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人笔记中士大夫形象的建构——以宋初宰相陈尧佐为例

来源 :天中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记是宋代文学园地中十分重要而又向被忽视的一部分。在体量庞大、内容丰富的诸多宋人笔记作品中,遍布着各色人等的记录,其中又以士大夫为主。叙述生平仕履,打捞逸闻轶事,品评诗文作品,士大夫群体成为宋人笔记中人物描写的核心话题。在诸多人物的记述中,宋代前期曾官至宰相的陈尧佐因其科举仕宦经历、家族社会影响和身后风波等的突出代表性,能够完整呈现有宋一代士大夫一生行藏的秘辛,从而成为后人探究宋人笔记中士大夫形象建构的典范样本。
其他文献
期刊
“很+名词”结构是由“很”与相关名词组成的,它虽然不符合语法规则中名词不能受“很”修饰的要求,但由于表意清晰生动,所以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很中国”“很阳光”等说法。
明清易代之际,遁入清廷的故明士人接续文人结社风潮,相继建立了数量众多的遗民诗社,其中尤以假我堂诗会颇具典型性。假我堂诗会的成员包括朱鹤龄、归庄、侯汸等9位明遗民,以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
受中国传统“赤子”文化的影响,施耐庵和曹雪芹不约而同地在其小说的主要人物身上倾注了“赤子”情怀:《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都秉承“赤子”之心,以“
明代无疑是陶诗接受史上的一个高峰期,晚明尤其如此。晚明文人对陶诗的评点显示出较大的实绩,出现了钟惺与谭元春的《古诗归》、陈龙正的《陶诗衍》、黄文焕的《陶诗析义》以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大环境之下,语文实践能力不仅要在各大高校进行推广,同样,也需在技师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普及,以实现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对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