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6月,正值毕业班考试前夕,笔者接到市疑难问题研训通知:北仑蔚斗小学开展主题为“我的毕业典礼”的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临近期末,事情特别多,笔者还是组织了各学校的相关教师参加这次活动。没想到短短半天的活动,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收获。
  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我的毕业典礼”为主题,以“同学情深、师恩难忘、感恩母校、畅想未来”为主线,是一场感人至深的典礼。学生都用自己最真的方式感谢恩师、感恩母校。
  活动分享一 歌曲《缘分》本是一首网络流行歌曲,其应景的歌名、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601班的学生。于是,全班一致确定改编《缘分》作为班级毕业歌,并人人参与歌词的改编工作,小组整合提炼1份,全班推出10份,再由班里的几名写作高手编辑整理,形成最终的《缘分601》。“即将挥手告别的六一班,同窗情浓携手慢慢行,茫茫学涯相遇一起算不算缘分,何不把小事看淡在风尘……”唱起这首专属于自己班的《缘分601》,同学们总是格外动情,有同学说:“我想,当我们十年二十年后再次相聚时,一定会再次唱起这首《缘分601》的。”
  活动分享二 602班以音乐剧的形式表达青春少年不怕困难挫折的蓬勃朝气。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上台,学生们选取了发生在运动会上感人的一幕:一位同学摔倒了,夺冠无望,但在同学们的鼓励下仍坚持跑到终点。虽然大家失去了奖状,收获的却是团结和勇气。
  在交流研讨中,负责此项主题活动的孙老师主动谈到“在面临毕业考、升学考的紧张时期,老师们也曾担忧这样的活动会让孩子们分心,但是很快老师们从犹疑变得支持了,因为他们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班级凝聚力增强了,以往六年级学生在毕业之际总有些许浮躁的情绪,如今除了学习,孩子们忙着参加毕业综合实践活动,忙着排练毕业汇演节目,再调皮的孩子此时也变得乖巧懂事起来。”
  我们觉得,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我的毕业典礼”“我做主”——从毕业典礼的策划、筹备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主角:喜欢写作的同学自发编撰班级毕业纪念册;平时的电脑迷、网络高手们开始设计班级主页、建立QQ群和编辑毕业光盘;文艺骨干和班干部主动向班主任献计献策,筹划毕业典礼上的汇报演出。他们都希望全员全程参与最后一次别有意义的活动,他们都希望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
  在毕业典礼现场,不仅孩子们泪流满面,教师们也常常热泪盈眶。市教研室综合实践教研员吴筱泉老师说:“这样的活动让师生们收获的不只是感动,还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场心灵的洗礼,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最珍贵的回忆,还有深深的感恩、珍惜、团结和奋进,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德育中的独特优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并实践,在交往中体验与感悟,营造合作、互动的德育氛围。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通过参与、思考、分析、解决,实现道德内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其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的德育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构精神世界。
  一、 主体突出以生为本
  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虽然“以生为本”是耳熟能详的,但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笔者认为还需厘清其三层含义。
  一是“以生为本”的核心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人”和“人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传统德育重视社会发展价值,忽视道德对人的发展作用,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现代德育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的天性,突出人的发展。在活动体验中,我们要尊重學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面向每一个真实个体,重视学生各自的内心感受与情感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二是“以生为本”需关注全体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班干部以及有特长的学生往往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多,一般学生大多只充当配角。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会形成“事不关己”的心态,在活动中做“局外人”。教师需洞察孩子的心理,努力唤醒蕴藏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潜能,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搭建展示的舞台,真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三是“以生为本”需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我的毕业典礼”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教师颇为自豪地说:“在改编歌词创作班歌时,有几句歌词教师觉得不好,给了不少意见,但学生不接受。教师最终还是听学生的,学生自己说了算。”教师尊重学生自主选取的呈现方式与内容,不再是“传道”的首席,而仅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还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情感的空间和时间。
  二、 过程注重对话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对话的实践活动。对话理论认为:对话是主体双方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促进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需遵循平等、差异、个体和开放的原则。在活动体验中,我们应关注对话的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愈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教育设想,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教育效果便愈大。”道德不是靠“教”会的,而是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交往中形成的。促进对话生成的基本策略有4条,即营造自由的交流情境、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和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需淡化教育痕迹,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体验场,组织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使德育成为一种开放信息、情感传递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
  三、 内容形成阶段系列
  以往,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要,其实学生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德育活动如果只一味强调教育性,忽略学生的兴趣及对现实情境的感受,那么形式化的走过场就会成为必然。因此,在德育活动中,我们需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促进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鲁洁教授指出:“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作为德育有效载体的活动,不能简单地以活动论活动,它不仅需要从学生的道德需求出发,做到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更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个性特征,形成合理的活动体系。在形成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体系时,一是要注重目标层次化,根据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养成教育目标进行分解;二是要注重发展阶段性,学生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体现出不同要求和特征,不会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三是要注重阶段联系性,学生品行发展的前后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不能前后割裂。
  四、 内涵关注生命个体
  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的最终目的是使体验者即受教育者以内化的情感和意义指导自己的行动,进行道德实践,实现道德外化。体验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活动的评价应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应注重发展性评价,以充分发挥体验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真正在儿童头脑里扎下根来,并影响他人生轨迹的,必须通过他们自己努力探究并获得真实体验才有可能。德育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就如同在岸上教人如何游泳一样毫无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要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需突出“活动”与“体验”,强调“对话”与“引领”,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德育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道德情感,在体验中深化道德认知,在体验中培养道德意志,使知、情、意、行形成和谐的整体。
其他文献
【摘 要】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国际理念和精神。在高职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水平越来越高,只为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对国外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态度和理念。  【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教学 重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38  当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的加
由中国修辞学会、复旦大学主办,浙江师大、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浙江科技学院、上海市语文学会陈望道研究会协办,《当代修辞学》杂志、义乌市教育局、义乌市城西街道承办的“国家形象、社会发展与修辞学的使命——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80周年、《当代修辞学》创刊30周年暨中国修辞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在陈望道先生的故乡浙江义乌举行。
2013-2014年,国家教育部以及北京、江苏、山东等省市相继发布了有关英语高考改革的消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改革方案并未明朗化,社会对此有诸多的猜测和误读,例如,取消英语高考或降低英语高考分值被认为是“英语不再那么重要”的信号。对此,外语教育界人士极为关注甚至担忧。
研究教师角色分层,在校本培训中因层制宜,是有效校本培训应该重视的问题。具体把握好如下层面:期望角色:让圣者走下神坛;领悟角色:唤醒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意识;实践角色:在反思中促进教
【摘 要】高中语文这门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学的,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处于中等水平,难以突破,这令很多教师苦恼。事实上,我认为,想要学生有所突破,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关键。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36 语文这门科目比起其他科目算是比较简单的。很多学生就算偏科也不
期刊
【摘要】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鼓励学生质疑反问,培养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主动探索;激发兴趣;质疑反问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传统教师的形象是“师道尊严”,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新课程改革,将教师的功能定位在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朋友和伙伴。教师新形象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的时候,个别学生就像在家与家长顶嘴一样,在学校也开始与老师顶嘴。这种背景下的课堂,孕育了学生“对抗文化”的滋生,如消费文化、抽屉文化、闲聊文化、厌学文化等,阻碍着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对抗文化”的表现
本文通过从中考数学试卷层面探讨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方法,通过研究考题,熟知考点,重视基础,分项训练,分解难题,高效答题等途径逐步阐述初三数学高效复习、突破中考高分的教学
一、问题提出1.作业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生仅仅靠课上探究和听老师讲授,是无法实现知识的内化的,必须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或补充.作业是建立在学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