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班族 一年可休110天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公元675年的九月初九,一帮文人墨客趁着十日休假的日子,从全国各地赶到江西南昌赣江滨,齐聚庆祝滕王阁新修成,这里面有文坛领袖“孟学士”,也有武界名流“王将军”。21岁的王勃正好去探望在交趾做县令的父亲,路过此处,挥笔写就清新流畅的《滕王阁序》。
  可见,休假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聚会郊游什么的,也得趁休假。
  谁说古人无假期
  古代上班族有假期吗?在农业经济时代,农民或许是真的没有什么休假概念。他们只需要根据节气安排生产,农忙的时候就忙,农闲的时候就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进城打工,将自己的时间交给一个工地或者其他单位来管理。
  搁在古代,要说最关心休假的群体可能非公职人员莫属。我们探寻古代休假制度的蛛丝马迹,大部分来自官方志书或者史学传记的记载,其中涉及的多是公职人员如何休假。
  关于汉代以前的公职人员如何休假,文献记载实在少得可怜。撰者不详的《穆天子传》中有这么两句,“庚寅,北风雨雪。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因为天气寒冷,大领导让职员休假。这大概是最早的休假典故之一,被后来的诸多文献引用,譬如杜甫在他那篇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便如此写到,“幽灵斯可怪,王命官属休”。
  一句话能推测一个时代的休假情况,一个词语也能。有研究者本着不放过历史上任何一颗沙粒的精神,在《战国策》中发现了“告归”一词,“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虽然有人说,这是讲商鞅告老还乡,但假期研究派坚持认为,其实“告归”说的是商鞅休假回了趟家,然后又回来了。在后者眼里,这句话足以作为当时公职人员的请假记录,毕竟他们很少再发现其他的官方放假记录。
  到了汉代,从文献中研究古人如何休假就不是那么困难了。唐朝的张守义在为司马迁的《史记》说文释义时就提到,“汉官五日一假洗浴也”。除了这关于休假的一点儿边角花絮,还有来自官方《汉律》的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到底是每工作4天在第五天时放假,还是每5个工作日放一天假,即使在假期研究派内部也说法不一,但不管怎样,可见当时公职人员休假便已列为典章制度。除了固定公休日,根据职位不同,当时的公职人员还能得到长短不一的不固定假期。三国曹魏人孟康在他的《汉书音义》中说,“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这里的“告”,便是指不固定假期。
  根据文献的记载,到了南北朝时期,5日一休改为10天一休,一直延续至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便记录了一个趁“十旬休假”而举行的聚会。
  据了解,在唐朝,除了“旬休”这样的常规轮休,每年还有3个“黄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则分别休三天小长假,假期一天的节日更是数不胜数,不仅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要休假,就连三伏这样的节气也要休假。
  随后的宋代,假期有增无减,不但开创如“天琪节”这样的新节日,而且逢节必休。有好事者曾做统计,一年365天,宋代公职人员可休110天。据史学研究者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为丰满的时期,元明清之后,公职人员休假就变得困难了。
  元代,从北方草原南下的游牧民族没有宋代那么多讲究,每年只有16天节庆假日。明朝的大假期则只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旬休也改成了月休三天。
  休假上升到礼法高度
  现在看来,漢代休假的名义竟是“洗沐”,着实有些奇怪。但是想想当时的生活习惯,也就不足为怪了。古代公职人员衣着长袍,衣袖宽大,据说不易清洗且容易招虱子。而且,当时的公职人员并非像现在一样上班去单位,下班就回家,而是一进单位便不能轻易回去,直到工作日结束的轮休才能归家洗浴修正。有些家在外地的公职人员,上班时将马养在单位附近的朋友家,休息日时再去骑马回家。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休假与当时的生产和礼制有关。尽管主事生产的是农民,但公职人员也在节气休假,以表对大自然和农事的尊重。沐浴一说则源自儒家思想,孔子曾赞赏过曾点的情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依照儒家思想,洗沐不仅仅是清洁身体,更代表了一种思想的神圣和洁净。
  在宋代,还有很多与礼制契合的假期,根据父母居住的远近设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定省假”,专门用来探亲。前一阵子,“不回家看父母违法”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如果搁在宋代的公职人员身上,有假不回家可能还真的违法了。宋代尤其重视伦理宗法,并落实到了假期上,家里有儿子行冠礼,放你3天假;家里儿女要成婚,放你9天假。父母去世,官员则需“丁忧”3年。
  当休假上升到礼制的高度,不休假的员工便不是好员工。《汉书·薛宣朱博传》中便有这样一个故事,到了冬至和夏至的时候,官员都休假了,但是负责治安的张扶却独独不肯休假,坚持在单位里处理工作。这个时候,地方大领导薛宣就出来委婉地教育这个勤恳的手下了,“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壹笑相乐,斯亦可矣!”
  大意是说,礼制讲究以和为贵,要通情达理,该休假的时候就休假,虽然单位里还有工作,但家里也需要你。所以张扶你应该跟大家一样,回家看看妻儿,与邻居一块儿聚聚,这也是应该的。在礼制为上的社会里,不休假是不对的。
  西方人带来了星期天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一开始国人对此非常反感,认为星期日休息是一种精神和钱财的极大浪费。但是随着来华的外国人日益增多,生活共处耳闻目睹,国人也开始慢慢了解了星期日公休的意义,逐渐认为这是一种良风美俗。1872年6月13日,有人在《申报》上发表文章《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文章说“西洋诸国礼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不可少而世事之所宜行者也”。
  中国最早规定星期天放假的是福州船政学堂。1882年该学堂规定:“一班照西例,礼拜日歇息,其从汉教习受教者,每月朔、望、初七、二十三歇息一日。”该学堂共四个班,一班是接受西式教育的,所以休星期天;但其余三个接受“汉教习”的班,虽然也是七天一休,但硬是按照阴历规定每逢初一、初七、十五、二十三各休一日。
  首次见到关于实行星期制休假的规定,还是在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史称 “壬寅学制”的文件里。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钦定中等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全国的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制,逢星期天休息。不出4年,星期制就走出校门。在京城的中央机关,先采取星期制的是与学堂有关联的学部,之后是分管经济和外交的商部和外务部,到后来,被视为最保守的礼部和吏部也过上了星期制。
其他文献
时令刚走过立冬  银杏树的叶子  便被悄悄地镀上了  一层金黄的色彩  我知道,那是深秋  埋下的伏笔,赶在初冬  一树一树鎏金的色彩  就让家园流光溢彩  时光如流水  美丽稍纵即逝  我猜想,银杏树叶本不情愿  离开生养自己的大树  要不是那一阵又一阵  凛冽的寒风呼啸  好在此刻  我目睹了那凄惨而又醉人的  场景。在微风中  银杏树的枝头,写满别离  写满了悲欢离合  树干下那金色的大地上
期刊
生物信息学是是采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方法对生物学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播、分析、归类、解释的科学[1].Internet网络是信息传输、检索、获取、交流的重要手段.当
不要再轻易骂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或肥腻的中年妇女,你不知道他/她多努力想过好每一天。  “油腻的中年人”在网络上惨遭围剿前的几个礼拜,我在南太平洋的一艘海钓船上遇到了两个上海中年男人。  肚子微凸、发际线后退,可以说是挺符合人们对“油腻中年人”的外形想象了。  他们两人谋划了很久的澳洲自驾游,临行前硬是被太太们给改成了海岛度假游,最终又变成了带着娃在海滩上堆沙堡的亲子游。  他们好不容易从亲子游的缝
期刊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规定rn新刑事诉讼法第271条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
期刊
我是生长的一株木头  每日的重复与癫狂在一场梦的舒逸中  被红色压抑的垂柳生出几处青岱山峦  窗子边的森林和湖,你疼痛欢笑  你夜中抽泣,因为木不成舟的事实  你,任天空的流星烫伤垂枝的亲威  夜风不习,雷声远道而来  我是生长在你身旁的,一颗石头与一亩黄豆的近邻  泥土在我们的呼吸里,冒出清晨的梦呓  乞求你的原谅  我用爱,用恨  用一切因果中的报应  我是生长的一株木头,因为步履难起  在白
期刊
古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一生如何,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所以,孩子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尤为重要。  在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中,母亲的作用是远远大于父亲的。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母亲,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也决定了这个家庭是否和顺。  现代科学表明,婴儿时期 ,人的意识极为单纯 ,行为习惯也不固定 ,在心理上对母亲有一种独有的依恋。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 ,
期刊
随着人们选择职业自由度的增加,职业流动成为常态.一部分人基于各种原因,选择重返职场,在心理上会经历一些诸如紧张、心慌、怀疑、畏难情绪,在行为上会表现木讷笨拙等不适,通
期刊
一、寻衅滋事罪rn刑法第293条规定,下列行为构成寻衅滋事:(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司财物
期刊
挨罚没商量rn春节长假过后一上班,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在机修车间流传:张程要挨罚了.大家三三两两窃窃私语,揣测能罚张程多少钱,而张程就像是霜打了的茄子——蔫头耷脑.rn处罚
期刊
《雪线》是羌族作家顺定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对安多藏区的书写倾注了全部的激情与心血.小说既有作者在安多藏区二十余年的生活积淀、对生命的体验,又有作者对现实的理解
期刊