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呈现背景资料,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主旨、结构、手法等的理解有作用的材料或资源,通常包括作者生平、写作意图、社会背景、名家评价等。背景资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文本时,要吃透文本的应有之义或言外之意,往往离不开背景资料的辅助。
  背景资料对提升阅读教学实效确实非常重要,因为文本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贯穿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如果缺少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对文本的解读就可能发生偏差,甚至会出现误读、错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者简介、创作动因、生活情境等背景合理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深刻理解文本。那么,如何合理呈现背景资料呢?
  一、呈现的目的要明确切题
  比如有些教师在执教鲁迅的《风筝》时,不是抓住情感主线来引导学生体会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而是大段引入鲁迅创作《野草》时的心境以及当时社会人民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等背景资料。不仅让学生觉得晦涩,也弱化了文章的主题。
  我们再来看余映潮老师的课例《行路难》:教学伊始,呈现时代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然后教师带着惆怅的语气朗读诗的前半段,在诗的结尾以自信的语调读出对未来的憧憬。从这两个课例可以看出,呈现背景资料必须要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否则不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
  二、呈现的内容要整合适量
  背景资料在成为教学内容之前是零乱的、分散的,难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各个零散资源之间的联系点,对其进行加工、重组、整合,使“素材”变换、加深、升华和活化,把“原生态”的、零乱无序、优劣混杂的背景资料整合起来,以适合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量,就是选用的材料要切合文本和学生实际,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如果太多,会喧宾夺主;如果太少,则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以《陋室铭》教学为例,请看剪裁以后的呈现内容:“同学们,吟诵着‘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刘禹锡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贵的心?就是这个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被称为中唐‘诗豪’;就是这个刘禹锡,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祸得福’,因为他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样的背景资料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创作本文的意图。
  此外,我们还应极力避免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引入过量,弃置文本——将“查阅资料”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规定动作”,资料天天搜集、课课交流。由此引发两个弊端:第一,学生的课外时间被大量占用,使之无心亲近文本,预习质量大打折扣。第二,课堂成为“资料展厅”,有限的课堂时空被不加节制地展示、交流占据,文本研读成为一句空话。
  三、呈现的时机要灵活多变
  背景是为内容服务的,面对丰富的背景资料,教师要把握呈现的适当时机,有针对性地展示。既可直陈式介绍,也可鲜活引征;既可开头引用,也可因势插入;既可教师主讲,也可学生链接;既可知识性补充,也可文化性拓展。
  如《海燕》一课的背景呈现。在导入新课、自由朗读感知文本、听读入情了解文章脉络之后,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探究一:《海燕》写的仅仅是一场暴风雨吗?探究二:如果《海燕》描述的是一场战争,那么,请找出对垒的双方,并说明理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探究任务,这时出示背景资料,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这样的呈现,摆脱了上课之初就介绍写作背景的模式,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
  故而,教师呈现背景资料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穿插,在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精妙写法的时候穿插,在增长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时穿插,在启迪学生领悟作者深沉的思想、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时穿插。
  四、呈现的顺序要精巧编排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很多时候教师不只呈现一则背景资料,如何精巧地编排多则背景资料呢?教师可以根据整堂课的教学需要,一次性呈现几个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其观照全篇,引领全文的教与学;或者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和思考,反过来解读、验证、鉴赏、评判这些背景资料。
  余映潮先生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的背景资料呈现可以说是精彩范例。余老师首先让学生齐读课文,接着,就在大屏幕上依次呈现四则资料。资料一:苏轼(1037~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资料二: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资料三:(在黄州)他写出了四篇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资料四: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这四则资料分别是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人生遭遇、写作背景以及课文的艺术成就,学生每读一则,教师就作精要的点评。为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穿透苏轼微妙而复杂的心境,深入理解“闲人”的含义,铺好了路,搭好了桥。
  再看宁波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例《孤独之旅》。教师两次出示了背景资料,一次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寻找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活动之前,教师引入了曹文轩《前方》里的一句话,“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路连接着家与远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这句话很好地营造了一种被命运抛弃的孤立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临近课堂结束,当学生明白,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就是他的成长之旅时,第二次出示背景资料,引入了曹文轩对“孤独”的评价:“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净。”两则背景资料的呈现,顺序恰当,编排合理,一次是气氛的营造,一次是主题的深化,而且所引资料与文本水乳交融,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背景资料的呈现,要考虑到要不要用、引用内容、呈现时机、呈现顺序等因素。合理呈现背景资料,使之与文本资源有机融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區东庐中学(211213)
其他文献
钢丝绳芯输送带是煤矿胶带输送机主要组成部分,输送带的完好状况直接关系着煤矿的生产、安全,而确定钢丝绳芯输送带完好状况的最重要因素是钢丝绳芯的完好状况。文章结合使用
如何拨动语文课堂教学之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弹奏出一首首优美动人的歌曲,让每一堂语文课变得轻松愉悦而有效呢?下面笔者以最近的一堂课《品质》为例来谈谈几点见解。  一、导入要“因时而变”,有趣味  只是一堂平平常常的语文课,笔者没精心设计导入,准备继续解剖小说的“3+1”: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可到教室发现一个学生都没有,原来学生都到多媒体教室上微机课了,还没回来。在接下来的3分钟里,学生陆
在学校教育中,关于“有效教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理念下有着不尽相同的衡量标准。应试模式“有效教学”的评价侧重于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高低等方面。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学是否有效的平衡砝码快速地由“教师”滑向“学生”,最终落定在“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的根本标准上,并因此造成了课程教学活动由原来的“高空悬浮”状态逐步走向“自然田野”式的本色回归之路。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及其惯性力量的影响,课程活
高三语文涉及“词”句补充选择题型,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学生对“词”的知识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按照传统的“同一词牌,句有定字”的规律解题有很大问题,或者说“词有定句,句有定字”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笔者以《水调歌头》为例针对“句有定字”进行解读,借此提高学生对“词”句选择的精准度。  例题:阅读南宋词人杨炎正的《水调歌头》,完成下列试题:  寒眼乱空阔,客
摘要:一个地区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庆阳市是农产品的出口大市,全市呈现出开放型经济辉煌的发展势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庆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冲击。文章从实际调查出发,通过分析庆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庆阳市;开放型经济;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成效大幅提升的前提下,教师也应重视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善于运用创新理念突破教学难题,尤其是针对学生情绪、课堂氛围、教学信息、学习技巧等环节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一、学生情绪调动难,注重激发积极情感  不可否认,高中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语文学习情绪不高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既与语文学习难度较大有关,也和学生面临的整体学习压力过大有关。
文章介绍了干熄焦余热发电的主蒸汽管道的选取方法,探讨了干熄焦余热锅炉蒸汽参数的选择方法,并以某干熄焦余热发电蒸汽管道设计为例,进行了选型计算,为同类型余热发电主蒸汽管道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作为水利工程整个过程中的基础,决定了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好坏,在地基处理中软土处理是最具有难度的,软土处理中涵盖了大量的技术,要处理好软土应选择
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总是有一批熟悉的“面孔”。教师若抱着原有的陈旧教学内容和模式,那么绝对难以聚焦学生的兴趣与目光。如何将这些教师教过多遍、学生也不感新鲜的
中国教育自改革开放后的“双基教育”到后来的“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经历着从外在到内在、从理念到实践的重大改变。高中教育也在进行改革,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教改步伐,关注并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新课标、新课程抓住了“民族性”这个根,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