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怎样开展好班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良好心理及行为的养成,从而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校、在家有活动可做、可练,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尝试与探讨。
【关键词】思考 尝试 实践 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78
通过十几年来农村小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对部分周边地区农村小学的调查,使我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着思索:一是现在农村小学生中有相当部分是“留守生”及“问题生”,他们的心理及行为已经成为现实的社会问题,加之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不良因素对学生影响的加深,使得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二是由于教学设施、教师素质等因素,农村小学班级活动存在开展少、活动内容较空洞乏味等现实问题。因此,怎样开展好班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良好心理及行为的养成,从而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校、在家有活动可做、可练,从而成为与第一个问题结合解决的途径之一,也是我思索的一个方面。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否将本地民间文化与我前面思索的两个问题进行融合?一来可使本地一些优秀民间文化特别是使面临失传的本地民间故事、谜语、谚语等口头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二来可充实班级活动的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练。于是,在前年,经过一个暑假的筹划、准备,我学校开展了以“将本地民间文化融入班级活动的尝试”为主题的自主性课题研究。
一、尝试的实践
那个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班主任,主教语文,使用的是六年制“人教版”教材。下面就那一学期的课题实践情况进行说明。
(一)民间故事
对民间故事,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
1.结合课文。像那册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保护动物”,我在导入这一组课文时先讲了一个《青蛙奇案》的民间故事,当时学生注意力一下子就非常集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个故事,围绕了那组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了保护青蛙、保护动物的道理,也明白了一些破案的方法;在讲《三只白鹤》那篇课文时,我讲了《唐毛返》这个故事,让学生将主人公唐毛藏“金鸡”的高明与“三只白鹤”相互印证。还记得讲过一个《傻子学乖》的故事,让学生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
2.主题班会。那学期为此只开展了一次,安排在第三周,主要由老师示范性地讲了两个民间故事。学生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受到了思想教育及民间文化的熏陶,更增强了孩子们对民间文化的兴趣。而我也旨在于此。因此,结束时我布置了学生向村中老人收集民间故事,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家有“事”可做。
3.结合“语文园地”的“展示台”让学生讲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因为一学期有八次“展示台”,所以很有灵活性。此举增强了学生的胆量与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我们班有位顽皮且成绩较差的同学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也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热情。
4.重点辅导了一位学生讲极富本地特色的民间故事《两弟兄分家》以参加学校的活动。其中辅导蔡志豪同学参加了“鹰潭市图书馆第三届少儿故事大赛”,荣获了二等奖,并作为农村选手的唯一代表上了鹰潭电视台的《晚间播报》栏目,在全校引起了轰动,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的热情!
(二)谚语
本地谚语往往与气象、农事、生活有关。对此,我结合了那册的谚语课——《识字五》及练习,将本地一些谚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朗读、谈理解。像气象类的“早出红霞,赶水烧茶;晚出红霞,晒死青蛙”“乌云现东,无雨必有风”等谚语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为此,在备那课时,我还特意多安排了一个课时。另外,还为此出了一期主题黑板报,同时丰富了班级文化建设。
(三)谜语
本地谜语主要是围绕农村的生活物事等出的谜面,如“四方八角像座城,外藏兵马里藏人。千军万马都不怕,为有风暴打出城”(蚊帐、扇蚊子)“上圆下四方,下圆上四方,里圆外四方,外圆里四方”(谷箩、筷、土灶、铜钱)又如“头戴白帽薛仁贵,身穿红袍李世民。有文才者一路滚滚,无文才者默默无闻”(对联)。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很多谜面、谜底已不能理解,但这也正是这些谜语的价值所在,因为它们能折射出一些当时农村的状况。
对于民间谜语,我安排了两次主题班会,掺杂一些字谜,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虽然答对的很少,但学生们却学会了不少。有时,我会用谜语来导入课文,像上《风娃娃》那课时,我就说了个“大哥楼上叫、二哥把灯照、三哥把米撒、四哥把地扫”(雷声、闪电、雨、风)的谜語。另外,对于谜语我也以此为主题出了一期黑板报,谁猜对了,就在谜面后面括号里写上他的答案,在横线上署上他的名字,从而使学生参与的热情得以充分的调动。
(四)传统游戏
本地典型的传统游戏有一、二十种之多。一个学期我只选取了“打子”“三角棋”“滚铁环”三项加以推广实践。实施过程中,我在课堂上集中讲解、示范,先让学生学会,然后提出比赛时间,一般在两到三周后。1.“打子”。每人准备七个小石子即可。这项游戏既可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又可培养他们的空间立体感,国为其中有许多抛子、接子的动作。2.“三角棋”。适合低年级儿童。每人10个棋子,三个引子,一人要1、4、7,另两人分别要2、5、8与3、6、9。先出引子,加起来是谁的号码就由谁走,最后还剩棋子的胜。这样不但可以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加法能力,而且由于“三角棋”是三方下,所以无形中也有利于学生战略思想的形成。3.“滚铁环”。主要适合好动的男同学,通过铁钩来控制铁环的滚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到乐趣。
总之,民间文化特别是传统游戏,由于孩子天生好动、好强的心理,他们会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加之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能让学生充分开展。
二、设想
一个学期的尝试实践,我班班级活动丰富了许多,大部分学生对实施的民间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说明本地民间文化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对“将本地民间文化融入班级活动”这一课题,还有待从深度和广度进行全面地展开。
【关键词】思考 尝试 实践 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78
通过十几年来农村小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对部分周边地区农村小学的调查,使我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着思索:一是现在农村小学生中有相当部分是“留守生”及“问题生”,他们的心理及行为已经成为现实的社会问题,加之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不良因素对学生影响的加深,使得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二是由于教学设施、教师素质等因素,农村小学班级活动存在开展少、活动内容较空洞乏味等现实问题。因此,怎样开展好班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良好心理及行为的养成,从而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校、在家有活动可做、可练,从而成为与第一个问题结合解决的途径之一,也是我思索的一个方面。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否将本地民间文化与我前面思索的两个问题进行融合?一来可使本地一些优秀民间文化特别是使面临失传的本地民间故事、谜语、谚语等口头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二来可充实班级活动的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练。于是,在前年,经过一个暑假的筹划、准备,我学校开展了以“将本地民间文化融入班级活动的尝试”为主题的自主性课题研究。
一、尝试的实践
那个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班主任,主教语文,使用的是六年制“人教版”教材。下面就那一学期的课题实践情况进行说明。
(一)民间故事
对民间故事,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
1.结合课文。像那册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保护动物”,我在导入这一组课文时先讲了一个《青蛙奇案》的民间故事,当时学生注意力一下子就非常集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个故事,围绕了那组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了保护青蛙、保护动物的道理,也明白了一些破案的方法;在讲《三只白鹤》那篇课文时,我讲了《唐毛返》这个故事,让学生将主人公唐毛藏“金鸡”的高明与“三只白鹤”相互印证。还记得讲过一个《傻子学乖》的故事,让学生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
2.主题班会。那学期为此只开展了一次,安排在第三周,主要由老师示范性地讲了两个民间故事。学生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受到了思想教育及民间文化的熏陶,更增强了孩子们对民间文化的兴趣。而我也旨在于此。因此,结束时我布置了学生向村中老人收集民间故事,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家有“事”可做。
3.结合“语文园地”的“展示台”让学生讲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因为一学期有八次“展示台”,所以很有灵活性。此举增强了学生的胆量与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我们班有位顽皮且成绩较差的同学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也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热情。
4.重点辅导了一位学生讲极富本地特色的民间故事《两弟兄分家》以参加学校的活动。其中辅导蔡志豪同学参加了“鹰潭市图书馆第三届少儿故事大赛”,荣获了二等奖,并作为农村选手的唯一代表上了鹰潭电视台的《晚间播报》栏目,在全校引起了轰动,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的热情!
(二)谚语
本地谚语往往与气象、农事、生活有关。对此,我结合了那册的谚语课——《识字五》及练习,将本地一些谚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朗读、谈理解。像气象类的“早出红霞,赶水烧茶;晚出红霞,晒死青蛙”“乌云现东,无雨必有风”等谚语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为此,在备那课时,我还特意多安排了一个课时。另外,还为此出了一期主题黑板报,同时丰富了班级文化建设。
(三)谜语
本地谜语主要是围绕农村的生活物事等出的谜面,如“四方八角像座城,外藏兵马里藏人。千军万马都不怕,为有风暴打出城”(蚊帐、扇蚊子)“上圆下四方,下圆上四方,里圆外四方,外圆里四方”(谷箩、筷、土灶、铜钱)又如“头戴白帽薛仁贵,身穿红袍李世民。有文才者一路滚滚,无文才者默默无闻”(对联)。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很多谜面、谜底已不能理解,但这也正是这些谜语的价值所在,因为它们能折射出一些当时农村的状况。
对于民间谜语,我安排了两次主题班会,掺杂一些字谜,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虽然答对的很少,但学生们却学会了不少。有时,我会用谜语来导入课文,像上《风娃娃》那课时,我就说了个“大哥楼上叫、二哥把灯照、三哥把米撒、四哥把地扫”(雷声、闪电、雨、风)的谜語。另外,对于谜语我也以此为主题出了一期黑板报,谁猜对了,就在谜面后面括号里写上他的答案,在横线上署上他的名字,从而使学生参与的热情得以充分的调动。
(四)传统游戏
本地典型的传统游戏有一、二十种之多。一个学期我只选取了“打子”“三角棋”“滚铁环”三项加以推广实践。实施过程中,我在课堂上集中讲解、示范,先让学生学会,然后提出比赛时间,一般在两到三周后。1.“打子”。每人准备七个小石子即可。这项游戏既可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又可培养他们的空间立体感,国为其中有许多抛子、接子的动作。2.“三角棋”。适合低年级儿童。每人10个棋子,三个引子,一人要1、4、7,另两人分别要2、5、8与3、6、9。先出引子,加起来是谁的号码就由谁走,最后还剩棋子的胜。这样不但可以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加法能力,而且由于“三角棋”是三方下,所以无形中也有利于学生战略思想的形成。3.“滚铁环”。主要适合好动的男同学,通过铁钩来控制铁环的滚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到乐趣。
总之,民间文化特别是传统游戏,由于孩子天生好动、好强的心理,他们会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加之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能让学生充分开展。
二、设想
一个学期的尝试实践,我班班级活动丰富了许多,大部分学生对实施的民间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说明本地民间文化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对“将本地民间文化融入班级活动”这一课题,还有待从深度和广度进行全面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