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独立学院转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公办型独立学院是我国独立学院的重要类型,转设中面临的挑战更多,是“难点中的难点”。推进公办型独立学院转设须创新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允许和鼓励各地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公办型独立学院可探索转设为公有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无举办者”的民办高校或混合所有制高校,亦可探索“第三条道路”的办学路径。为加快公办型独立学院转设步伐,可采取如下对策:完善顶层设计,增进转设共识;寻求省市县政府支持,增强制度变迁动力;预防和化解风险,维护师生利益。
【机 构】
: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多元博弈视角下江苏省独立学院转设困境及对策研究”(2019SJZDA087),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应用型高校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2021GH0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学院转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公办型独立学院是我国独立学院的重要类型,转设中面临的挑战更多,是“难点中的难点”。推进公办型独立学院转设须创新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允许和鼓励各地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公办型独立学院可探索转设为公有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无举办者”的民办高校或混合所有制高校,亦可探索“第三条道路”的办学路径。为加快公办型独立学院转设步伐,可采取如下对策:完善顶层设计,增进转设共识;寻求省市县政府支持,增强制度变迁动力;预防和化解风险,维护师生利益。
其他文献
虽然我们对于新文科诸方面的共识尚在形成之中,但就目前已经明确的目标而言,新文科为深化外文专业改革、使其进一步与世界主流大学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rn新文科的目标之一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家庭社会阶层较低的子女中哪些获得了优异的学业成就,以期帮助更
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是民办高校的利益主体共同开展治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办学目标的能力。主体性因素是影响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的主要因素,但不同主体对治理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特征及举办者控制型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利益冲突,使民办高校治理面临着与公办高校不同的难题,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有其特殊性。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在分类管理的框架下创新外部管理制度,通过修订章程推进依法治理,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水平。
目前教育部正在大力呼吁进行新文科建设,对此很多学者也都发表了很多宏论.在此,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研究者,写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rn对于新文科建设而言,首先要打破“文科无用
许多人对压力常常视而不见,但是如果處置不当,压力导致的后果会很严重。大家快来帮自己解解压吧! 第一,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缓解压力。任何人如果压力经常不能得到释放,心灵便会为忧虑、惊恐和极度的挫败感所笼罩。人不应该被自己的杂念控制。与其任由一堆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念头在自己脑海中七上八下,不如将其倾注到笔尖上,将自己的感觉书写下来。写的内容甚至不必有什么意义。每天书写五到十分钟,或许你会惊讶于自己此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先后经历了大学主导的惰性治理体系、政府与大学合作的惯性治理体系以及政府主导的刚性治理体系三个阶段。每一次变革都是在一定政治或经济事件催化下,政府认识到必须让大学满足某种时代需求时开启改革,随后在政府与大学的磨合下完成转变。英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嬗变是大学理想退却而形式理性胜利的过程,而现代化带来的治理困境引发我们对当代高等教育治理的深思。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时代趋势。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夯实要素基础和优化结构基础,在师资队伍上从拾遗红利转变为青椒红利,在模式上从后发借鉴转变为特色创新,在制度上从渐进式建构转变为全面规范设计,在服务面向上从跨界腾挪转变为精准细分,在专业设置上从速成取向转变为精致取向,在育人方式上从静态培养转变为动态培养,在资本结构上从偏向物质资本转变为偏向人力资本,在内部治理上从扩张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治理。
本研究基于对12所北京高校438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交叉分析和多值逻辑回归的方法探究校园安全与校园性骚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学生对夜晚学校不同场所安全状况的感
德国版的大学重点资助政策“卓越计划”提高了受资助机构的科研资金收入,这些资金主要被卓越大学用于科研人员支出,博士候选人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群体。证据表明,受到“卓越计划”资助的德国卓越大学扩大了博士候选人的培养规模,科研发表产出继而提升。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历来视博士候选人为“科学继承者”,给予博士候选人正式的科研人员地位,在绩效导向和周期特性的大学重点资助政策背景下,体现出了更高的科研效率。
教师学术权利在大学章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大学章程建构的逻辑起点和价值重心,而且是大学章程的终极追求.不同大学章程中关于教师学术权利的规范,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