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评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片段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钱梦龙先生执教的《死海不死》课堂教学一直备受关注和推崇,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笔者在阅读钱先生《死海不死》教学实录后,认为其教学尚存在不足之处,欲选取两个教学片段作简要评析。
  关键词: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片段;不足;评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01-02
  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江苏省宜兴中学执教《死海不死》一文已过去近20年了,但对于该教学的讨论却经久不息,直到现在仍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获得教学启发的源泉以及师范院校教学、研究的典型课例,足见其在我国语文教育领域的突出价值。多年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说明文的教学起点、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不教之教[1]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成果显著。笔者在阅读钱先生的《死海不死》教学实录后,被他的教学机智深深折服。但笔者斗胆认为,钱先生在教学《死海不死》时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欲在此文中作简要评析。
  教学片段1[2](括号中“问”、“答”字样为笔者所加)
  师:谁来说“得名原因”? (1问)
  生(2):死海的海水含盐量特别高,水里各种动植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叫死海。(1答)
  师:哦,死海的海水含盐量高,这是它的特点,由于有这个特点,就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谁能说说是什么现象?(2问)
  生(七嘴八舌):人不会淹死。(2答)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问)
  (无人举手)
  师:我估计同学们都知道,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是吗?(指定一学生)这位同学戴着眼镜,看起来挺有学问,你来给大家说说看。
  生(3):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淹不死,因为……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所以人不会下沉。(3答)
  师:为什么海水含盐量高,人就不会下沉?(4问)你总得讲出点道理来。
  生(3):海水含盐量高,它的质量就大。(4答)
  师(追问):那如果扔进海水里的是一块铁呢?它会下沉吗?(5问)
  生(3):我想会下沉的。(5答)
  师:那么人为什么不下沉?光说海水的质量大,恐怕还不够吧?我知道你心里明白,问题是怎样把心里明白的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6问)
  生(3):(思考片刻)海水的质量比人体的质量大。(6答)
  师:说对了。但表达上还有一点点不足,想一想,在数学里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是怎样表达的?(7问)你这句话如果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更好了。
  生(3):海水的质量大于人体的质量。(7答)
  师:那么铁块为什么会下沉?(8问)
  生(3):因为海水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8答)
  师:好!“大于” “小于”的“于”怎么解释? “大于”“小于”一般用在什么情况下?(9问)
  生(3):“于” 是“比” 的意思,一般在两个数作比较的时候用。(9答)
  师:说得真好!我说你有学问嘛,果然没看错人!(众笑)
  教学片段1评析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共有9问9答,每问每答都有具体的指向(详见下表):
  1问和2问学生都能够轻松地回答出来,但从3问开始至6问,学生便被难住了。此部分,钱梦龙先生是想引导学生探索死海“不死”的原因,但刚开始没有学生举手,他很机智地用轻松、幽默的话语指定生(3)回答,并对生(3)进行了富有耐心而层层递进的引导,最终使生(3)得出死海“不死”的原因。此部分,不可谓不精彩。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死海“不死”或人在死海中不会下沉的原因,作者已在课文的第四段中用数据进行了说明,即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从而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这样死海就拥有了很大的浮力,所以人在死海中不会下沉而被淹死[3]。生(3)回答“海水含盐量高”也不无不可,但他没有将含盐量高的结果归为密度大而是质量大(见4答)。此时,教师本可以引导学生将含盐量与密度联系起来,但教师却是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了第5问,即“那如果扔进海水里的是一块铁呢?它会下沉吗?”学生回答是“我想会下沉的。”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第6问(那么人为什么不下沉?光说海水的质量大,恐怕还不够吧?)。从8问(那么铁块为什么会下沉?)8答(因为海水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可以看出,教师提出第5问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将铁块、人体的质量与海水的质量作对比得出人在死海中不会下沉是因为“海水的质量比人体的质量大”(6答)这一结论,而不是使学生将海水的含盐量与密度联系起来。可见,教师的的头脑中已存在死海“不死”是因为“海水的质量大于人体的质量”这一观念,而且也是从这一观念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的。
  但这一观念是不科学的。以任何一片海域来说,人体相对于海水而言,其质量本就是就微乎其微的。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海,海水的质量同样大于人体的质量,人在其他海中会下沉而在死海中却不会呢?显然,将“海水的质量大于人体的质量”作为解释人在死海中不会下沉的原因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是行不通的。正如作者在课文中的论述,死海“不死”的原因是“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况且,铁块在海水中下沉的根本原因也是其密度(7.87g/cm3[4])远大于海水的密度,钱先生似乎疏忽了这一点。另外,那天参加上课的是江苏省宜兴中学初三学生,这篇文章他们在初二已经学过[5]。既然学过为什么还会犯这样的知识性错误呢?在钱先生引导学生探索死海“不死”的过程中,他先是要求学生合上书,回忆地理课上学到的关于死海的知识。在探索结束后才让学生打开课本读一遍课文。如果说学生不能正确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是因为地理课上知识没掌握好或是没有看到语文课本上作者的相关论述还情有可原,那么学生打开书读课文时没人发现课本上的合理解释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可见,学生对于学过好几次的知识还是含糊不清。这提醒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抱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掌握。   教学片段2[6](有删减)
  师:说得很对。现在请大家听好了,我出的难题是:按照作者这样推算的思路和方法,死海真的会干涸吗? 死海海水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是作者认为死海将会干涸的原因,你认为死海的蒸发量是不是一个不变的常量?
  生(3):不是。(师插问:为什么?)在雨水多的年份蒸发量就会减少。
  师:请你从作者计算的思路这个角度去思考:即使按照作者的计算,死海的蒸发量会不会变化?
  生(3):蒸发量也就会变小
  师:为什么?
  生(3):死海的海水每年下降,死海的面积也会逐渐缩小。
  师(向全班):大家说说,海水的蒸发量和海面面积是什么关系?
  生(众):正比关系。
  师:既然死海海水的蒸发量随着死海海面的逐渐缩小而减少,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生(3):当蒸发量小于约旦河水输入量的时候,死海就死不了了。
  师:不一定要等到“小于”的那一天,再想想。
  生(3):等于。
  师:对啦!当死海海水的蒸发量等于约旦河水的输入量的时候,死海就死不了。不过,死海究竟会不会死,恐怕不是一个计算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事实上,造成死海海水连年下降的原因,不全因为海水的蒸发量大,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原因......
  教学片段2评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钱先生引导学生探讨了按照作者的推算死海是否真的会“死”。同教学片段1一样,这个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的问答也是值得反复回味的。原文中,作者根据“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死海真的要“死”了。钱先生针对作者的这一推算,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讨了死海蒸发量与海面面积的关系,并将其与约旦河水输入量联系起来,认为死海的蒸发量会随着海面面积的缩小而减少,最终得出结论:当蒸发量小于约旦河水输入量的时候,死海就死不了了。最后,钱先生肯定了学生们的积极思索。有教师也认为,当死海的蒸发量接近于约旦河的供水量, 死海的海水面将相对稳定,不会缩小, 更不要说“死”了[7]。可以说,这个教学片段中,师生的探讨结论是对原文作者观点即“不久的将来死海真的要死了。”的否定。作者的失误产生于没有考虑到死海的蒸发量是个变量[8]。也就是说,原文作者的推算缺乏周全的考虑,其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是不科学的。钱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已引导学生分析了知识小品的特点,即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那么,《死海不死》作为一篇知识小品,存在上述瑕疵,其科学性就大大失色,学生也难免会产生疑惑:老师一方面说知识小品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一方面又指出作者结论的错误,这不是矛盾的吗?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做以说明,让学生了解到本文的不足之处,以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树立严谨科学的求实态度和大胆的质疑精神,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成才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黄行福.不教之教——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教学版),2013,(2):64.
  [2][6]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课文试用本阅读第4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4]刘崇志.趣谈化学元素 4 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吴开荣.最后一问见真功[J].中学语文教学,2000,(4):24.
  [7]王志华,盛海荣.小议《死海不死》的结尾[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4):44.
  [8]雷玲主编.听名师讲课(语文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唐潇(1991年--),男,汉族,籍贯陕西省安康市,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14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刑法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穷尽其他手段无法实现法益保护的时候,刑法便会褪去谦抑的面纱.发挥其“终结者”的作用。刑法的适用
公共财政的公益性特征与资源配置职能决定了其支出不仅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与公众公共利益,而且应当符合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因此建立在公共财政支持基础上的科研项目理
利用第一性原理的Castep软件,对B2型金属间化合物Co Sc的16种点缺陷的热力学参数、电子结构和弹性常数进行计算,分析16种点缺陷存在的类型及对化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针对时下大学实验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课堂中来,以实地实验的方式检验理论假设。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课引入竞争机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化工技术已经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运用化工生产技术能够提高生产质量,为化工生产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在化工生产技术管理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阶段卵黄囊大小形态学及内径与妊娠流产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子宫附件检查的自然受孕孕妇452例,并跟踪其妊娠结局,记录头臀径、孕囊和卵黄囊内径大小。
提问是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有效提问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提问要有启发性;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提问要有思考性;重视课堂提问的开放性,封
本月热词中,新上榜的词条有“黄德荫”、“余放”、“德·狄维士”、“侯力威”、“马郡成”、“金洋系统”等。百度搜索率最高的关键词为“fsc家庭服务中心”,点击率最高
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必然行动,也是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关键举措。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着网络新
目的:探讨双侧旋转皮瓣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肿瘤切除+全腋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双侧旋转皮瓣进行乳腺整形术,术后配合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