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疗效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儿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17岁(平均1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 d(平均6.0 d)。所有患儿均在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后使用带线锚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MR、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

结果

术后随访25~33个月(平均29.1个月)。术后,MRI示锚钉固定位置稳定,未及骨骺线。X线示所有患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7周)。末次随访时,19例患儿X线片示骨骺线可见,未见骨骺损伤。4例患儿X线片示骨骺线模糊,提示骨骺已闭,但是未见骨端形态明显异常。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未见内外翻畸形,未见双下肢不等长畸形,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呈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53.5±11.4)分,末次随访时为(92.4±6.7)分(P<0.05);术前IKDC评分为(54.1±8.8)分,末次随访时为(93.1±6.4)分(P<0.05)。

结论

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且不易损伤骨骺,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术者简介 李国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外科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及膀胱输尿管交界处梗阻(POM)远端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肌纤维(SMF)变化,探讨ICC、SMF是否与Cohen再植术后反流有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VUR、PO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继发反流及梗阻患儿。对照组选取肾母细胞瘤术后的远端输尿管(病理提示输尿管远端肿瘤细胞未浸润)。利用
心房颤动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合并存在.口服抗凝治疗对于预防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和体循环栓塞至关重要,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则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基石.对于心房颤动
目的探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己基)酯(DEHP)于性腺发育的关键时期作用于孕鼠(F0),研究F1-F3代隐睾跨代遗传的演变情况及各代睾丸基因组DNA甲基化转移酶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实验组自妊娠第七天(GD7)到第十九天(GD19)持续经口予以DEHP 750 mg·kg-1·d-1灌胃,观察子代隐睾发生情况,雌鼠受孕率;记录大鼠体重和睾丸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2例儿童移位距骨骨折病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12.3岁(平均7.4岁),18例为高能量损伤,其中17例为高处坠落伤,1例汽车压伤。所有患儿术前均经摄X线片和CT检查明确距骨骨折及移位情况。术中采取前内侧切口(其中1例采用前内侧和前外侧联合入路)
目的 探讨1s F-FDG脑代谢联合11C-CFT脑多巴胺转运体(DAT)及11C-RAC脑多巴胺D2受体(D2R)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脑损伤部位评价以及诊断的
期刊
@@
血管生成是指血管内皮细胞分裂 、增殖 、迁移并形成血管 ,可增加缺血区域血供 . 脑出血后血管生成有助于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存活和功能恢复 .脑梗死后血管生成具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