜感,如同黑夜又被那些影影绰绰的事物所打破。
  顾长卫的电影正带给我们一种稀缺的气息。这种气息如同《孔雀》和《立春》里的小城,许多人看到都感觉似曾相似,但从来无人重视,那里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不值得多看一眼,只有顾长卫从死水里发现了微澜。每个小城和村庄里都有那些略带神经质的人物,他们生活在我们共同的世界上,如同一个外星球的来客。顾长卫的头脑里就盘旋着这些封闭的小城和村庄。世界只是人性的舞台,这个舞台是否独特毫不重要,顾长卫只看到只是即将脱离常态的人性——如同一团面在酵母的作用下变成一只馒头。他的镜头对准这即将发生质变的一刻,终于忘记了今夕何夕。
其他文献
对盛宣怀来说,这是1911年里最惊心动魄和最漫长的一天    1911年10月25日,是一个风云变色的年头里毫无看头的一天拿得出手的大事,一件都没有;在历史上略微留下一点痕迹的,只有当天在北京召开的清政府内阁资政院第二次会议  资政院是头一年成立的,目的与5月8日成立的内阁一样,是为君主立宪改革打前站的,算起来应该视作国会的前身然而,先有清廷在成立国会的问题上显示出的决心和诚意不够,后有四川因保路
盛宣怀不无自傲地说道,假如天下有十个盛宣怀,中国便有数十件实业可惜,天下人都看到盛宣怀太吃亏,太辛苦,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步他的后尘    位于常州闹市区的公园路上,林立的高楼中间,坐落着两个陈旧而低矮的院落根据门牌上的信息,院子所在的地方叫做大马园巷墙体上刻有几个不显眼的字:“盛宣怀故居”  这是盛宣怀家族在常州曾经拥有的诸多产业中的一部分然而,盛宣怀家族在故乡的遗迹已经十分难寻仅存的两套与市貌格
多年以后,“欲办大事”和“兼作高官”成了对盛宣怀盖棺定论的不二之词,李鸿章知盛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转折点    在李鸿章的手下工作是盛宣怀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识才和惜才的李氏把盛宣怀推上了历史舞台促成这一转折的机缘,根本是李鸿章与盛宣怀的父亲盛康的交谊,当然,也得力于推荐者曾是协助李鸿章办团练对抗太平军的旧部  盛宣怀和李鸿章之间一开始就包含了种种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既是情感上的,也是权
盛宣怀档案的价值,是其他档案不可比的其存世数量之大,内容之丰,涉及面之广,罕有匹配更重要的是,它对近代中国史和近代上海史,具有填补空缺的作用    我来到王元化先生的住所,向这位盛宣怀档案出版编辑委员会主任表明来意,想就“上海图书馆整理盛档”一事向他求教,病榻上的王老微笑着招手,用低低的嗓音说道:你坐过来,离我近一点  事情缘起于10多年前,大约是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王老的说话,上来就
口述/熊月之  整理/陆幸生(记者)汪伟(记者)    盛宣怀不光是上海的盛宣怀,他的事业和影响都是全国性的,上海理应为文化事业做一点贡献    盛宣怀研究很不充分    盛宣怀是晚清民初重要的人物,研究一直不充分,这个问题应分两档来看1949年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历史上的人物评价限于固定的模式当中不光是近代史,整个历史学都是这样以当时的眼光看来,盛宣怀身上有几个东西是所谓
昔日寄信给盛宣怀,根本无需书写具体地址,只要大笔一挥“上海斜桥盛大老爷收”便可以了    盛宣怀与上海有缘,他的一生有不少时间在上海度过,晚年更是定居上海直至逝世,而其所创办的几处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民族实业,绝大多数也都在上海如今,历经沧桑的盛家老建筑有的依然完好,有的则早已消失无踪  外滩9号,这座带着欧洲新古典风格的老洋房,现在几乎成了上海时尚的代名词外滩9号和邻近的7号地块,前身是美国旗
盛宣怀的儿女们各自与豪门联姻,互相依附,富上加贵,成为清末民初一支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    盛宣怀家族可谓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盛宣怀先后共有七房妻妾,生有八子八女儿女们又各自与豪门联姻,互相依附,富上加贵,成为清末民初一支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他的后代,绝大多数人都吃老太爷留下的家业,成为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却也不乏热衷于实业,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延续着这个百年家族的未完传奇《盛宣怀家族》一书作者宋
以色列军方5月20日空袭哈马斯一名立法委员位于加沙的住宅,造成至少8人死亡同日,以内阁决定加大对加沙的军事打击力度,并威胁对哈马斯高官实施"定点清除",其目标甚至包括巴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  就在以军发动空袭前,以色列内阁20日决定,加大在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力度,并可能对哈马斯和巴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的高级官员实施"定点清除"军事行动目标将集中于哈马斯和杰哈德,两者是冲突近期升级的主要原因,以
老鼠仓最终的受害者实际上是基金公司和基民    劉巍(化名)是一家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送记者出门的时候,他很认真地问了句:"你那里有什么(内幕)消息?目前消息对我真的很重要"  如果说"老鼠仓"是一条完整的利益输送链,在这上面除了挂着大大小小的"老鼠仓"外,还依附着众多像刘巍这样"买消息"建仓的他们需要消息,同时又对消息深恶痛绝    "老鼠仓"泛滥    新民周刊:作为业内人士,你听到上投摩根基金
这行的规矩是,无论老鼠仓多么"潜规则",大伙儿还是恪守"闷声大发财"的古训而唐建既不低调,又不狡猾    同行都说唐建出事是因为行事太张扬  他少年得志1999年从上海交大工学硕士毕业,4年后即被评为《新财富》计算机行业研究员第一名次年从证券业转投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IT医药电力设备等行业研究,2005年起就任公司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在公司内部博得了"黑马专家"的名号一位同事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